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1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知艾防艾,共享健康”。
天津财经大学教师为留学生辅导职业生涯规划。新华网发(王晓明 摄)
大二男生进“圈子”被感染
“经检验科初筛您是HIV阳性,根据相关规定,我院无HIV发报告资质,请您至疾控进行复查。”南京的小路(化名)翻出手机里医院发给他的短信,嘴里念叨着:“如果当初我不进这个圈,该多好!”
HIV感染者小路是南京一名在校大学生。今年10月的一天,小路感到低烧,浑身冒冷汗,去医院输液后并无效果,联想到不久前的高危性行为,小路心怀侥幸地来到一家医院做筛查,不到半天,检查结果就发到他手机上:初筛阳性,需到疾控部门复检。
悲伤的小路沉沦了一个星期后,决定站出来面对现实并接受治疗。他将自己的故事讲述给记者听,期望更多的人不再重蹈覆辙。
今年20岁读大二的小路告诉记者说,他是一名“男同”,上学后他找到了自己的“圈子”,“圈子”里定期举行聚会;没多久小路就找到了“男”朋友并多次发生性关系。小路认为自己和对方都是年轻人身体很健康,所以也一直没做安全措施。当自己出现疑似感染症状后,发现“男”朋友再也联系不上了。
性传播仍是艾滋感染主流
小路的惶恐也是HIV感染者群体的真实写照。据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截至2018年底,我国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约125万,新发感染者每年8万例左右。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报告存活感染者85.0万,死亡26.2万例,也就是可能还有约30%的艾滋病感染者未被发现。
众所周知,艾滋病的三个传播方式,即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艾滋病输血传播基本阻断,经输血及使用血液制品传播病例接近零报告。当前,性传播是我国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2017年报告感染者中异性传播占69.6%,男性同性传播占25.5%。
11月初,微博上关于“艾滋病渣男炫耀又感染一名大二女生”的话题成为热点。网帖显示,标题中的“艾滋病渣男”是一网名为“动物无常”的艾滋病患者,而此事之所以被曝光是因为其在社交平台上炫耀称:“成功传染艾滋给一名大二女孩,这次不中就天理难容了。”虽然网贴真实性仍存疑,但性传播仍是艾滋病传染的主要途径是事实。
青年学生成高危人群,性教育仍缺失
“青少年学生近年来逐渐成为艾滋病感染的高发群体,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长期从事艾滋病相关研究的中科院南京皮研所专家曹宁校副主任医师介绍,数据显示,15-24岁全国青少年HIV(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从2008年8300例上升到去年1.63万例;青年学生感染HIV的比例从5.8%,上升到去年18.9%,“这个上升的速度还是相当惊人的”。2017年新发现15-24岁青年中,“男男”同性传播占57.9%,异性传播占38.7%,还有少部分原因不明确。
据曹宁校介绍,他接触过的感染者,最小的孩子才上初中二年级。“那孩子当时症状是梅毒,后来检查结果出来后,HIV也是阳性。孩子的父亲听到这消息后,如五雷击顶,表示放弃了对孩子的治疗,自那以后再也联系不上孩子和他父亲了。”曹宁校说,每每想起那个孩子,就会觉得特别心酸。“现在仍有许多人觉得艾滋病是洪水猛兽,其实艾滋病是个慢性病,而且现在已经有了药物能控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可以长期生存、工作。”
青少年学生真的成为艾滋病感染的高发群体?“青年学生群体感染的绝对人数还是少的,只是占的比例有点高。监测的数据表明,从2015年起,青年学生人群感染比例出现了‘拐点’,开始下降了。”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艾防制所傅更峰所长认为,一是大学生群体社会关注度高,社会传播效应强。二是大学生群体精力旺盛,思维活跃,而思想还未成熟,容易冒险尝试一些新鲜事物,还容易受国外同性流行文化的影响等。
解铃还需系铃人,性教育刻不容缓
还有专家分析认为,当前在学生群体中性教育课缺乏,青少年在学校完全接触不到性知识,性被当作“高压线”,讳莫如深,“而高中性行为发生率不低了,家长、教师只看到学生学习压力,未看到其生理压力,到了大学完全释放了压力,于是不安全性接触也就多。”
一旦感染艾滋病,需终身服药,人生也会受到极大挫折,艾滋病的预防是治标之本,艾滋病的阻断也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问题出自哪儿,就要从哪儿解决。性知识教育必须提前做,一旦既成事实就晚了。”曹宁校认为,解铃还需系铃人,在中学、大学校园内开展性知识、性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专家说,国内许多地方已经开展了这方面尝试。比如杭州市在校园开展性教育课,年终算学分;山西、深圳等地将性知识教育开进了初中生课堂;北京一些中学也成立了家长联盟,让家长定期接受相关知识教育,收到不错的效果。
如果发生了高危性行为,还能亡羊补牢吗?南京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在发生高危性行为或HIV暴露后尽可能在最短时间(2-24小时,不超过72小时)进行预防性用药,可有效阻断HIV病毒传播复制,有效率在80%以上。还有一种HIV暴露前预防药物,每天坚持服用能使被感染可能性降低92%,适合未感染的高危人群使用。
来源:交汇点
编辑:缪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