潘安湖
2017年12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后首次到地方考察,就来到江苏,深入徐州企业、乡村、革命纪念馆调研,就坚守实体经济、推动创新发展、深化国企改革、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生态文明、加强基层党建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谆谆嘱托,令江苏人民备受鼓舞、倍感温暖。
总书记怎么说,江苏就怎么干!一年来,全省干部群众对标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奋力展现新作为,坚定扛起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时代责任。
奋进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这幅铺陈在十万平方公里江苏大地上的发展长卷,注定起笔不凡。寒冬时节,本报记者循着总书记的足迹,再次走进彭城城乡,感受徐州以及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脉动。
壮大实体经济,
一家国企释放“乘数效应”
中国这么大,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不能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发展实体经济,就一定要把制造业搞好,当前特别要抓好创新驱动,掌握和运用好关键技术。——习近平
徐工集团车间里,工人们正配试吊车。
12月12日,徐工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一年前,总书记在这里发出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一年后,徐工交出一张以科技创新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漂亮答卷”。
走进结构一车间,今年新上马的大型结构件智能生产线对接精度达0.01度,是全球起重机行业领域的“第一线”。过去3个班36人每天最多生产20多台,如今1个班1个人可以造出50台!按照总书记“掌握和运用好关键技术”的重要指示,智能化升级在徐工全面展开,31个智能化单元、9条智能生产线、5个智能化车间,持续释放智能制造带来的“乘数效应”。
“这台总书记试驾过的车火了,今年卖出了30多台。”指着停放在车间内的XCA220全地面起重机,徐工重型公司底盘分厂厂长张亮自豪不已。目前,这一型号车的最大吨位做到了1600吨,全球第一。车间外的调试场,就像一座现代装备制造“大观园”——“世界第一吊”“神州第一挖”、全球最大吨位六轮矿用自卸车、亚洲最大吨位自制专用底盘旋挖钻机、中国最大吨位装载机……一台台“大国重器”,让世界看见“中国制造”的硬实力。
徐工集团工人在调试机械。
“奋力抢占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大国和强国”——徐工把总书记重要讲话写上标语牌,放在车间里,作为每一位员工自觉的“行动指南”。
目标越远大,责任越重大,挑战越严峻,越要迎难而上。
今年以来,从全球物联网大会到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从上海国际工程机械展到中国(巴拿马)综合品牌展览会,徐工一次次亮相国际舞台,吸引世界目光。三大海外研发中心和五大海外制造基地汇聚“全球智慧”,发起成立全国首家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创新战略联盟,产品远销182个国家和地区,连续26年保持中国工程机械出口第一,徐工已成为享誉全球的实体经济“中国名片”。
总书记视察时强调“特别要抓好创新驱动”,徐工的创新“成绩单”格外闪亮:今年1至10月,新获专利805项、发明专利209项、PCT国际专利11件。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1300多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最新评价中,徐工居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位。与之对应的是,今年前11个月,徐工实现营业收入近千亿元,其中主营收入同比增长46%;出口总额12亿美元,同比增长34%,各项指标创下历史新高。
“总书记在视察徐工时特别讲到,有些东西是买不来的,必须要靠自主创新。我们认为,只有在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领域有所突破,中国制造才能有话语权。”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立下“珠峰登顶”的誓言——2020年规模实力跻身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前五、2025年进入前三,打造“世界级徐工”。
何止是徐工、何止在徐州!按照省委书记娄勤俭“注重把握规律、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努力实现更大的乘数效应”的要求,这一年来,一项项重磅举措在全省各地频频出台,一个个重大创新项目次第推进,全省各地你追我赶,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声势一浪高过一浪,一幅风生水起、蹄疾步稳的发展新画卷跃然而现。
促进乡村振兴,
一只香包火了“马庄经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
——习近平
隆冬时节,徐州马庄一派红红火火。
“总书记给我的香包捧场,现在真‘火’遍全国了。”走进非遗传承人王秀英工作室,她和家人、乡亲们围坐一圈缝制香包,室内温暖如春,众人笑容灿烂。最近在上海举行的长三角文博会上,万余只马庄香包,全部卖光。
