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云台山麓,黄海之滨,连云港港傲然屹立。它一头通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连接全球1000多个港口,另一头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直抵欧亚大陆腹地。改革开放40年,连云港港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英姿勃发。
如今,素有“新亚欧大陆桥东端起点”、“‘一带一路’陆海交汇枢纽”之称的连云港港,正在加快现代化综合大港、区域性国际枢纽港建设步伐,加速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谱写开放发展新篇章。
陆海联运,打造“一带一路”新标杆
1992年12月1日,“东方1080”首列国际集装箱专列从连云港发车,新亚欧大陆桥正式开通运营。自此,一条横贯亚欧、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国际海陆联运“最便捷通道”诞生了,连云港港被冠以“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称号。依托新亚欧大陆桥,连云港港在全国率先开展货物海陆联运和集装箱铁水联运。
从2000年开始至2012年,港口不断完善陆海联运物流网络,陆向形成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过境通道,布设9个内陆物流场站,开行13列集装箱班列,其中过境班列从中亚延伸至欧洲;海向开辟40余条集装箱航线、13条杂货班轮航线、2条至韩国仁川和平泽的客货班轮航线,基本形成内外贸并举、近远洋互补的航线布局。
2013年9月至10月,“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先后提出。地处陆海交汇枢纽节点的连云港港,第一时间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于2014年5月19日建成了“一带一路”首个实体平台———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中哈两国元首先后四次见证了中哈物流合作项目的建设发展。2014年,连云港被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规划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首要节点城市、中哈物流中转基地、上海合作组织出海基地。
2017年6月8日,中哈两国元首共同出席中哈亚欧跨境运输视频连线仪式并分别致辞。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辞中提出“要将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在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要提升连云港的发展站位,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支点来规划发展、重点支持,加快推动沿海地区开发开放”;省长吴政隆要求“发挥连云港在向东向西双向开放中的重要纽带作用,高水平建好用好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等重要开放平台”。
连云港港围绕打造陆海联运通道标杆和示范项目,加快“点、线、面、体”的系统构建和“深水大港、远洋干线、中欧班列、物流场站”的无缝对接,大大提升了连云港港在国家开放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一带一路”中哈物流合作的典范。
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确立了“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主题主线,特别是提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以港兴市”战略,港口按照“再审视、再对照、再深化”的落实要求和“把握规律、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的工作指引,开启标杆示范和战略支点建设的新征程。
