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
每年春节前,随着大批进城务工人员返乡,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平时拥挤喧嚣的城市,显得有些空荡。平时安静寂寥的村庄,变得热闹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效显著,在城镇化进程中,由于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异,促使生产要素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城市越来越发达,而一些地方的乡村却越来越沉寂落后。
食为政首,农为邦本。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统筹工农城乡,强农惠农富农,“三农”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生产能力稳中有进。2013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2万亿斤大关,已连续五年站稳这个台阶。
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五年快于城镇居民。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432元,增速为7.3%,分别高于GDP增速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0.4个和0.8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倍差缩小至2.71:1。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五年来,城镇化率从52.6%提高到58.5%, 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新时代,乡村大有作为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战略开启新征程。作为重大的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有着前所未有的高度、广度和深度,深刻地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乡村的问题。
一是产业振兴。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
二是人才振兴。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三是文化振兴。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四是生态振兴。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
五是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凝聚着信心与期待。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编辑:赵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