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40年聆听风云人物故事 | 许祥生:骨伤科的“金手指”

2018-10-19 09:19 今日镇江  

许祥生

人物小档案:

许祥生,62岁,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主任,许氏骨伤第四代传人。从事临床40多年来,多次出访美国、泰国、沙特、德国等国家。他采用许氏推拿治疗手法,为国内、国际的患者诊治各种疑难杂症,造福大众健康。在德国曼海姆医院做客座教授期间,成功开展中医经络试验。

退休后的许祥生被医院返聘,日常的工作量不减,与此同时,他心中传承中医文化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我已经62岁了,非常着急!”作为许氏骨伤的第四代传人,他说他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但是他也执着地相信,肯定会有人如自己当年一样,怀揣从医梦想,担当传承责任,成功地接过他手中这一棒。



师从家父初入杏林


“独活寄生治风痛……” 许祥生还是稚童时,就已经能流利地背诵《汤头歌》。镇江市区大西路上的许家是当时的“名门”,声名显赫的父亲许春华是许氏骨伤的第三代传人。许祥生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中医世家。

“可能是从懂事开始,心中就认定了要走这条路。”也因此,在那个动乱浩劫的年代里,即便在哥哥和姐姐相继下放,自己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不得不放弃高中学习的机会,他也没有中止梦想。“就好像一直有个人在对我说,只要坚持,总有一天能继承父业,梦想成真。”

1971年,16岁的许祥生从第七中学初中毕业,并“留校”走上了工作岗位。这份在别人看来还不错的工作,并没有打消他从小立下的从医志向。因此,不管下班多晚,他都会捧起医书,不知不觉夜就深了,“边工作,边学习,这就是我的青春。”

精心浇灌,梦想开花!1973年,为改变当时中医人才青黄不接的现状,“名中医带子女”的抢救政策出台,许祥生当年就被调到了父亲所在的镇江市人民医院第二门诊部(即后来的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现在的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式从医并师从父亲

此后的从医生涯里,许祥生除了继承祖传的全部骨伤科技术,还博采众长,学习现代医学理论,逐步形成了以内服外用药相结合,手法与导引相佐的“许氏伤科学术”特点,骨伤科的一些杂症顽疾经他治疗都能得到解决。

自1988年以来,许祥生开展了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科研课题“消肿接骨糖浆口服加速骨折愈合”,经过基础研究及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能够明显加速骨折愈合,通过临床587例病例对照,骨折愈合时间平均提前17.1天。“中医的发展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从事临床40多年,许祥生每年都会开展一两项填补我市医疗空白或处于市级领先地位的新技术、新项目。并且,他付出大量心血,将中医传统的推拿手法及练功疗法编制成影像资料,既可用于临床教学,也可用于指导病人体疗锻炼,还译制了英文版、日文版、德文版的宣传资料,用于国际学术交流。

不过,许祥生说,让他印象深刻甚至可以称为“影响深远”的,不是学医之苦,而是发生在1976年的一段经历。

“那时候我基本能独当一面,父亲出差,我已经开始独自上门诊,一天看七八十号。当年11月,我参加了巡回医疗工作队,在句容待了一年。”他说,那一年对他来说极为重要,虽然农村条件艰苦,但是和农民待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感觉很充实,不仅掌握了农民疾病谱情况,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看到远道而来的农村患者,我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因此,尽管许祥生业务和科研工作繁重,但他多年来始终坚持利用业余时间,为茅山老区群众、社区居民提供义务治疗。


国际交流大显身手

二OO四年十一月,德国海德堡大学曼海姆医院院长冯·阿肯博士教授(右一)和疼痛门诊部主任康拉特博士(左一)在许祥生教授研究期满时为其送行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面。

这一年,镇江第一次迎来美国的医学代表团。这支代表团在此之前已经访问北京、天津、上海等各大城市,为了见识“传说”中的许氏正骨,特地增加了访问镇江的行程。

“我记得,当时外办派了车来接父亲,我和另外3名师兄弟随行。”许祥生回忆,刚到现场,他就感觉仿佛进了赛场。美方也派出了5名整骨专家,双方很快就摆开了阵势,“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就是来PK的。”

许祥生作为主力“迎战”:第一轮治疗颈椎病人,双方不分上下;第二轮抬上来一名腰痛患者,美方专家治疗后未见效果,经许氏正骨技术治疗后,患者竟站起来离开了现场。随后的几场比拼,许祥生越战越勇,以明显的领先优势,让美方专家竖起了大拇指,“镇江之行没有白来,让我们见识了正宗的中医正骨手法。”现场的交流结束后,美国代表团团长邀请许祥生晚饭后到他们下榻的酒店继续交流。

