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发生碳九泄漏事故。截至9日,已有52名群众就医,海面清理工作仍在进行。当地居民谈“碳九”色变,那么,碳九对人体危害到底有多大?对生态环境影响何时能消除?目前还有多少生态隐患存在?
针对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9日,福建省生态环境厅会同泉州市政府,邀请中国环科院、国家海洋局海洋三所等有关单位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对现场进行勘查研判,10日,专家组对热点问题一一回应解读。
碳九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经调查,此次泄漏的物质为工业裂解碳九,是一种组分较为复杂的混合物,急性毒性与汽油相当,对人体皮肤、眼睛和呼吸道具有刺激性,如果长期或反复的皮肤接触,接触部位会发红、肿胀。吸入蒸气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不适,可伴有程度不同的咳嗽、头疼、恶心等反应,但短时间接触对人体一般伤害不大。
针对网络上流传的“有毒”和“致癌”说,部分受访专家介绍,碳九又分为裂解碳九和重整碳九,未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和《剧毒化学品名录》。一般而言,本次泄漏的裂解碳九危害相对更小。
据悉,一名患者在事发水域落水,出现吸入性肺炎,一度住进重症监护病房。泉港区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魏庆辉表示,根据影像学来说,住进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肖燕辉主要的病症是“肺部吸入性肺炎”,这是人呛水后的症状。经检验,肖燕辉的肝肾功能无损伤,但仍有咽喉疼痛、胸闷恶心的症状。预计其仍需住院一周方可痊愈。
事发地空气监测是否真实?
裂解碳九泄漏事发后,福建省泉州环境监测中心站严格按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 589-2010)的要求,从11月4日起,在泄漏点周边的上西村、峰前村、肖厝村布设3个监测点,并于11月6日起增设厝后四自然村监测对照点开展VOCs(挥发性有机物)应急监测,严格按照监测技术规范持续开展采样监测,监测数据真实有效。
环境监测指标正常,为何还有异味?
尽管相关通报显示,大气环境监测和评估情况均在正常指标内,但有群众反映,近日在事发地周边仍能闻到异味,这是为什么?
9日下午,专家组到泉港区南埔镇肖厝村肖厝渡口码头实地考察,海面油污已基本清理完毕,但由于还有少量油污粘附在网箱泡沫上或残留在礁石、岸滩上,在太阳照射温度上升后挥发,产生间歇性轻微异味。群众此前反映的异味问题,也与前期应急处置用过的吸油毡从水上吊起、装车过程中无法封闭,臭气挥发有关。
还有哪些生态修复工作要做?
根据目前的情况,专家组建议,在大面积清除海面泄漏油污后,需要继续组织清除剩余残留油污,同时重点对受到污染难以清理的渔排予以更换,防止附着油污释放造成二次污染,并做好受污染渔排的收集处置工作。另外,将继续加强事发地周边区域的海水和空气质量跟踪监测分析。
鉴于湄洲湾海域潮差大且退潮流速比涨潮流速大,海水交换能力较强,有利于水体自净,海洋生态环境会得到自然恢复。根据专家建议,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将督促地方政府抓紧开展生态修复,适时开展增殖放流等措施,改善海区渔业资源。
厂居混杂问题亟待解决
不少居民表示,泉港泄漏的事情虽然不多,但因为距离过近,化工生产对生活的影响却长期存在。站在东港石化的事发码头,可以清晰看到肖厝村的养殖渔排,目测距离仅有几百米。整个泉港化工区内,各种管道、工厂和居民区混杂在一起。在南埔镇沙格村外的通港大道上,来往的运煤车轰隆而过,卷起阵阵黑色的粉尘。
肖厝村村民肖惠川说,他们村里时常会闻到臭味,家里经常连窗子都不敢开。沙格村村民肖秀莲说,周边工厂产生的粉尘很多,家里一天不擦,桌子就会有一层黑黑的灰。
泉港区住建局副局长张澄海介绍,2016年,为解决泉港厂居混杂问题,泉港区向上级申报制定了《泉港石化工业区安全控制区专项规划》。根据《规划》,石化园区红线外550米范围为外部安全防护蓝线(含环保隔离带),蓝线外再设环境风险防范区界线。安全控制区内的居民将在2020年前陆续搬迁,离此次泄漏事故最近的肖厝村也在《规划》的搬迁范围之内。
据了解,目前安全控制区的拆迁签约率已经达到了65.8%,预计2018年底可达到70%。
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网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