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习近平谈精准扶贫:找准症结把准脉,开对药方拔“穷根”

2018-10-13 16:4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帮助国内外读者学习研究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和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编辑了《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

本书内容,摘自习近平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至二〇一八年六月期间的讲话、报告、演讲、指示、批示等六十多篇重要文献,分八个专题,共计二百四十二段论述。其中许多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今天更新本书第三篇,重点阐述“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

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比如,阜平有三百多万亩山场,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率比较高,适合发展林果业、种植业、畜牧业;有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和天生桥瀑布群这样的景区,离北京、天津这样的大城市都不算远,又北靠五台山、南临西柏坡,发展旅游业大有潜力。要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真正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使贫困地区发展扎实建立在自身有利条件的基础之上。

——《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日、30日),《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7页

要真真实实把情况摸清楚。做好基层工作,关键是要做到情况明。情况搞清楚了,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大家心里要有一本账,要做明白人。要思考我们这个地方穷在哪里?为什么穷?有哪些优势?哪些自力更生可以完成?哪些需要依靠上面帮助和支持才能完成?要搞好规划,扬长避短,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日、30日),《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21页

精准扶贫,就是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真正用在贫困地区。

——《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4年3月7日)

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手榴弹炸跳蚤不行。要做到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各地都要在这几个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

——《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2015年6月18日)

精准扶贫,关键的关键是要把扶贫对象摸清搞准,把家底盘清,这是前提。心中有数才能工作有方。如果连谁是贫困人口都不知道,扶贫行动从何处发力呢?搞准扶贫对象,一定要进村入户,深入调查研究。贵州省威宁县迤那镇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看房,就是通过看农户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估算其贫困程度;看粮,就是通过看农户的土地情况和生产条件,估算其农业收入和食品支出;看劳动力强不强,就是通过看农户的劳动力状况和有无病残人口,估算其务工收入和医疗支出;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通过看农户受教育程度和在校生现状等,估算其发展潜力和教育支出。“四看法”实际效果好,在实践中管用,是一个创造,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摸清扶贫对象的基础上,要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规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2015年6月18日)

精准扶贫,一定要精准施策。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俗话说,治病要找病根。扶贫也要找“贫根”。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采取不同的脱贫措施,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各地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尽快搞清楚现有贫困人口中,哪些是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哪些是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需要通过易地搬迁实现脱贫的,哪些是丧失了劳动能力、需要通过社会保障实施兜底扶贫的,哪些是因病致贫、需要实施医疗救助帮扶的,等等。国务院扶贫办要在各地调查的基础上,汇总出全国情况,提出分类施策的具体办法。

——《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2015年6月18日)

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2015年10月16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720页

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施策的前提,只有扶贫对象清楚了,才能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多年来,我国贫困人口总数是国家统计局在抽样调查基础上推算出来的,没有具体落实到人头上。也就是说,这么多贫困人口究竟是谁、具体分布在什么地方,说不大清楚。要问有多少贫困户,还可以回答个大概齐;要问谁是贫困户,则大多是说不准。这两年,各地花了大量精力做建档立卡工作,就是要把不清不楚变成一清二楚。但是,有的地方基层同志反映,扶贫对象识别存在层层分解指标的做法,造成一些贫困户被屏蔽在扶贫对象之外。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同样是贫困村,贫困程度有深有浅,有的村贫困程度相对较深,指标不够用,一些贫困户没能纳入扶贫对象;有的村条件相对好一些,一些光景不错的农户反而成了扶贫对象。随着精准扶贫政策含金量不断提高,没有进入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享受不到相应的政策,实际生活水平反而低于其他贫困户。原来邻里之间和谐相处,现在因为建档立卡而渐生间隙,有的地方还引发矛盾、甚至上访。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人情因素以及不正之风等的干扰,群众对此很有意见。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5-36页

脱贫攻坚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抓重点、解难点、把握着力点。空喊口号、好大喜功、胸中无数、盲目蛮干不行,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手榴弹炸跳蚤也不行,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二〇一二年,我在阜平调研时提出了扶贫开发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的思路。总结各地实践和探索,好路子好机制的核心就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这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8页

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扶贫必先识贫。建档立卡在一定程度上摸清了贫困人口底数,但这项工作要进一步做实做细,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既不要遗漏真正的贫困人口,也不要把非贫困人口纳入扶贫对象。要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甘肃等地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上绘制贫困地图,全面准确掌握贫困人口规模、分布以及居住条件、就业渠道、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情况,挂图作业,按图销号,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倒排工期,不落一人。这样的探索符合精准扶贫要求,应该积极提倡。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8-39页

