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绿色实践 塑造“苏州样板” 绽放大运河文化带的“苏州精彩”

2018-11-16 17:51 苏州日报  

浩浩荡荡的京杭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

千年以来,苏州依托大运河迅速发展成一个水运发达、商贾云集的城市,自此生生不息,繁荣昌盛。2014年6月,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苏州7条河道5个遗产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7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乃翔在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和堤防加固工程建设推进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担负“苏州责任”,打造“苏州样板”,夯实“苏州基石”,凝聚“苏州合力”,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最精彩一段”。

站高望远,苏州以全新的视角开始审视这条北连“京津冀协同发展”,南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纵贯“一带一路”四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大运河文化带。

文旅先行

担负“苏州责任”

对苏州而言,担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苏州责任”,提高思想站位、打造文化新地标、提升文旅经济增量,是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苏州资源丰富,沿线现有与大运河密切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6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

“整个苏州城就是一座运河文化博物馆。”苏州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局长李杰说,大运河苏州段遗产构成中,物质文化遗产有桥梁、河道、水闸、驿亭,也有衙署、寺庙、祠堂、会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昆曲、评弹、吴歌、桃花坞年版画、苏绣、香山帮古建筑营造技艺、御窑金砖烧制技艺等。

申遗成功后,苏州将运河遗产区和缓冲区纳入城市规划控制范围,按照《文物保护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要求,编制文物影响评估报告,确保运河遗产本体安全和风貌协调。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作为一座枕河之城,苏州是幸运的,也是骄傲的。无论历史变迁,运河之水始终滋养着苏州的风物和人,也培育了苏州独特的文化属性。4月,由互联网音乐服务商酷狗音乐打造的产业孵化基地,正式落户姑苏69阁文化创意产业园,就是大运河苏州段文创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音符。为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苏州提供资金、用地计划等保障,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苏州的目标,就是把大运河苏州段建设成为古今辉映、令人向往的世界级文化高地,更好彰显吴文化的独特魅力。

8月,当大运河阅读行动走进苏州,苏州用古城特有的方式呈现了一场主题阅读。“繁华静处遇知音,慢下来,让苏州的运河畔更有书香。”苏州慢书房许涛这样说。

绿色实践

塑造“苏州样板”

9月23日,400多名市民参加了2018年度环古城河健身步道“健步达人”百日竞赛活动。如今,这条2015年贯通的健身步道风景幽雅绿树成荫,成为苏州最得宠的民心工程,被誉为“健走天堂”。

大运河苏州段是苏州城区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在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呈现沿岸江南田园风光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位于大运河寒山桥至吴中区段的大运河风光带项目全长8.8公里,是结合堤岸整治的景观提升项目。堤防加固工程中,步道贯通是重要实施内容之一。

秉承绿色和谐理念,苏州不断探索实践水生态文明,促进沿运河生态环境改善。近年来,苏州相继出台《运河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运河物质景观环境规划》《运河滨水环境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加强对运河苏州段的保护和管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苏州人眼中,良好的生态环境,无疑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苏州着力深化绿色发展“苏州实践”,全力开展污染攻坚的“苏州行动”,深入推进“263”专项行动,以系统化思维治气、治水、治土。在水环境治理方面,苏州组织实施城乡河道和黑臭水体治理等一批具体项目,推动早日实现“一河尽显姑苏之美”。

堤防加固

夯实“苏州基石”

今年,大运河苏州段堤防加固工程进入全线实施阶段,要完成40公里运河(72公里堤线)的加固。

10月15日,市人大常委会专程视察高新区大运河风光带启动段等地施工现场,现场了解工程推进情况和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及建议。据河道管理所介绍,苏州高新区境内堤防加固总长27.61公里,全线工程计划2019年年底完工。建成后会因地制宜,结合居民小区和景观做一些慢行系统,以及景观小品,提升周边环境。