随着国门打开,医学界的大门也应声而开。20世纪90年代中期,许祥生开始“走出去”。1996年12月,他首次将许氏骨伤技术带到了泰国。

而这次“走出去”,则是源自半年多前的一次“引进来”。1996年5月,泰国医疗代表团为寻找中医骨科的合作伙伴来到镇江。“我们骨伤科是他们在物色了北京、上海等地医院后的最后一站,我们的5名医生各选了一个病种,展示了揉、滚、推、抹、拿等手法。”许祥生回忆,长期被颈椎病困扰睡不好觉的团长在接受治疗后,当晚就睡了个好觉,应对方的要求,第二天又加一场,还是在团长身上演示,独特的酒烧疗法,令对方啧啧神奇,“这让泰国医疗代表团彻底放弃了与其他医院合作的打算。”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许祥生教授应沙特皇室邀请赴沙特阿拉波王国做医疗会诊

1997年,许祥生正式成为泰国中医医疗中心的第一位中国专家。在泰国访问期间,他应邀在泰国公共卫生部作题为《中医的历史及其现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进行了现场手法表演,有两位腰痛病人,脊柱有伤不能直立,由医护人员搀扶着进入会场,现场推拿治疗后,步履轻松地走出会场,这样的场面使泰国医学界同仁感到惊奇与佩服。

当年11月,许祥生还应邀赴沙特阿拉伯为皇室成员做医疗会诊,通过四周的针灸、推拿,使长期卧床不能站立的患者能够重新站立起来。

二OO四年十一月,海德堡大学校长弗朗西斯卡女士(中)与许祥生教授合影留念

2003年11月,许祥生应邀赴德国海得堡大学曼海姆医院开展合作。当时,曼汉姆市艾格尔市长夫人坐骨神经痛持续了三个多月,不能行走,经德国专家治疗始终未见效果。许祥生对她实施两个疗程12天推拿、针灸,竟然痊愈了。艾格尔市长夫人2004年9月来镇访问时逢人就说:“没有许大夫的治疗,我是不可能到镇江来的。”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与德国同事交流,善于学习的许祥生用了3个月的时间,到德国歌德学院进行德语强化学习,在众多学生中,他年龄最大,但进步也最快,三个月后,他就能用流利的德语和德国同事交流。

许祥生回忆说,1978年“擅自”接受美方代表团的邀请,单独与他们交流,因未经相关部门批准还挨了批评。如今他受聘于泰国玛哈翁医院担任中医专家顾问,还是中国江苏中日医学交流中心专家组成员、德国海得堡大学客座教授……许祥生感慨:这些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变化,都带有明显的改革开放的印记,国门打开,才有了这样的机遇。


仁心妙手呼唤传承


1994年,率先启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的镇江,拥有了一张医改的城市名片,其改革模式与江西九江市并称"两江模式"。作为医改的参与者与实践者,许祥生在自己的科室里种起了“试验田”,为医院的绩效考核改革试出了雏形。

 2000年,医院新领导一上任,就启动了考核机制改革,但是愿意“吃螃蟹”的人并不多,甚至出现了“一个巴掌拍不响”的尴尬场面。此时,骨伤科主任许祥生主动站了出来:“通过考核机制改革,激发医护人员创新活力,我愿意试!”于是,他召集整个科室制定考核方案,“在细化工作量的基础上,实施按量分配,并将患者满意度等作为衡量医疗质量的重要依据,进行加分和减分。”试行一年,骨伤科床位使用率达到100%,门诊量上升50%,而“多劳多得”的医生收入也跟着翻了番。“试验田”里的绩效考核改革一炮打响,并成为日后全院改革的雏形。

全国劳模许祥生率领的中医伤科继承传统,博采众长,不断创新

许祥生的医术和医德声誉日隆,慕名而来的患者也与日俱增。2008年,他所在的骨伤科专家门诊就开始推行分时段就诊,缓解挂号难、排队难、看病难的问题,“从早上7点40分开始接诊第一批,一批9个人,按每半小时一批计算,与患者预约时间。这样可以减少患者大量的候诊时间。”他坦言,他的初衷其实是建立无挂号就诊、定点就诊的德国模式,但受限于种种因素难以实现。

如今,步入花甲之年的许祥生初心不改。他说,自己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起来的,必须把改革开放的益处传播下去。“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为中医药文化培养传承者。”目前,他创办的许氏骨伤中医馆已进入建设收尾阶段,他希望以此为平台,挖掘和培养有志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接力人。