在马庄村,一只小香包被总书记“捧”成了一个大产业。今年国庆节,集设计、制作、展示、体验为一体的香包文化大院投用。12月10日,香包博物馆揭牌迎客。王秀英工作室今年和高校合作建起非遗传习所,设计开发出不少新品种,打造传承香包技艺的校外课堂。如今,马庄直接从事香包产业的村民有300多人,每天最高销售额超过6万元,比往年翻了几番。
“去年这时,就在这个地方,我向总书记报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心得。继续坚持‘一强三带’工作法,现在振兴的脚步更快了。”说起难忘一幕,马庄村第三支部组织委员王侠激动如初。马庄村委会大院前有一面“入党誓词墙”,前来参加党建活动的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党委书记王志峰感叹:马庄的文化氛围浓、党建工作实,是乡村振兴建设的典范。
马庄红了,贾汪旺了。曾经的小煤村“蝶变”人气火爆文旅村,今年以来,已有近30万人涌进村里参观。村里请来浙江大学的设计团队对全村进行重新规划,打造新马庄。农旅一条街、四季花海、多肉植物园、采摘园……特别是文创综合体在明年开业后,将给年轻人提供创新创业空间,让马庄文创产品卖向全世界。
青年强则国强。马庄新一代们在墙上写下这样一句话:骏马奔腾的朝气,天马行空的创意,驷马难追的信誉,马到成功的自信。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马庄故事”代代传承,精彩继续。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马庄村党委书记孟国栋感慨:“以前还有村民担心,觉得搞文化不能当饭吃,现在人人都说,这条‘党建引领、乡风润村、旅游富民’路子走对了。”
留下总书记的足迹,马庄不再只是苏北的一个小村庄,而成了乡村振兴的一个可学样本。这一年,“马庄经验”走出马庄、走出徐州,正为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示范。
在贾汪区,各个乡镇成立马庄乐团分团,授予8支基层文艺宣传队“新时代新思想宣传队”称号,组织编排了《习总书记到马庄》《香包情》《新时代序曲》等节目,田间地头巡回演出180余场次;在南京市江宁区,马庄村原党委书记孟庆喜在乡村振兴大讲堂上激情开讲,将“马庄经验”植入美丽乡村建设;在省旅游推介会、省广场舞大赛等活动中,马庄农民乐团光芒绽放……团长孟辉说,最近,匈牙利中国文化交流协会正邀请他们春节去演出呢!
马庄村民王秀英正在教学生制作香包。
学马庄、促振兴。最近,“不负重托,永远跟党走”——习总书记视察贾汪一周年成果摄影展、马庄农民乐团建团30周年报告会、全国百村交流巡演、乡村振兴论坛等系列活动风生水起。
“一马当先的勇气,跃马扬鞭的速度,马不停蹄的毅力,马到成功的效率”——马庄的振兴“宣言”,成为大江南北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
推进生态建设,
一面湖水融贯“两山通道”
塌陷区要坚持走符合国情的转型发展之路,打造绿水青山,并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习近平
最近,在京举办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一张层林尽染的潘安湖美景图吸引了国人的目光。观众纷纷点赞:采煤塌陷地变身景观湿地,生态修复,了不起!
一千公里外的徐州,虽进入旅游淡季,潘安湖景区依然游人如织。碧水清波,落叶层叠,冬日潘安湖犹如一幅油画。前来考察学习的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说,对塌陷地不仅进行生态修复,更打造生态景观,这种价值提升的理念很有借鉴意义。
一年前,总书记站在湖边,要求做好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这篇大文章。如今,正如总书记期望的那样,贾汪真的“旺”了!今年前10个月,旅客突破773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4.87亿元。
贾汪的生态转型实践,引来全国和世界目光。10月举行的世界城市日主场活动设在徐州,联合国人居署官员对潘安湖治理成果十分赞赏,表示要把徐州生态转型的经验向全球推广。今年,国家相关部委实地调研后认为,贾汪向全世界提交了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一个“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12月12日,国家发改委在贾汪召开现场会,进一步放大推广贾汪采煤塌陷地治理经验。
航拍徐州潘安湖
这一面湖水,例证了总书记的“两山理论”,更融贯了“两山通道”。在潘安湖神农码头,一块高大字碑铭刻了总书记视察时提出的重要论断:“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的贾汪,吸引着社会资本蜂拥而至。恒大集团来了,接管潘安湖景区运营;安徽豪泽集团来了,对上万亩的月亮湖采煤塌陷地进行连片开发。因为环境优良,潘安湖畔还被打造为科教区,引来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落户。
“贾汪还有5.66万亩塌陷地没有治理,我们要持续进军,打赢这场攻坚战。”12月3日召开的全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贾汪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大会上,贾汪区委书记张克说,将坚持宜游则游、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工则工的原则,重点打造月亮湖、太阳湖等采煤塌陷区提升工程。目前已编制完成《贾汪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规划方案(2018-2020年)》,拟形成“5+1”治理新格局,“未来将再造一个潘安湖!”