在“扶持谁”的问题上,要防止不分具体情况,简单把所有扶贫措施都同每一个贫困户挂钩。强调扶贫措施精准到户到人,主要是强调对贫困户要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缺啥补啥,但并不是说每一项扶贫措施都是对着所有贫困户去的。发展现代农业、推广良种良法、开发特色产业,需要一定经营规模,也需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引领,不是随便一家一户就能干得了的。如何将产业扶持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应该允许和鼓励地方探索。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的需要整村推进,有的需要整乡整县推进,有的需要整流域或整片区推进,应该统筹谋划。有些民族地区,由于多种原因,务工机会少,扶贫脱贫难度比其他地方更大,政策应该更倾斜、工作落实力度应该更大。对仍处于深度贫困的偏远边境地区的人口较少民族,应该有更特殊的措施予以扶持。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9页

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对扶贫政策进行科学分类,制定精准扶贫的具体操作办法,该精准到户的一定要精准到户,该精准到群体的一定要精准到群体,防止出现新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9页

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要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协调运转、协同发力。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9-40页

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要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

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对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有耕地或其他资源,但缺资金、缺产业、缺技能的,要立足当地资源,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通过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就地脱贫。对这类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要把脱贫攻坚重点放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着重加强农田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技术培训、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建设,特别是要解决好入村入户等“最后一公里”问题。要支持贫困地区农民在本地或外出务工、创业,这是短期内增收最直接见效的办法。劳务输出地政府和输入地政府,对贫困人口外出务工要多想办法、多做实事。

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通水、通路、通电等成本很高,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需要实施易地搬迁。这是一个不得不为的措施,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难度大,需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各地在移民搬迁中几乎都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越贫困的农户越拿不出钱,结果就越享受不到政府补助。要通过整合相关项目资源、提高补助标准、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发放贴息贷款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解决好扶贫搬迁所需资金问题。要做好规划,合理确定搬迁规模,区分轻重缓急,明确搬迁目标任务和建设时序,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要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安置点,尽量搬迁到县城和交通便利的乡镇及中心村,促进就近就地转移,可以转为市民的就转为市民。要想方设法为搬迁人口创造就业机会,保障他们有稳定的收入,同当地群众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一些贫困群众虽然生活艰难,但故土难离观念很重。要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尊重群众意愿,加强思想引导,不搞强迫命令。

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在生存条件差、但生态系统重要、需要保护修复的地区,可以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探索一条生态脱贫的新路子。不少地方既是贫困地区,又是重点生态功能区或自然保护区,还是少数民族群众聚居区,如西藏、四省藏区、武陵山区、滇黔桂部分贫困地区等。要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要加大贫困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对贫困地区二十五度以上的基本农田,可以考虑纳入退耕还林范围,并合理调整基本农田保有指标。中央财政用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资金使用不够精准,有些被省里截留平均分配了,有些拨付到县里后被挪作其他用途了。要做些改革,比如,结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可以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从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中拿出一点,作为他们保护生态的劳动报酬。

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目前,一些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面临很大困难,由于各种原因,贫困家庭孩子辍学失学还比较多,“读书无用论”观点也有所蔓延,不少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程度同普通家庭的差距在扩大。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是管长远的,必须下大气力抓好。脱贫攻坚期内,职业教育培训要重点做好。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如果能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能就业,这一户脱贫就有希望了。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同样要向贫困地区基层倾斜。要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建立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要探索率先从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教育免学(杂)费,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杂)费政策,实行大城市优质学校同贫困地区学校结对等帮扶政策。要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探索建立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近年来,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发生的一连串令人痛心的事件警醒我们,扶贫政策从设计到落实都要更加人性化、更加精细化,让贫困家庭孩子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目前,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有二千万至二千五百万人。到二○二○年难免还有这样的贫困人口,要由社会保障来兜底。这就涉及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相衔接的问题。目前,农村扶贫标准由国家统一确定,而农村低保标准则由地方确定,相当多地方两个标准有一定差距。要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按照国家扶贫标准综合确定各地农村低保的最低指导标准,低保标准低的地区要逐步提高到国家扶贫标准,实现“两线合一”,发挥低保线兜底作用。还要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对因灾等造成的临时贫困群众要及时给予救助,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五保供养等社会救助制度的统筹衔接。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0-43页

要大力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从贫困发生原因看,相当部分人口是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的。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要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对因病致贫或返贫的群众给予及时有效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倾斜,门诊统筹要率先覆盖所有贫困地区,财政对贫困人口参保的个人缴费部分要给予补贴。要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把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保障贫困人口大病得到医治。要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加强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治工作,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3-44页

农村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有一点必须指出并加以强调,就是要保持农业稳定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人口脱贫与农民收入增长直接相关。如果农民收入降低,就可能导致已经脱贫的人口重新返贫,甚至可能造成新的贫困人口。所以,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4页

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目的和手段关系要弄清楚。要加快建立反映客观实际的贫困县、贫困户退出机制,努力做到精准脱贫。

一是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贫困县摘帽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对表,早建机制、早作规划,每年退出多少要心中有数。这件事情,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