作者:朱婕

编辑:缪小兵


47

许祥生

人物小档案:

许祥生,62岁,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主任,许氏骨伤第四代传人。从事临床40多年来,多次出访美国、泰国、沙特、德国等国家。他采用许氏推拿治疗手法,为国内、国际的患者诊治各种疑难杂症,造福大众健康。在德国曼海姆医院做客座教授期间,成功开展中医经络试验。

退休后的许祥生被医院返聘,日常的工作量不减,与此同时,他心中传承中医文化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我已经62岁了,非常着急!”作为许氏骨伤的第四代传人,他说他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但是他也执着地相信,肯定会有人如自己当年一样,怀揣从医梦想,担当传承责任,成功地接过他手中这一棒。



师从家父初入杏林


“独活寄生治风痛……” 许祥生还是稚童时,就已经能流利地背诵《汤头歌》。镇江市区大西路上的许家是当时的“名门”,声名显赫的父亲许春华是许氏骨伤的第三代传人。许祥生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中医世家。

“可能是从懂事开始,心中就认定了要走这条路。”也因此,在那个动乱浩劫的年代里,即便在哥哥和姐姐相继下放,自己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不得不放弃高中学习的机会,他也没有中止梦想。“就好像一直有个人在对我说,只要坚持,总有一天能继承父业,梦想成真。”

1971年,16岁的许祥生从第七中学初中毕业,并“留校”走上了工作岗位。这份在别人看来还不错的工作,并没有打消他从小立下的从医志向。因此,不管下班多晚,他都会捧起医书,不知不觉夜就深了,“边工作,边学习,这就是我的青春。”

精心浇灌,梦想开花!1973年,为改变当时中医人才青黄不接的现状,“名中医带子女”的抢救政策出台,许祥生当年就被调到了父亲所在的镇江市人民医院第二门诊部(即后来的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现在的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式从医并师从父亲

此后的从医生涯里,许祥生除了继承祖传的全部骨伤科技术,还博采众长,学习现代医学理论,逐步形成了以内服外用药相结合,手法与导引相佐的“许氏伤科学术”特点,骨伤科的一些杂症顽疾经他治疗都能得到解决。

自1988年以来,许祥生开展了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科研课题“消肿接骨糖浆口服加速骨折愈合”,经过基础研究及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能够明显加速骨折愈合,通过临床587例病例对照,骨折愈合时间平均提前17.1天。“中医的发展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从事临床40多年,许祥生每年都会开展一两项填补我市医疗空白或处于市级领先地位的新技术、新项目。并且,他付出大量心血,将中医传统的推拿手法及练功疗法编制成影像资料,既可用于临床教学,也可用于指导病人体疗锻炼,还译制了英文版、日文版、德文版的宣传资料,用于国际学术交流。

不过,许祥生说,让他印象深刻甚至可以称为“影响深远”的,不是学医之苦,而是发生在1976年的一段经历。

“那时候我基本能独当一面,父亲出差,我已经开始独自上门诊,一天看七八十号。当年11月,我参加了巡回医疗工作队,在句容待了一年。”他说,那一年对他来说极为重要,虽然农村条件艰苦,但是和农民待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感觉很充实,不仅掌握了农民疾病谱情况,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看到远道而来的农村患者,我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因此,尽管许祥生业务和科研工作繁重,但他多年来始终坚持利用业余时间,为茅山老区群众、社区居民提供义务治疗。


国际交流大显身手

二OO四年十一月,德国海德堡大学曼海姆医院院长冯·阿肯博士教授(右一)和疼痛门诊部主任康拉特博士(左一)在许祥生教授研究期满时为其送行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面。

这一年,镇江第一次迎来美国的医学代表团。这支代表团在此之前已经访问北京、天津、上海等各大城市,为了见识“传说”中的许氏正骨,特地增加了访问镇江的行程。

“我记得,当时外办派了车来接父亲,我和另外3名师兄弟随行。”许祥生回忆,刚到现场,他就感觉仿佛进了赛场。美方也派出了5名整骨专家,双方很快就摆开了阵势,“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就是来PK的。”

许祥生作为主力“迎战”:第一轮治疗颈椎病人,双方不分上下;第二轮抬上来一名腰痛患者,美方专家治疗后未见效果,经许氏正骨技术治疗后,患者竟站起来离开了现场。随后的几场比拼,许祥生越战越勇,以明显的领先优势,让美方专家竖起了大拇指,“镇江之行没有白来,让我们见识了正宗的中医正骨手法。”现场的交流结束后,美国代表团团长邀请许祥生晚饭后到他们下榻的酒店继续交流。

