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仁心一片,呵护“心”健康

©原创 2018-10-29 09:35

科室查房、坐诊看病、介入手术、医疗教学,白天黑夜连轴转……心内科医生的生活几乎没有规律可言——忙起来连喝水时间都没有,午饭往往只能在手术间隙随便扒几口盒饭;三更半夜一个电话响起,就要披衣起身,带着家人的埋怨,奔驰在茫茫夜色中。不过,对于这样的生活,江大附院心内科主治医生杜明昭博士早已全然习惯,与科室其他医生的想法一样,他认为,面对患者以命相托的信赖,医生只有德术并蓄,才能不辜负这份信任。

2014年博士毕业后,杜明昭从吉林来到江大附院,一直从事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工作。杜明昭说话简单明了,从不拖泥带水,这是他在心内科工作这些年养成的习惯,因为心脏病患者的时间最宝贵。以急性心梗为例,患者从入院到开通血管,要求时间控制在90分钟左右,超过这个时间,患者的死亡风险会越发升高,并且严重影响预后,而目前江大附院心内科70分钟内即可实现血管再通。根据这一专科技术上的绝对优势,杜明昭在科主任严金川发起、推广的“镇江市区域化协同救助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心血管规范化治疗途径,探究如何进一步缩短抢救时间,围绕此主持的江苏省卫计委课题即将结项,届时将与全国心内科领域的医学同行们分享最新诊疗理念,进一步推广我市区域化协同救助模式救治经验,挽救更多心梗患者。

身处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心内科医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心理压力大:器械损坏可以维修甚至更换,但是人生无法复制和重来,没有什么是比生命更加宝贵的,他们要对患者的生命负责。

就在今年7月医疗援藏期间,西藏达孜区医院急诊科收治了一位50多岁的男性藏族患者,入院时已经昏迷90多分钟,运送途中心脏骤停、呼吸停止,检查后发现其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口唇发紫、瞳孔散大,各项生命体征消失。作为此次援藏医生之一,杜明昭当机立断组织开展抢救,经过37分钟的持续施救,这名患者的心脏终于恢复自动搏动,血压也趋于平稳。然而,现场医生还没来得及从紧张的抢救中喘一口气,患者病情再次危重,处于濒死状态,在征得家属同意后转往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送治途中,杜明昭所在团队的医生持续压迫球囊辅助呼吸40余分钟,直到顺利转入自治区人民医院。由于抢救果断,方法得当,患者最终顺利度过危险期。

杜明昭所在心内科电生理组,主要负责心律失常的治疗、电生理检查、安装心脏起搏器等。心内的手术,必须在介入导管室内进行。为了减少X射线辐射,手术都必须头戴铅帽、身穿铅衣、脖套铅圈,穿着这套二三十斤重的“装备”,犹如守护生命的“铠甲勇士”。由于心脏手术的复杂性,与普通手术相比,用时会更长,早上八点进介入导管室,下午出来是常有的事,所有手术完毕手术服都可以拧出水来,“所以说,当心内科医生,不仅是脑力活,对体力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在杜明昭看来,这些都已是一个医生的生活工作常态——踏入医生行业,虽然忙,但是不抱怨,因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正是每一名医疗工作者该铭记一生的初心。(通讯员 羊城 孙卉 全媒体记者 杨泠)

责任编辑:崔骏  郑海仑

41

科室查房、坐诊看病、介入手术、医疗教学,白天黑夜连轴转……心内科医生的生活几乎没有规律可言——忙起来连喝水时间都没有,午饭往往只能在手术间隙随便扒几口盒饭;三更半夜一个电话响起,就要披衣起身,带着家人的埋怨,奔驰在茫茫夜色中。不过,对于这样的生活,江大附院心内科主治医生杜明昭博士早已全然习惯,与科室其他医生的想法一样,他认为,面对患者以命相托的信赖,医生只有德术并蓄,才能不辜负这份信任。

2014年博士毕业后,杜明昭从吉林来到江大附院,一直从事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工作。杜明昭说话简单明了,从不拖泥带水,这是他在心内科工作这些年养成的习惯,因为心脏病患者的时间最宝贵。以急性心梗为例,患者从入院到开通血管,要求时间控制在90分钟左右,超过这个时间,患者的死亡风险会越发升高,并且严重影响预后,而目前江大附院心内科70分钟内即可实现血管再通。根据这一专科技术上的绝对优势,杜明昭在科主任严金川发起、推广的“镇江市区域化协同救助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心血管规范化治疗途径,探究如何进一步缩短抢救时间,围绕此主持的江苏省卫计委课题即将结项,届时将与全国心内科领域的医学同行们分享最新诊疗理念,进一步推广我市区域化协同救助模式救治经验,挽救更多心梗患者。

身处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心内科医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心理压力大:器械损坏可以维修甚至更换,但是人生无法复制和重来,没有什么是比生命更加宝贵的,他们要对患者的生命负责。

就在今年7月医疗援藏期间,西藏达孜区医院急诊科收治了一位50多岁的男性藏族患者,入院时已经昏迷90多分钟,运送途中心脏骤停、呼吸停止,检查后发现其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口唇发紫、瞳孔散大,各项生命体征消失。作为此次援藏医生之一,杜明昭当机立断组织开展抢救,经过37分钟的持续施救,这名患者的心脏终于恢复自动搏动,血压也趋于平稳。然而,现场医生还没来得及从紧张的抢救中喘一口气,患者病情再次危重,处于濒死状态,在征得家属同意后转往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送治途中,杜明昭所在团队的医生持续压迫球囊辅助呼吸40余分钟,直到顺利转入自治区人民医院。由于抢救果断,方法得当,患者最终顺利度过危险期。

杜明昭所在心内科电生理组,主要负责心律失常的治疗、电生理检查、安装心脏起搏器等。心内的手术,必须在介入导管室内进行。为了减少X射线辐射,手术都必须头戴铅帽、身穿铅衣、脖套铅圈,穿着这套二三十斤重的“装备”,犹如守护生命的“铠甲勇士”。由于心脏手术的复杂性,与普通手术相比,用时会更长,早上八点进介入导管室,下午出来是常有的事,所有手术完毕手术服都可以拧出水来,“所以说,当心内科医生,不仅是脑力活,对体力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在杜明昭看来,这些都已是一个医生的生活工作常态——踏入医生行业,虽然忙,但是不抱怨,因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正是每一名医疗工作者该铭记一生的初心。(通讯员 羊城 孙卉 全媒体记者 杨泠)

责任编辑:崔骏  郑海仑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