二是要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贫困县的帽子不好看,但很多地方却舍不得摘,主要是这顶帽子有相当高的含金量,担心摘帽后真金白银没了。这样的担心有其合理成分。客观上讲,贫困县摘帽后培育和巩固自我发展能力需要有个过程。这就需要扶上马、送一程,保证贫困县摘帽后各方面扶持政策能够继续执行一段时间,行业规划、年度计划要继续倾斜,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和对口帮扶等也要继续保留。不仅如此,对提前摘帽的贫困县,还可以给予奖励,以形成正向激励,保证苦干实干先摘帽的不吃亏。

三是要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鼓励贫困县摘帽,但不能弄虚作假、蒙混过关,或者降低扶贫标准、为摘帽而摘帽。要严格脱贫验收办法,明确摘帽标准和程序,确保摘帽结果经得起检验。要加强对脱贫工作绩效的社会监督,可以让当地群众自己来评价,也可以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以增强脱贫工作绩效的可信度。对玩数字游戏、搞“数字扶贫”的,一经查实,要严肃追责。

四是要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人。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要实行动态管理,脱贫了逐户销号,返贫了重新录入,做到政策到户、脱贫到人、有进有出,保证各级减贫任务和建档立卡数据对得上、扶贫政策及时调整、扶贫力量进一步聚焦。部署脱贫任务不能不顾贫困分布现状、采取层层分解的简单做法。这种做法是自欺欺人,必然会使一些贫困户“被脱贫”。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对贫困户的帮扶措施,即使销号了也可以再保留一段时间,做到不稳定脱贫就不彻底脱钩。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4-45页

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脱贫摘帽要坚持成熟一个摘一个,既防止不思进取、等靠要,又防止揠苗助长、图虚名。

——在重庆调研时的讲话(2016年1月4日-6日),《人民日报》2016年1月7日

脱贫攻坚工作要做实,必须把贫困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做实。要紧盯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应该退出的及时销号,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定期开展“回头看”活动,既不要漏掉真正的贫困人口,也不能把非贫困人口纳入扶贫对象。帮扶措施一定要实,因地制宜、因人因户施策,找准症结把准脉,开对药方拔“穷根”。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20日)

患病是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据统计,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中患大病的有二百四十万人,患长期慢性病的有九百多万人。要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做到精确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对口支援等形式提高当地卫生服务能力,保障贫困人口健康。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8月19日)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做好这项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下好“精准”这盘棋,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成效精准。要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脱贫的机制,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致富的动力。要把扶贫开发、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

——二〇一七年春节前夕赴河北张家口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的讲话(2017年1月24日),《人民日报》2017年1月25日

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越到后来难度越大。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分类施策,真抓实干,吹糠见米,确保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要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要把易地搬迁扶贫作为重要补充,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把生态补偿扶贫作为双赢之策,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生态就业,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又增加贫困人口就业收入;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确保贫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具备就业创业能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要把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作为基本防线,加大重点人群救助力度,用社会保障兜住失去劳动能力人口的基本生活。

——二〇一七年春节前夕赴河北张家口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的讲话(2017年1月24日),《人民日报》2017年1月25日

把握精准是要义,脱贫攻坚贵在精准,精准识别、精准施策,根据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采取不同措施,因人因户因村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7年2月21日)

每个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发展能力、发展需求是不同的。所谓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过去那种大水漫灌式扶贫很难奏效,必须采取更精准的措施。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7年2月21日)

要打牢精准扶贫基础。通过建档立卡,我们基本摸清了我国贫困人口底数,但还要做实做细,实现动态调整,把已经稳定脱贫的人标注出去,把遗落的人纳入进来。要提高扶贫措施有效性,核心是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我归纳了一下,目前脱贫的做法和手段大概有十多种,如发展特色产业脱贫、组织劳务输出脱贫、资产收益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保护脱贫、发展教育脱贫、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低保兜底脱贫、社会公益脱贫等。要总结这些模式和做法,使其不断完善,发挥更大更有效的作用。要突出产业扶贫,防止产业选择盲目跟风,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要组织好易地扶贫搬迁,坚持群众自愿原则,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成本,发展后续产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要加大扶贫劳务协作,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促进转移就业,鼓励就地就近就业。要落实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政策,突出解决贫困家庭大病、慢性病和学生上学等问题。要加强农村低保同扶贫开发有效衔接,确保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7年2月21日)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要继续选派好驻村干部,整合涉农资金,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7年3月8日),《人民日报》2017年3月9日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各地区探索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这次考核就发现了不少,要及时总结,树立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先进典型。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样本,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各地受启发、找差距、找方向,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条件相似的可以照猫画虎来做,条件不同的地方则可以领会精神,得其方法,因地制宜,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有效途径。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关于二〇一六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情况的汇报〉时的讲话》(2017年3月23日)