随着国门打开,医学界的大门也应声而开。20世纪90年代中期,许祥生开始“走出去”。1996年12月,他首次将许氏骨伤技术带到了泰国。

而这次“走出去”,则是源自半年多前的一次“引进来”。1996年5月,泰国医疗代表团为寻找中医骨科的合作伙伴来到镇江。“我们骨伤科是他们在物色了北京、上海等地医院后的最后一站,我们的5名医生各选了一个病种,展示了揉、滚、推、抹、拿等手法。”许祥生回忆,长期被颈椎病困扰睡不好觉的团长在接受治疗后,当晚就睡了个好觉,应对方的要求,第二天又加一场,还是在团长身上演示,独特的酒烧疗法,令对方啧啧神奇,“这让泰国医疗代表团彻底放弃了与其他医院合作的打算。”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许祥生教授应沙特皇室邀请赴沙特阿拉波王国做医疗会诊

1997年,许祥生正式成为泰国中医医疗中心的第一位中国专家。在泰国访问期间,他应邀在泰国公共卫生部作题为《中医的历史及其现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进行了现场手法表演,有两位腰痛病人,脊柱有伤不能直立,由医护人员搀扶着进入会场,现场推拿治疗后,步履轻松地走出会场,这样的场面使泰国医学界同仁感到惊奇与佩服。

当年11月,许祥生还应邀赴沙特阿拉伯为皇室成员做医疗会诊,通过四周的针灸、推拿,使长期卧床不能站立的患者能够重新站立起来。

二OO四年十一月,海德堡大学校长弗朗西斯卡女士(中)与许祥生教授合影留念

2003年11月,许祥生应邀赴德国海得堡大学曼海姆医院开展合作。当时,曼汉姆市艾格尔市长夫人坐骨神经痛持续了三个多月,不能行走,经德国专家治疗始终未见效果。许祥生对她实施两个疗程12天推拿、针灸,竟然痊愈了。艾格尔市长夫人2004年9月来镇访问时逢人就说:“没有许大夫的治疗,我是不可能到镇江来的。”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与德国同事交流,善于学习的许祥生用了3个月的时间,到德国歌德学院进行德语强化学习,在众多学生中,他年龄最大,但进步也最快,三个月后,他就能用流利的德语和德国同事交流。

许祥生回忆说,1978年“擅自”接受美方代表团的邀请,单独与他们交流,因未经相关部门批准还挨了批评。如今他受聘于泰国玛哈翁医院担任中医专家顾问,还是中国江苏中日医学交流中心专家组成员、德国海得堡大学客座教授……许祥生感慨:这些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变化,都带有明显的改革开放的印记,国门打开,才有了这样的机遇。


仁心妙手呼唤传承


1994年,率先启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的镇江,拥有了一张医改的城市名片,其改革模式与江西九江市并称"两江模式"。作为医改的参与者与实践者,许祥生在自己的科室里种起了“试验田”,为医院的绩效考核改革试出了雏形。

 2000年,医院新领导一上任,就启动了考核机制改革,但是愿意“吃螃蟹”的人并不多,甚至出现了“一个巴掌拍不响”的尴尬场面。此时,骨伤科主任许祥生主动站了出来:“通过考核机制改革,激发医护人员创新活力,我愿意试!”于是,他召集整个科室制定考核方案,“在细化工作量的基础上,实施按量分配,并将患者满意度等作为衡量医疗质量的重要依据,进行加分和减分。”试行一年,骨伤科床位使用率达到100%,门诊量上升50%,而“多劳多得”的医生收入也跟着翻了番。“试验田”里的绩效考核改革一炮打响,并成为日后全院改革的雏形。

全国劳模许祥生率领的中医伤科继承传统,博采众长,不断创新

许祥生的医术和医德声誉日隆,慕名而来的患者也与日俱增。2008年,他所在的骨伤科专家门诊就开始推行分时段就诊,缓解挂号难、排队难、看病难的问题,“从早上7点40分开始接诊第一批,一批9个人,按每半小时一批计算,与患者预约时间。这样可以减少患者大量的候诊时间。”他坦言,他的初衷其实是建立无挂号就诊、定点就诊的德国模式,但受限于种种因素难以实现。

如今,步入花甲之年的许祥生初心不改。他说,自己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起来的,必须把改革开放的益处传播下去。“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为中医药文化培养传承者。”目前,他创办的许氏骨伤中医馆已进入建设收尾阶段,他希望以此为平台,挖掘和培养有志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接力人。



作者:朱婕

编辑:缪小兵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