苏州把大运河苏州段的堤防加固当作一项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来做,既确保沿线防洪安全,又充分保护和展现沿线文物遗产,还能实现合理的产业化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努力把大运河苏州段打造成一条滨水风情人文带、旅游休闲观光带、防洪排涝安全带、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带。

7月4日,在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和堤防加固工程建设推进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就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和堤防加固工程建设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他要求,突出文化为魂,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突出防洪为本,加快推进堤防加固工程;突出综合施策,加快提升大运河苏州段的特色魅力,全力提升大运河苏州段的航运防洪保障能力,全力推动大运河文化带苏州段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统筹协调

凝聚“苏州合力”

大运河苏州段是全国第一条标准化文明样板航道。

直到今天,这依然是一条正在使用的“黄金水道”:来自13个省份的船只在大运河苏州段上川流不息,每天通过船只有6000艘以上。“加快构建苏州高等级航道网,苏州一直把提升航道通达度、通畅度作为目标。”苏州市航道管理处处长王新明说。

根据苏州《交通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通江入湖、联网畅通”是苏州水运发展的总体目标。到今年底,苏州航道部门投资3500万元,续建京杭运河苏州段航道整治工程,完成航道工程扫尾,并实施全线绿化工程。

对苏州来说,大运河又不仅仅是一条“黄金水道”——

2014年底,苏州就建立了“数据共享、信息联动、平台融合”的大运河遗产监管联席制度,引进了以遗产监测、遗产研究、遗产管理、遗产展示、公众参与为核心的“五位一体”遗产监测管理新模式。

苏州以保护遗产、造福民众为目标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把大运河文化带作为文化发展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建设一批富有地方人文特色、群众获得感强的项目,并推动建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一张表”的项目管理机制,“一把尺”的考核机制。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千年奔涌的不息文脉,给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带来智力支撑。

11月10日,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揭牌,旨在为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贡献苏州智慧。“让黄金水道再续辉煌,苏州将整体统筹大运河保护,对大运河进行整体规划、保护,设定大运河保护工作的标准、技术的规范。”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副院长王健说。

来源:苏州日报   

编辑:何冰

64

浩浩荡荡的京杭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

千年以来,苏州依托大运河迅速发展成一个水运发达、商贾云集的城市,自此生生不息,繁荣昌盛。2014年6月,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苏州7条河道5个遗产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7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乃翔在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和堤防加固工程建设推进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担负“苏州责任”,打造“苏州样板”,夯实“苏州基石”,凝聚“苏州合力”,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最精彩一段”。

站高望远,苏州以全新的视角开始审视这条北连“京津冀协同发展”,南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纵贯“一带一路”四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大运河文化带。

文旅先行

担负“苏州责任”

对苏州而言,担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苏州责任”,提高思想站位、打造文化新地标、提升文旅经济增量,是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苏州资源丰富,沿线现有与大运河密切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6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

“整个苏州城就是一座运河文化博物馆。”苏州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局长李杰说,大运河苏州段遗产构成中,物质文化遗产有桥梁、河道、水闸、驿亭,也有衙署、寺庙、祠堂、会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昆曲、评弹、吴歌、桃花坞年版画、苏绣、香山帮古建筑营造技艺、御窑金砖烧制技艺等。

申遗成功后,苏州将运河遗产区和缓冲区纳入城市规划控制范围,按照《文物保护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要求,编制文物影响评估报告,确保运河遗产本体安全和风貌协调。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作为一座枕河之城,苏州是幸运的,也是骄傲的。无论历史变迁,运河之水始终滋养着苏州的风物和人,也培育了苏州独特的文化属性。4月,由互联网音乐服务商酷狗音乐打造的产业孵化基地,正式落户姑苏69阁文化创意产业园,就是大运河苏州段文创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音符。为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苏州提供资金、用地计划等保障,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苏州的目标,就是把大运河苏州段建设成为古今辉映、令人向往的世界级文化高地,更好彰显吴文化的独特魅力。