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识贫。识贫要下功夫。有的地区做法很好,派大量干部下去,一家一家摸底,然后公示,让村民来议贫,还要了解外面买没买房子、有没有务工、实际生活条件怎么样,经过一系列环节后才认定贫困户,认定以后群众也认同。识贫要弄准,否则扶的对象不对,从头就错了,第一颗扣子就扣错了。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关于二〇一六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情况的汇报〉时的讲话》(2017年3月23日)

精准扶贫,要分类施策。农区和牧区,生态资源保护区和经济发展区,脱贫政策措施能一样吗?现在已经不搞大片区扶贫了,不是整个西北、整个东北怎么扶的问题,而是在不同区域里碎片化的情况下怎么抓的问题。全国扶贫重点是十四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即使在这十四个特困地区也不是面上搞大呼隆,而是缩小到州县、地县这样的范围,在地州、县、乡镇、村人员杂处之中精准找出贫困户。我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讲扶贫要拿出“绣花”功夫,不是定了贫困户以后给他们几头羊、几袋种子,给他们盖房子或者搬走了事,而是要针对不同贫困户,帮其解决不同的致贫原因。扶贫是大政策,大政策还要细化,就像绣花一样。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贫困户有不同的扶法,新疆南疆是一种扶法,石漠化地区是一种扶法,太行山是一种扶法,青海三江源是一种扶法,大小凉山又是一种扶法。对民族地区、游牧地区、“直过民族”地区,对语言不通的地方和语言通的地方,对文化背景不同的地方,工作要因地制宜。可以多提供一些脱贫攻坚工作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给大家启发。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关于二〇一六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情况的汇报〉时的讲话》(2017年3月23日)

脱贫攻坚工作进入目前阶段,要重点研究解决深度贫困问题。实施整村搬迁,要规划先行,尊重群众意愿,统筹解决好人往哪里搬、钱从哪里筹、地在哪里划、房屋如何建、收入如何增、生态如何护、新村如何管等具体问题。

——在山西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7年6月21日-23日),《人民日报》2017年6月24日

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分则力散,专则力全。”造成各地深度贫困的原因各不相同,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就全国而言,下一步要重点解决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基本医疗有保障的问题。我在去年十二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情况汇报时就提出,要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完善基础设施,打通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只要我们集中力量,找对路子,对居住在自然条件特别恶劣地区的群众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对生态环境脆弱的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群众增加护林员等公益岗位,对因病致贫群众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就完全有能力啃下这些硬骨头。

——《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2017年6月23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14页

深度贫困地区的区域发展是精准扶贫的基础,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连片的贫困区要着力解决健全公共服务、建设基础设施、发展产业等问题,但必须明确,这样做是为了给贫困人口脱贫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在深度贫困地区促进区域发展的措施必须围绕如何减贫来进行,真正为实施精准扶贫奠定良好基础。要防止以区域发展之名上项目、要资金,导致区域经济增长了、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了,贫富差距反而拉大了。深度贫困地区要改善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发展贫困人口能够受益的产业,如特色农业、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和服务业等。交通建设项目要尽量做到向进村入户倾斜,水利工程项目要向贫困村和小型农业生产倾斜,生态保护项目要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要对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等等。

——《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2017年6月23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14-15页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聚焦再聚焦、精准再精准,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要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等办法实现脱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要确保他们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生活有兜底,要通过最低生活保障及其他政策措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有保障,实现脱贫。要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为抓手,强化支持保障体系,加大政策倾斜和扶贫资金整合力度,因地制宜,着力解决这些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欠缺等问题,改善其发展条件。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12月18日)

要有序推进易地搬迁扶贫,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下、能致富,真正融入新的生活环境。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12月28日)

要聚焦特殊贫困人口精准发力,加快织密筑牢民生保障安全网,把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等特殊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兜起来,强化保障性扶贫。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12月28日)

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2月12日)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但现在大部分地区产业扶贫措施比较重视短平快,考虑长期效益、稳定增收不够,很难做到长期有效。如何巩固脱贫成效,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正视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2月12日)

打好脱贫攻坚战,成败在于精准。建档立卡要继续完善,重点是加强数据共享和数据分析,为宏观决策和工作指导提供支撑。精准施策要深入推进,按照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要求,扎实做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精准扶贫重点工作。这里特别要强调产业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现在贫困群众吃穿不愁,农业产业要注重长期培育和发展,防止急功近利。易地扶贫搬迁,国家投入的资金最多。目前,要重点防止为整体搬迁而搬迁,把不该搬的一般农户搬了,而应该搬的贫困户却没有搬。今后三年,要先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需要搬迁的应搬尽搬,同步搬迁的逐步实施。对目前不具备搬迁安置条件的贫困人口,要先解决他们“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今后可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压茬推进,通过实施生态搬迁和有助于稳定脱贫、逐步致富的其他搬迁,继续稳步推进。