围绕打造陆海联运通道标杆和示范项目,连云港港加快了“深水大港、远洋干线、中欧班列、物流场站”无缝对接,在中哈亚欧国际运输通道上建设连云港中哈物流场站,收购哈国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部分股权,打造重要物流“枢纽节点”,两地物流量今年有望突破40万标箱;形成远近洋线、内支线、海河线并举的全球航线网络,是江苏唯一开通至韩国客货班轮航线和至日本邮轮航线的港口;国际班列实现中亚地区主要站点全覆盖,并延伸形成至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德国杜伊斯堡南北两条中欧班列线路,整体运营水平从日均最低的0.8列逐年递增至2.1列,规模及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国内海铁联运量、海河联运量2017年分别完成25.6万标箱和858万吨,同比增长56.2%和40%,进一步擦亮多式联运品牌,也大大提升了连云港在国家开放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最新统计表明,改革开放40年,连云港港已逐步成为亚欧大陆间集装箱国际联运第一港,每年承担全国50%以上的国际联运任务,累计完成国际联运量超10000列、100万标箱。
一体两翼,拓展港口发展新空间
1986年12月4日,对港口人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连云港庙岭一期工程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投入生产。这标志着连云港港跳出了由外国人开辟的老港区,依靠自己的双手拉开了建设现代化新港区的序幕,并打了一个漂亮的前哨战。它的投产,亦代表着连云港港进军深水大港又迈进了一步。
可是,许多人并不了解,这个新港区的开辟,从提出想法到付诸实践,已过去了近十个春秋。
翻开《连云港港发展综述》,有这么一段话:1978年,江苏省革命委员会、交通部联合上报国务院在连云港建设深水大港的报告,但后来因港址争夺而出现“回淤严重、软基基础、陆域狭窄,不能建深水泊位”的论调,以及国家中止与荷兰财团承包合作建港谈判,致使大港规划建设不断延后。期间,港口生产继续上扬,首次超越800万吨;同时,得出“泥沙来源枯竭、冲淤平衡、略有冲刷”的科学结论,为今后开建深水航道和码头扫清了障碍。
“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艰辛画出难。”1984年4月,连云港市被列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自此,连云港港勇于创新、敢于探索,虽历经波折和低谷,但经过一系列思想解放、改革实践、高效建设、扩大开放,逐渐成为初具规模的内外贸综合性港口。随着深水大港规划的快速重启,从庙岭起飞,港口相继完成国家“六五”、“七五”的重点工程。1992年,被誉为中华第一堤的拦海西大堤完工,通过连接连岛与陆地,使港口形成30平方公里的港池,可供建设上百个泊位,为建设现代化的综合性深水大港提供了绝好条件。至1993年底,港口共拥有岸线5525米,万吨级以上泊位18个,最大等级5万吨级。
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末资金短缺的艰难前行,进入新世纪,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从2000年开始,全国掀起一股建港热潮,连云港在那个时候却落后了一步。“到2002年时,连云港港没有大码头,旁边的日照港已经有10万吨级码头了,我们的航道只能满足5万吨船乘潮单向通行的需求,等级太低了。”
形势不等人,于是,连云港港开始筹建10万吨级码头和7万吨级航道。这时候,困难却接踵而至。“首先,是没有钱。”时任建港指挥部指挥丁绍文说,恰恰因为没有钱,才把他们的潜能逼出来了。2002年,港口多次向时任省长季允石汇报建码头事宜,后来省里协调三家企业共同入股,与连云港港一起改造新陆桥公司34号泊位,扩建10万吨级码头。“这也是省里第一次拿钱、拿项目来跟我们捆绑搞建设,也是港口基础建设史上的关键节点。”丁绍文说,由于连云港港地质条件复杂,需要围堤吹填形成人工陆域,码头建设中遇到了很多技术性难题,港口人拿出了拼搏精神和时间赛跑。时任港务局副局长谈征说,在困难的条件下,港口涌现出王卫东、高兆福这样的先进典型,发明了真空预压、爆破挤淤等专利技术,难能可贵。
就这样,在困难中,港口的航道等级由5万吨上升到7万吨,再到15万吨,继而到今天的30万吨,港口后发先至实现了赶超。
2006年,在国家新一轮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中,连云港港再次被定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首次被列入长三角港口群并作为三大主体港之一,布局煤炭、铁矿石、粮食、集装箱、原油等货种的运输系统。2008年,《连云港港总体规划》获得部省联合批复,明确港口岸线100.7公里、入河口段岸线44.5公里,确立由连云、赣榆、徐圩、前三岛、灌河等五个港区组成的“一体两翼”港区总体发展格局。
2010年8月19日上午,赣榆港区防波堤工程试抛填启动,近百辆运输车依次驰上抛填区,标志着赣榆港区建设正式拉开序幕。这也意味着,两翼港区大开发、大建设的号角吹响了。
在建港人的拼搏下,2015年,以连云港区为主体,以赣榆港区为北翼,以徐圩港区、灌河港区为南翼的组合港岸线全部实现开港运营,“一体两翼”组合大港蓝图基本绘制而成。
立体开放,构建多领域合作新体系
