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11月24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光明网、湖南大学承办的“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在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正式启动。在“复兴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书院何以‘以文化人’”名家讲坛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先后发表演讲。现摘其中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楼宇烈:文化,要实现人的自觉自律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摄影师:曹超)
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中国传统文化中,刑法和礼法的关系耐人寻味。相对而言,刑法体现出强制性,礼法体现出自治性;刑法以武化人,礼法以文化人。法使人遵,礼使人化;法使人畏,礼使人亲。
文化,要实现人的自觉自律。那么,文是什么?是纹路、纹理、纹饰。换言之,人要通过装饰,才能成为文明人, 才能变化自己的心性。所谓“化性起伪”,即是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使之趋向真善美。人与动物相区别,文明才不断进步。人生于世,根据身份、角色不同,都有应当遵守的规矩,例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等。
礼的教育,从自觉到自律。教育的意义如何体现?第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通过教育,让每个人都能懂得做人的道理,对自己、对社会、对天地万物,形成一种正确而全面的认知。第二,教育事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礼记》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化民成俗,构建良好的社会秩序、风俗习惯。
传统书院的根本教育理念,正是礼学。德智体美劳,是人的几种基本素质。传统书院,把人的品德教育放在首位,重在培养人的自我认知,造就一批引领风气的社会精英。至于专业技能,一般通过拜师学艺来获取。清末新政时,传统书院被废止。改书院为学校后,教育理念、内容、方法等,发生了重大变化。
近代以降,虽然我们反复强调德育,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更注重技能的培养。创建于1939年的复性书院,则很好地延续了古代书院的传统。马一浮先生认为,复性书院宗旨在学道,而非为了谋食。因材施教,以及师生、同窗之间的互动问答、切磋讨论,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
二十世纪,中国文化领域出现了两个现象:一是对西方文化的认知超过了本土文化,二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比例不够均衡。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对本土文化有更充分、更深入的了解;科学如果离开了人文的指引,就可能迷失方向。90年代以后,很多专科大学、理工大学,在意识到人才培养的短板后,开始积极引进和重建人文学科。
这些年,随着国学热、书院热的兴起,书院在全国遍地开花、形式多样。但在热闹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希望今天的书院,有一个明确的定位,那就是成为现代教育的有益补充,让二者相得益彰。另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艺与道密不可分。具体来说,便是以道来统帅艺,以艺来传承道。遗憾的是,今天的艺术创作,更关注技法层面,而很少把艺术精神升华至道的层面。希望书院能够道艺兼传,让受众得以通过艺术,理解文化中的道!
来源:光明网
编辑:吴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