——《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2月12日)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学习微平台(cpcnews)

编辑:缪小兵

5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帮助国内外读者学习研究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和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编辑了《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

本书内容,摘自习近平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至二〇一八年六月期间的讲话、报告、演讲、指示、批示等六十多篇重要文献,分八个专题,共计二百四十二段论述。其中许多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今天更新本书第三篇,重点阐述“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

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比如,阜平有三百多万亩山场,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率比较高,适合发展林果业、种植业、畜牧业;有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和天生桥瀑布群这样的景区,离北京、天津这样的大城市都不算远,又北靠五台山、南临西柏坡,发展旅游业大有潜力。要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真正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使贫困地区发展扎实建立在自身有利条件的基础之上。

——《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日、30日),《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7页

要真真实实把情况摸清楚。做好基层工作,关键是要做到情况明。情况搞清楚了,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大家心里要有一本账,要做明白人。要思考我们这个地方穷在哪里?为什么穷?有哪些优势?哪些自力更生可以完成?哪些需要依靠上面帮助和支持才能完成?要搞好规划,扬长避短,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日、30日),《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21页

精准扶贫,就是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真正用在贫困地区。

——《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4年3月7日)

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手榴弹炸跳蚤不行。要做到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各地都要在这几个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

——《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2015年6月18日)

精准扶贫,关键的关键是要把扶贫对象摸清搞准,把家底盘清,这是前提。心中有数才能工作有方。如果连谁是贫困人口都不知道,扶贫行动从何处发力呢?搞准扶贫对象,一定要进村入户,深入调查研究。贵州省威宁县迤那镇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看房,就是通过看农户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估算其贫困程度;看粮,就是通过看农户的土地情况和生产条件,估算其农业收入和食品支出;看劳动力强不强,就是通过看农户的劳动力状况和有无病残人口,估算其务工收入和医疗支出;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通过看农户受教育程度和在校生现状等,估算其发展潜力和教育支出。“四看法”实际效果好,在实践中管用,是一个创造,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摸清扶贫对象的基础上,要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规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2015年6月18日)

精准扶贫,一定要精准施策。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俗话说,治病要找病根。扶贫也要找“贫根”。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采取不同的脱贫措施,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各地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尽快搞清楚现有贫困人口中,哪些是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哪些是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需要通过易地搬迁实现脱贫的,哪些是丧失了劳动能力、需要通过社会保障实施兜底扶贫的,哪些是因病致贫、需要实施医疗救助帮扶的,等等。国务院扶贫办要在各地调查的基础上,汇总出全国情况,提出分类施策的具体办法。

——《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2015年6月18日)

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2015年10月16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720页

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施策的前提,只有扶贫对象清楚了,才能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多年来,我国贫困人口总数是国家统计局在抽样调查基础上推算出来的,没有具体落实到人头上。也就是说,这么多贫困人口究竟是谁、具体分布在什么地方,说不大清楚。要问有多少贫困户,还可以回答个大概齐;要问谁是贫困户,则大多是说不准。这两年,各地花了大量精力做建档立卡工作,就是要把不清不楚变成一清二楚。但是,有的地方基层同志反映,扶贫对象识别存在层层分解指标的做法,造成一些贫困户被屏蔽在扶贫对象之外。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同样是贫困村,贫困程度有深有浅,有的村贫困程度相对较深,指标不够用,一些贫困户没能纳入扶贫对象;有的村条件相对好一些,一些光景不错的农户反而成了扶贫对象。随着精准扶贫政策含金量不断提高,没有进入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享受不到相应的政策,实际生活水平反而低于其他贫困户。原来邻里之间和谐相处,现在因为建档立卡而渐生间隙,有的地方还引发矛盾、甚至上访。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人情因素以及不正之风等的干扰,群众对此很有意见。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5-36页

脱贫攻坚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抓重点、解难点、把握着力点。空喊口号、好大喜功、胸中无数、盲目蛮干不行,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手榴弹炸跳蚤也不行,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二〇一二年,我在阜平调研时提出了扶贫开发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的思路。总结各地实践和探索,好路子好机制的核心就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这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8页

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扶贫必先识贫。建档立卡在一定程度上摸清了贫困人口底数,但这项工作要进一步做实做细,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既不要遗漏真正的贫困人口,也不要把非贫困人口纳入扶贫对象。要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甘肃等地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上绘制贫困地图,全面准确掌握贫困人口规模、分布以及居住条件、就业渠道、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情况,挂图作业,按图销号,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倒排工期,不落一人。这样的探索符合精准扶贫要求,应该积极提倡。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8-39页