连日来,连云港民航机场正在筹备开通日本大阪航线事宜。自去年白塔埠机场空港获批开放后,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百万人次,航线进一步丰富,并开通了至泰国曼谷的国际航线。如今,为充分发挥连云港“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的区位优势,用好航空国际客运航线这一优质资源,不断提升我市旅游服务业竞争力,我市于今年正式获批开办口岸团体签证业务。目前,我省实施团队“落地签”的口岸仅南京、连云港两家,全省13个设区市公安机关开通此项业务的连云港是第一家。
连云港最大的资源是港口,最大的优势是开放。自1984年被列为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以来,我市逐步构建起立体开放新格局。码头、物流、工业等项目合资从无到有并快速新增,与中远、中海、中国信达、新加坡益海、新加坡万邦、江苏交通控股、江苏国信等100多家国内外企业结成合作伙伴。连云港港口股份公司于2007年在上海航交所上市,滚动募集资金约20亿元。金融机构授信规模达160亿元,发行各类债券近百亿元,有力保障港口建设发展资金需求。
扎实推进45平方公里的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的合作开发,现已累计完成投资70多亿元,建成运营内河港、保税物流中心、公路港以及一批公共平台项目,土库曼、乌兹别克、立陶宛等国家驻华使节和企业家表达了建设“园中园”的合作意愿。连云港散粮筒仓、铁路装卸场站、保税仓库、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中哈合作二期项目深化磋商,新疆霍尔果斯物流场站加快建设。连云港港口、中远海运集团、中铁总公司、哈国铁路公司相互间、联动式的高能级合作持续升级,港、航、路无缝对接更加紧密。
综保区的获批为我市构建多领域合作新体锦上添花。今年6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连云港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连云港综合保税区。综合保税区的批复,提升了连云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对于促进我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争取建设自由贸易港、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具有重要意义。连云港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为2.97平方公里,包括原有的连云港出口加工区片区以及徐圩新区片区。原出口加工区片区将在原有业务基础上,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园区产业规模,向集综合产业、保税加工、商贸会展、服务创新和保税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方向发展,打造高科技制造中心、保税货物集散中心、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和研发设计检测中心。徐圩新区片区将主要为炼化一体化项目和徐圩新区产业发展服务,将建设大宗商品集散中心、新亚欧大陆桥国际物流分拨配送中心等重点项目,提供保税仓储、保税加工、国际采购、国际贸易、国际配送、集装箱物流等服务。
时下,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坚定落实“以港兴市”战略,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和标杆示范项目,全力打造“国际枢纽港、产业集聚港、综合物流港、高效贸易港”。新的时代,新的征程。连云港港口岸贸易环境不断优化,新增哈国出口粮食过境中国指定离境口岸、多式联运监管中心等资质,通关实现一体化,“单一窗口”试点进一步扩大;全面启用港口客户服务中心,推动国际邮轮母港建设,打造辐射带动能力更为强劲的枢纽港、产业港、物流港、贸易港。
优质服务,助力港口生产再上新台阶
孔凡成是新东方国际货柜码头公司的“老码头”,从业26年,从机械维修工到调度员再到如今的值班经理,他亲眼见证了一个集装箱运量港口洼地的崛起。
“1992年,港口利用新引进的5台龙门吊,年底就实现15534标箱。再到1993年,第一台日本装卸桥抵港,接着两台阿根廷装卸桥抵港,港口初步具备龙门吊———拖车———装卸桥现代化装卸船能力。”孔凡成凝视着眼前塔吊林立、一片繁忙的港口回忆道,最初码头接卸货物以木材、煤炭和散货杂粮等机械化程度不高、作业效率低下的货种为主。直至2000年连云港中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新东方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连云港与中海集团开始合资经营集装箱码头、增开航线航班,从此,港口步入了集装箱运输事业发展的快车道。