8月,当大运河阅读行动走进苏州,苏州用古城特有的方式呈现了一场主题阅读。“繁华静处遇知音,慢下来,让苏州的运河畔更有书香。”苏州慢书房许涛这样说。

绿色实践

塑造“苏州样板”

9月23日,400多名市民参加了2018年度环古城河健身步道“健步达人”百日竞赛活动。如今,这条2015年贯通的健身步道风景幽雅绿树成荫,成为苏州最得宠的民心工程,被誉为“健走天堂”。

大运河苏州段是苏州城区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在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呈现沿岸江南田园风光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位于大运河寒山桥至吴中区段的大运河风光带项目全长8.8公里,是结合堤岸整治的景观提升项目。堤防加固工程中,步道贯通是重要实施内容之一。

秉承绿色和谐理念,苏州不断探索实践水生态文明,促进沿运河生态环境改善。近年来,苏州相继出台《运河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运河物质景观环境规划》《运河滨水环境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加强对运河苏州段的保护和管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苏州人眼中,良好的生态环境,无疑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苏州着力深化绿色发展“苏州实践”,全力开展污染攻坚的“苏州行动”,深入推进“263”专项行动,以系统化思维治气、治水、治土。在水环境治理方面,苏州组织实施城乡河道和黑臭水体治理等一批具体项目,推动早日实现“一河尽显姑苏之美”。

堤防加固

夯实“苏州基石”

今年,大运河苏州段堤防加固工程进入全线实施阶段,要完成40公里运河(72公里堤线)的加固。

10月15日,市人大常委会专程视察高新区大运河风光带启动段等地施工现场,现场了解工程推进情况和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及建议。据河道管理所介绍,苏州高新区境内堤防加固总长27.61公里,全线工程计划2019年年底完工。建成后会因地制宜,结合居民小区和景观做一些慢行系统,以及景观小品,提升周边环境。

苏州把大运河苏州段的堤防加固当作一项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来做,既确保沿线防洪安全,又充分保护和展现沿线文物遗产,还能实现合理的产业化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努力把大运河苏州段打造成一条滨水风情人文带、旅游休闲观光带、防洪排涝安全带、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带。

7月4日,在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和堤防加固工程建设推进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就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和堤防加固工程建设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他要求,突出文化为魂,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突出防洪为本,加快推进堤防加固工程;突出综合施策,加快提升大运河苏州段的特色魅力,全力提升大运河苏州段的航运防洪保障能力,全力推动大运河文化带苏州段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统筹协调

凝聚“苏州合力”

大运河苏州段是全国第一条标准化文明样板航道。

直到今天,这依然是一条正在使用的“黄金水道”:来自13个省份的船只在大运河苏州段上川流不息,每天通过船只有6000艘以上。“加快构建苏州高等级航道网,苏州一直把提升航道通达度、通畅度作为目标。”苏州市航道管理处处长王新明说。

根据苏州《交通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通江入湖、联网畅通”是苏州水运发展的总体目标。到今年底,苏州航道部门投资3500万元,续建京杭运河苏州段航道整治工程,完成航道工程扫尾,并实施全线绿化工程。

对苏州来说,大运河又不仅仅是一条“黄金水道”——

2014年底,苏州就建立了“数据共享、信息联动、平台融合”的大运河遗产监管联席制度,引进了以遗产监测、遗产研究、遗产管理、遗产展示、公众参与为核心的“五位一体”遗产监测管理新模式。

苏州以保护遗产、造福民众为目标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把大运河文化带作为文化发展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建设一批富有地方人文特色、群众获得感强的项目,并推动建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一张表”的项目管理机制,“一把尺”的考核机制。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千年奔涌的不息文脉,给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带来智力支撑。

11月10日,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揭牌,旨在为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贡献苏州智慧。“让黄金水道再续辉煌,苏州将整体统筹大运河保护,对大运河进行整体规划、保护,设定大运河保护工作的标准、技术的规范。”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副院长王健说。

来源:苏州日报   

编辑:何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