在“扶持谁”的问题上,要防止不分具体情况,简单把所有扶贫措施都同每一个贫困户挂钩。强调扶贫措施精准到户到人,主要是强调对贫困户要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缺啥补啥,但并不是说每一项扶贫措施都是对着所有贫困户去的。发展现代农业、推广良种良法、开发特色产业,需要一定经营规模,也需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引领,不是随便一家一户就能干得了的。如何将产业扶持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应该允许和鼓励地方探索。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的需要整村推进,有的需要整乡整县推进,有的需要整流域或整片区推进,应该统筹谋划。有些民族地区,由于多种原因,务工机会少,扶贫脱贫难度比其他地方更大,政策应该更倾斜、工作落实力度应该更大。对仍处于深度贫困的偏远边境地区的人口较少民族,应该有更特殊的措施予以扶持。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9页

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对扶贫政策进行科学分类,制定精准扶贫的具体操作办法,该精准到户的一定要精准到户,该精准到群体的一定要精准到群体,防止出现新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9页

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要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协调运转、协同发力。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9-40页

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要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

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对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有耕地或其他资源,但缺资金、缺产业、缺技能的,要立足当地资源,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通过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就地脱贫。对这类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要把脱贫攻坚重点放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着重加强农田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技术培训、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建设,特别是要解决好入村入户等“最后一公里”问题。要支持贫困地区农民在本地或外出务工、创业,这是短期内增收最直接见效的办法。劳务输出地政府和输入地政府,对贫困人口外出务工要多想办法、多做实事。

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通水、通路、通电等成本很高,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需要实施易地搬迁。这是一个不得不为的措施,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难度大,需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各地在移民搬迁中几乎都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越贫困的农户越拿不出钱,结果就越享受不到政府补助。要通过整合相关项目资源、提高补助标准、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发放贴息贷款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解决好扶贫搬迁所需资金问题。要做好规划,合理确定搬迁规模,区分轻重缓急,明确搬迁目标任务和建设时序,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要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安置点,尽量搬迁到县城和交通便利的乡镇及中心村,促进就近就地转移,可以转为市民的就转为市民。要想方设法为搬迁人口创造就业机会,保障他们有稳定的收入,同当地群众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一些贫困群众虽然生活艰难,但故土难离观念很重。要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尊重群众意愿,加强思想引导,不搞强迫命令。

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在生存条件差、但生态系统重要、需要保护修复的地区,可以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探索一条生态脱贫的新路子。不少地方既是贫困地区,又是重点生态功能区或自然保护区,还是少数民族群众聚居区,如西藏、四省藏区、武陵山区、滇黔桂部分贫困地区等。要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要加大贫困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对贫困地区二十五度以上的基本农田,可以考虑纳入退耕还林范围,并合理调整基本农田保有指标。中央财政用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资金使用不够精准,有些被省里截留平均分配了,有些拨付到县里后被挪作其他用途了。要做些改革,比如,结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可以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从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中拿出一点,作为他们保护生态的劳动报酬。

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目前,一些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面临很大困难,由于各种原因,贫困家庭孩子辍学失学还比较多,“读书无用论”观点也有所蔓延,不少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程度同普通家庭的差距在扩大。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是管长远的,必须下大气力抓好。脱贫攻坚期内,职业教育培训要重点做好。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如果能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能就业,这一户脱贫就有希望了。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同样要向贫困地区基层倾斜。要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建立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要探索率先从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教育免学(杂)费,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杂)费政策,实行大城市优质学校同贫困地区学校结对等帮扶政策。要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探索建立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近年来,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发生的一连串令人痛心的事件警醒我们,扶贫政策从设计到落实都要更加人性化、更加精细化,让贫困家庭孩子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目前,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有二千万至二千五百万人。到二○二○年难免还有这样的贫困人口,要由社会保障来兜底。这就涉及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相衔接的问题。目前,农村扶贫标准由国家统一确定,而农村低保标准则由地方确定,相当多地方两个标准有一定差距。要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按照国家扶贫标准综合确定各地农村低保的最低指导标准,低保标准低的地区要逐步提高到国家扶贫标准,实现“两线合一”,发挥低保线兜底作用。还要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对因灾等造成的临时贫困群众要及时给予救助,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五保供养等社会救助制度的统筹衔接。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0-43页

要大力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从贫困发生原因看,相当部分人口是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的。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要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对因病致贫或返贫的群众给予及时有效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倾斜,门诊统筹要率先覆盖所有贫困地区,财政对贫困人口参保的个人缴费部分要给予补贴。要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把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保障贫困人口大病得到医治。要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加强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治工作,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3-44页

农村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有一点必须指出并加以强调,就是要保持农业稳定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人口脱贫与农民收入增长直接相关。如果农民收入降低,就可能导致已经脱贫的人口重新返贫,甚至可能造成新的贫困人口。所以,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4页

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目的和手段关系要弄清楚。要加快建立反映客观实际的贫困县、贫困户退出机制,努力做到精准脱贫。

一是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贫困县摘帽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对表,早建机制、早作规划,每年退出多少要心中有数。这件事情,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