2003年12月27日,连云港港集装箱运量首次突破30万标箱的吞吐量,到2008年12月28日更是突破了吞吐量1亿吨和300万标箱,成为我国沿海第14个亿吨大港,并成功跻身世界百强集装箱港行列。从集装箱业务取得突破开始,港口货物吞吐量迅速攀升,由1977年的432万吨扩张至目前的2.3亿吨左右,集装箱业攀升至472万标箱。
为了开发市场争取更多货源,港口人以优质的服务来吸引客户。在工作实践中集成一批创新举措,新增哈国出口粮食过境中国指定离境口岸、我国第二批多式联运监管中心等监管资质;海关实现全国通关一体化,检验检疫率先在中西部沿线实现“出口直放、进口直通”,国际航行船舶“单一窗口”实现“一单五报”,国际贸易货物“单一窗口”试点扩大;信息通联水平位居前列,是我国首个集装箱铁水联运物联网示范港、首批16个多式联运示范项目、与我国铁路实现全面数据交换的港口,中欧班列至阿拉木图最快用时仅需6.5天;具有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物流园发展基金以及仓单质押、保税仓、存货抵押、融资租赁、票据融资等金融业务优势。通过各种便利举措、相关政策保障,连云港港以更快速、更便捷、更便宜的物流品质,获得了各方面的广泛认同和参与支持。
40年间,连云港港在生产中创下多个特色品牌,先后被业界评为中国进口氧化铝、有色矿和木薯干第一港,中国出口铝锭和胶合板第一港,中国出口焦炭第二港,三大化肥进口港、四大机械设备出口港、五大粮食接卸港,五大煤炭输出港及唯一无索赔港,大陆集装箱服务最佳港,自2004年起多次入选中国船港星光榜“五星级”港口。
绿色+科技,注入强港建设新动能
近日,亚洲最大的豪华客滚船“和谐云港”轮在连云港港69号泊位接驳岸电成功,刚刚还在轰鸣的船用柴油机霎时归于寂静。2010年初,连云港港成立工作组开始对绿色岸电技术进行攻关,当年10月6日,完成了第一代岸电设备的安装,并成功启用。2011年9月24日,第二代岸电设备在18万吨级的“富强中国”轮上首次接用成功。多年来,随着岸电设备的推广应用,每年可给连云港港减少二氧化碳排量12万吨、硫化物2000吨、氮氧化物3000吨。
去年,连云港港又组织开展了“连云港岸电示范区”建设,力争实现岸电设施一体两翼全覆盖、各种船型全覆盖,并打造中韩客货班轮绿色航线、中美集装箱绿色航线、北煤南运散杂货绿色航线以及海河联运绿色航线等。如今连云港港已经具备了岸电系统岸上和船上全套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这在全国首屈一指。
目前,连云港港的岸电系统已经获得了国际、国内20多项专利。2012年10月,由连云港港主编的中国交通行业标准《港口船舶岸基供电系统技术条件—高压上船》和《港口船舶岸基供电系统操作技术规程—高压上船》正式实行。这些行业标准的发布,标志着在世界范围内岸电系统标准化已进入初期阶段。
下一步,连云港港将积极推动“连云港岸电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同时,港口还将紧紧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目标,力争在港口跨境运输组织的高效便捷、多式联运的信息化智能化、安全应急保障、生态节能等关键领域取得一批先进适用的自主创新成果,以科技港、智慧港、绿色港为标志的创新建设取得进一步的示范性成果。
除此之外,连云港港创新施工技术,形成“爆破挤淤”、“真空预压”、“围堤吹填”、“淤泥冻融固结”等多种技术,增强了“成本低、质量优、资源增、环保好”的建港效果。推进节能减排,研发节油、节电、节水等操作与控制技术,涌现“自动摘钩吊钩”、“王冬春装车法”、“镍矿转场法”等一批国家专利或优秀工艺,“船用岸电系统”、“矿石码头节能减排技术综合应用”列入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示范项目,其中船用岸电系统技术上升为国家标准。建设数字化港口,开发和集成生产、办公、通关、贸易等信息系统,成为国家和江苏首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并升级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
借在岸电技术推广、两化深度融合以及绿色航运打造等方面的投入,近年来,连云港港已经成为全国科技示范港、节能减排试点港、首批集装箱铁水联运物联网示范港。今年5月,连云港港再次启动“绿色港口”建设,计划在未来三年时间内对能源结构、污染防治、绿色运输、生态环保等方面再下苦功,为强港建设注入新的动能。
回首往昔,开港85年的连云港港,已经在改革开放历程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进入新时代,连云港港依然在探索创新,在“一带一路”上赢得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认可,而让我们更加期待的是,它在迈向丝路强港征途中,留下一路欢歌。
来源:连网
编辑:赵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