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为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光明网约请权威专家从不同角度回应舆论关注,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成功经验,进一步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一级教授 张占斌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人民立足国情、立足实际大力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经济建设健康持续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当然,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总是伴有杂音的,也有一些错误的论调。比如,有的认为,“改革开放的力度和成效还远远不够,只有按照西方模式推进才是真正的改革”。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的改革开放,“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持走正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和人民立足国情、立足实际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可以说,改革开放挽救了中国,发展了中国,成就了中国。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的力度和成效前所未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诞生和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改革开放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的长期的过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的经验,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此,我们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始在实践中展开探索;面对农村困难的经济形势,我们大胆进行农村改革,允许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兴办乡镇企业,把农村试点的成功经验上升为中央政策,全国推广;改革从农村转入城市,我们将国有企业改革从政策性调整转向所有制调整,将公有制与公有制具体形式区分开来;南方谈话、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将市场与资本主义区分开来,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面对资源消耗严重、环境问题突出,我们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我们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国家、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正是因为持续不断地大力度的推动改革开放、深化改革开放,我们才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并开始了“强起来”的伟大斗争,这些努力,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举得更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以永续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接近两位数的速度持续增长,先后于1999年和2010年跨入了下中等收入国家和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中国经济总量和水平持续提高。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有3679亿元人民币,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已经高达82.71万亿元人民币,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16%,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从人均GDP水平的角度看,197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81元人民币,2017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9660元人民币(约8800美元),已经跻身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经济结构持续优化。1978年中国三产结构的比例分别为28.2%、47.9%和28.9%,2017年三产结构的比例分别为7.9%、40.5%和51.6%,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幅已经超过第一、第二产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中国城镇化持续快速发展,39年间超过6亿人口由农村进入城镇,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8%提高到2017年的58.52%,城镇常住人口由17245万增加到81347万人。对外开放成果丰硕。目前,中国已成为第一大出口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最大外汇储备国、最大旅游市场,成为名副其实的对外贸易大国。
短短40年间,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即将实现全面小康,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这样的发展奇迹,在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这样的改革力度与成效,在近现代史上前所未有。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今天中国兴旺发达的大好局面。
改革开放的成功在于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4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锐意进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人民坚持立足国情、放眼世界,既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既‘摸着石头过河’又加强顶层设计,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应该说,改革开放的成功既来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守,也来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是我们启动和实施改革开放始终坚持的基本前提。
我们始终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改革开放的内在要求。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由于“左”的错误思想影响,我们形成起了一整套不符合国情和生产力实际的僵化体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改革。但改革并不是要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 而是推动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全面深化改革”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明确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应该说,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断赋予科学社会主义以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更加充满信心。
改革开放的成功在于坚决抵制西方新自由主义侵蚀
上世纪90年代,以“华盛顿共识”为标志,新自由主义在全球蔓延和推行,并成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范式、政治纲领和意识形态,并被一些人夸大为“医治经济社会痼疾的灵丹妙药”。其极力主张完全市场化,减少国家对市场的干预,要求取消或放松政府对经济特别是对投资和金融的管制,任由“看不见的手”掌控经济的调整和发展;主张国有企业私有化,要求通过各种方式大规模出售国有企业。但是,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证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所坚持的新自由主义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与缺陷。
一是其信奉“市场化”,信奉市场无所不能,崇拜“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管制,认为市场的自发调节是最完善的机制,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经济社会的高效发展。而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表明,现代市场经济不是市场机制的独角戏,而是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二是其信奉“自由化”,以追求个人自由为前提,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追求资本在国际市场自由流动。这种“自由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平规则下的自由,而是“生产资料私有者”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自由,是贫者被剥削、被奴役和被控制的自由。据统计,自由化盛行的1973年到2000年间,最富有国家与最贫穷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从44:1扩大到227:1。这足以证明,“自由化”并不是人们期望的公平规则下的自由。
三是其信奉“私有化”,竭力维护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反对公有制和社会主义,认为私有化是保证市场机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私人企业是最有效率的企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特征,指出由于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根本矛盾,必然会导致个别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必然会导致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使得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不可避免。西方国家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特别是美国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证明,私有化不是万能的,不存在所谓的私有化神话。
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源自于我们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在于我们对西方新自由主义的高度警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靠的是不拘泥于本本主义的只言片语,而是从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守人民立场,探索本国道路。改革开放也不例外。苏联领导人按照自己对马列的理解创造出了苏联模式,但我们很快就发现苏联模式的固有矛盾。西方领导人鼓吹以“市场化”“自由化”“私有化”为标签的新自由主义,也被理论和实践证明其自身存在的固有缺陷。正是在反思苏联模式和西方模式的弊端、探索适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方案过程中,我们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回顾历史,我们之所以能够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方法上源自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也是一场革命,正是因为改革开放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找到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和方式。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编辑:阿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