二是要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贫困县的帽子不好看,但很多地方却舍不得摘,主要是这顶帽子有相当高的含金量,担心摘帽后真金白银没了。这样的担心有其合理成分。客观上讲,贫困县摘帽后培育和巩固自我发展能力需要有个过程。这就需要扶上马、送一程,保证贫困县摘帽后各方面扶持政策能够继续执行一段时间,行业规划、年度计划要继续倾斜,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和对口帮扶等也要继续保留。不仅如此,对提前摘帽的贫困县,还可以给予奖励,以形成正向激励,保证苦干实干先摘帽的不吃亏。

三是要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鼓励贫困县摘帽,但不能弄虚作假、蒙混过关,或者降低扶贫标准、为摘帽而摘帽。要严格脱贫验收办法,明确摘帽标准和程序,确保摘帽结果经得起检验。要加强对脱贫工作绩效的社会监督,可以让当地群众自己来评价,也可以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以增强脱贫工作绩效的可信度。对玩数字游戏、搞“数字扶贫”的,一经查实,要严肃追责。

四是要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人。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要实行动态管理,脱贫了逐户销号,返贫了重新录入,做到政策到户、脱贫到人、有进有出,保证各级减贫任务和建档立卡数据对得上、扶贫政策及时调整、扶贫力量进一步聚焦。部署脱贫任务不能不顾贫困分布现状、采取层层分解的简单做法。这种做法是自欺欺人,必然会使一些贫困户“被脱贫”。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对贫困户的帮扶措施,即使销号了也可以再保留一段时间,做到不稳定脱贫就不彻底脱钩。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4-45页

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脱贫摘帽要坚持成熟一个摘一个,既防止不思进取、等靠要,又防止揠苗助长、图虚名。

——在重庆调研时的讲话(2016年1月4日-6日),《人民日报》2016年1月7日

脱贫攻坚工作要做实,必须把贫困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做实。要紧盯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应该退出的及时销号,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定期开展“回头看”活动,既不要漏掉真正的贫困人口,也不能把非贫困人口纳入扶贫对象。帮扶措施一定要实,因地制宜、因人因户施策,找准症结把准脉,开对药方拔“穷根”。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20日)

患病是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据统计,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中患大病的有二百四十万人,患长期慢性病的有九百多万人。要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做到精确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对口支援等形式提高当地卫生服务能力,保障贫困人口健康。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8月19日)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做好这项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下好“精准”这盘棋,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成效精准。要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脱贫的机制,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致富的动力。要把扶贫开发、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

——二〇一七年春节前夕赴河北张家口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的讲话(2017年1月24日),《人民日报》2017年1月25日

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越到后来难度越大。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分类施策,真抓实干,吹糠见米,确保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要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要把易地搬迁扶贫作为重要补充,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把生态补偿扶贫作为双赢之策,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生态就业,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又增加贫困人口就业收入;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确保贫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具备就业创业能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要把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作为基本防线,加大重点人群救助力度,用社会保障兜住失去劳动能力人口的基本生活。

——二〇一七年春节前夕赴河北张家口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的讲话(2017年1月24日),《人民日报》2017年1月25日

把握精准是要义,脱贫攻坚贵在精准,精准识别、精准施策,根据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采取不同措施,因人因户因村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7年2月21日)

每个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发展能力、发展需求是不同的。所谓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过去那种大水漫灌式扶贫很难奏效,必须采取更精准的措施。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7年2月21日)

要打牢精准扶贫基础。通过建档立卡,我们基本摸清了我国贫困人口底数,但还要做实做细,实现动态调整,把已经稳定脱贫的人标注出去,把遗落的人纳入进来。要提高扶贫措施有效性,核心是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我归纳了一下,目前脱贫的做法和手段大概有十多种,如发展特色产业脱贫、组织劳务输出脱贫、资产收益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保护脱贫、发展教育脱贫、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低保兜底脱贫、社会公益脱贫等。要总结这些模式和做法,使其不断完善,发挥更大更有效的作用。要突出产业扶贫,防止产业选择盲目跟风,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要组织好易地扶贫搬迁,坚持群众自愿原则,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成本,发展后续产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要加大扶贫劳务协作,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促进转移就业,鼓励就地就近就业。要落实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政策,突出解决贫困家庭大病、慢性病和学生上学等问题。要加强农村低保同扶贫开发有效衔接,确保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7年2月21日)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要继续选派好驻村干部,整合涉农资金,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7年3月8日),《人民日报》2017年3月9日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各地区探索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这次考核就发现了不少,要及时总结,树立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先进典型。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样本,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各地受启发、找差距、找方向,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条件相似的可以照猫画虎来做,条件不同的地方则可以领会精神,得其方法,因地制宜,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有效途径。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关于二〇一六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情况的汇报〉时的讲话》(2017年3月23日)