践行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下一步,贾汪将依托全域旅游创建,重点推进恒大生态文旅小镇和童乐园、督公文化小镇等旅游项目开发,打响“全域旅游、贾汪真旺”品牌,把贾汪真正建成徐州和淮海经济区的大花园和休闲胜地,真正从“煤时代”跨进“绿时代”。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省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时指出:要深入思考如何展现乡村振兴的江苏作为,率先落实、深入落实这一国家战略,全面展开江苏乡村振兴的工作布局。
踏上生态文明新赛道,贾汪由此而旺、徐州因此而旺、江苏借此而旺!
传承红色基因,
一座丰碑镌刻“使命初心”
革命胜利来之不易,靠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一大批将帅之才和战斗英雄,更靠人民的支持和奉献。淮海战役就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我们要好好回报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习近平
12月5日,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淮海战役纪念塔重要指示汇报展览”上,馆长蒋越锋讲述他们采访淮海战役亲历者们的故事。
云龙湖畔,凤凰山下,巍巍淮塔见证了一个个载入史册的难忘瞬间,记录下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
硝烟早已散尽,但这场人民的胜利被永远铭记。去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瞻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对淮海战役精神内涵及红色基因传承做出重要指示。在总书记激荡人心的讲话中,他念念不忘两个字:人民。
“希望你们把纪念塔和纪念馆建设好、管理好,用好这里的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淮海战役精神发扬光大。”总书记在淮塔下的谆谆嘱托,成为每一个淮塔人的行动指南。
12月7日,初雪飘零,淮塔景区里一场汇报展览火热举行。三大主题紧扣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把红色场馆建设管理好、把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发扬好。300余张照片、20多个图表和150多件实物,展示出淮塔管理局全体职工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的38个项目开展情况。
不忘初心,写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写在总书记的足迹中,更浸透在淮海战役纪念馆的一草一木、一砖一土中。开辟“支前小道”,重温红色年代;开设淮塔学堂,举办各类讲座数十场;开展党支部“一支一项”品牌创建,走进央企、学校宣扬淮海战役精神;和南京大学、江苏公安边防总队等10多个高校和单位共建;制作文物故事微视频、组织红色故事会、红色演说大赛;在抖音上,淮海战役纪念馆的粉丝量超过73万……今年前10个月,来淮塔参观人数突破385万人次,同比增长60%。
“在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歼敌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543万支前民工参与其中,在世界上少有。这是决战中的决战,奠定了全国解放的大局。”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局局长蒋越锋说,踏上新时代新征程,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历史节点,走进高质量发展新赛道,尤其需要发扬决战决胜、一往无前的淮海战役精神。
致力非凡之事,定有非凡之精神。在淮塔展厅内,有一张特殊的中国地图,上面记录着淮塔人进行抢救性采访所到过的地方——20个省、49个市县。他们采访淮海战役亲历者及其子女638人,其中年龄最大的104岁,最小的82岁。特别是今年以来,工作人员与时间赛跑,全面深入采访了110多位亲历者。截至目前,共获取12T的亲历者珍贵影像、实物及照片资料,获取亲历者捐赠文物300余件,口述史料200万字,预计年底前印制第一辑《淮海战役亲历者口述史》。
“初心是执行命令”“初心是誓死守住阵地”“初心是用生命捍卫胜利”……淮塔今年制作的短片《初心永恒》中,一位位淮海战役亲历者道出的初心,不断激励着后人前进奋斗。今年4月,原华野3纵9师26团2营4连排长梁延盛接受采访时掷地有声地说:“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要带头上!”
四季更替,岁月如梭。
一年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看江苏大地,淮海战役精神蕴含的英雄主义和家国情怀正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弘扬淮海战役精神营造的干事创业氛围蔚然成风。
一年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全省干部群众口中的高频词,更化作各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行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为什么而出发。为人民群众创造更美好生活,这是江苏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初心。
一年太快,江苏大地日新月异;一年太短,江苏人民只争朝夕。奋进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江苏干部群众正在不断挥写“走在前列”的新篇章。
交汇点记者 刘刚 王岩 王世停
本版配图: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见习记者 陈俨 摄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阿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