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识贫。识贫要下功夫。有的地区做法很好,派大量干部下去,一家一家摸底,然后公示,让村民来议贫,还要了解外面买没买房子、有没有务工、实际生活条件怎么样,经过一系列环节后才认定贫困户,认定以后群众也认同。识贫要弄准,否则扶的对象不对,从头就错了,第一颗扣子就扣错了。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关于二〇一六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情况的汇报〉时的讲话》(2017年3月23日)

精准扶贫,要分类施策。农区和牧区,生态资源保护区和经济发展区,脱贫政策措施能一样吗?现在已经不搞大片区扶贫了,不是整个西北、整个东北怎么扶的问题,而是在不同区域里碎片化的情况下怎么抓的问题。全国扶贫重点是十四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即使在这十四个特困地区也不是面上搞大呼隆,而是缩小到州县、地县这样的范围,在地州、县、乡镇、村人员杂处之中精准找出贫困户。我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讲扶贫要拿出“绣花”功夫,不是定了贫困户以后给他们几头羊、几袋种子,给他们盖房子或者搬走了事,而是要针对不同贫困户,帮其解决不同的致贫原因。扶贫是大政策,大政策还要细化,就像绣花一样。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贫困户有不同的扶法,新疆南疆是一种扶法,石漠化地区是一种扶法,太行山是一种扶法,青海三江源是一种扶法,大小凉山又是一种扶法。对民族地区、游牧地区、“直过民族”地区,对语言不通的地方和语言通的地方,对文化背景不同的地方,工作要因地制宜。可以多提供一些脱贫攻坚工作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给大家启发。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关于二〇一六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情况的汇报〉时的讲话》(2017年3月23日)

脱贫攻坚工作进入目前阶段,要重点研究解决深度贫困问题。实施整村搬迁,要规划先行,尊重群众意愿,统筹解决好人往哪里搬、钱从哪里筹、地在哪里划、房屋如何建、收入如何增、生态如何护、新村如何管等具体问题。

——在山西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7年6月21日-23日),《人民日报》2017年6月24日

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分则力散,专则力全。”造成各地深度贫困的原因各不相同,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就全国而言,下一步要重点解决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基本医疗有保障的问题。我在去年十二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情况汇报时就提出,要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完善基础设施,打通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只要我们集中力量,找对路子,对居住在自然条件特别恶劣地区的群众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对生态环境脆弱的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群众增加护林员等公益岗位,对因病致贫群众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就完全有能力啃下这些硬骨头。

——《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2017年6月23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14页

深度贫困地区的区域发展是精准扶贫的基础,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连片的贫困区要着力解决健全公共服务、建设基础设施、发展产业等问题,但必须明确,这样做是为了给贫困人口脱贫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在深度贫困地区促进区域发展的措施必须围绕如何减贫来进行,真正为实施精准扶贫奠定良好基础。要防止以区域发展之名上项目、要资金,导致区域经济增长了、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了,贫富差距反而拉大了。深度贫困地区要改善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发展贫困人口能够受益的产业,如特色农业、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和服务业等。交通建设项目要尽量做到向进村入户倾斜,水利工程项目要向贫困村和小型农业生产倾斜,生态保护项目要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要对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等等。

——《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2017年6月23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14-15页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聚焦再聚焦、精准再精准,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要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等办法实现脱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要确保他们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生活有兜底,要通过最低生活保障及其他政策措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有保障,实现脱贫。要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为抓手,强化支持保障体系,加大政策倾斜和扶贫资金整合力度,因地制宜,着力解决这些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欠缺等问题,改善其发展条件。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12月18日)

要有序推进易地搬迁扶贫,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下、能致富,真正融入新的生活环境。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12月28日)

要聚焦特殊贫困人口精准发力,加快织密筑牢民生保障安全网,把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等特殊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兜起来,强化保障性扶贫。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12月28日)

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2月12日)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但现在大部分地区产业扶贫措施比较重视短平快,考虑长期效益、稳定增收不够,很难做到长期有效。如何巩固脱贫成效,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正视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2月12日)

打好脱贫攻坚战,成败在于精准。建档立卡要继续完善,重点是加强数据共享和数据分析,为宏观决策和工作指导提供支撑。精准施策要深入推进,按照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要求,扎实做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精准扶贫重点工作。这里特别要强调产业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现在贫困群众吃穿不愁,农业产业要注重长期培育和发展,防止急功近利。易地扶贫搬迁,国家投入的资金最多。目前,要重点防止为整体搬迁而搬迁,把不该搬的一般农户搬了,而应该搬的贫困户却没有搬。今后三年,要先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需要搬迁的应搬尽搬,同步搬迁的逐步实施。对目前不具备搬迁安置条件的贫困人口,要先解决他们“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今后可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压茬推进,通过实施生态搬迁和有助于稳定脱贫、逐步致富的其他搬迁,继续稳步推进。

——《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2月12日)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学习微平台(cpcnews)

编辑:缪小兵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