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改革开放40年】华西村,改革四十年演绎共富传奇

2018-10-09 14:27 新华报业网  

邵丹/摄

一个村,建村57年来共同富裕、长盛不衰,赢得全国乃至全球瞩目;

一个村,改革40年来与时俱进、引领潮头,成为中国农村改革标杆——

5月9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来到华西村,勉励华西人不断解放思想、主动改革,落实好新发展理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新时代继续保持“天下第一村”的荣誉。

华西村又一次站在历史节点上。“华西是吃‘改革饭’长大的。我们不被固有观念所绑架、不被过往成绩所拖累、不被外界喧哗所影响,要在解放思想上再出发,在坚持发展为民、共同富裕上再出发!”村党委书记吴协恩目光炯炯地说:“不出发,什么也没有;不‘再出发’,已经有的也会失去。”

改革开放40年来,华西村所做的一切探索,都是为了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即习近平总书记6年前讲的3句话:“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华西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天下第一村”。郎从柳/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发展方式要变,道路信仰不变

9月28日,被称为“中国农村第一股”的“华西股份”,以5.13元报收结束了9月份的交易,总市值达到45.5亿元。

19年前的7月,华西村股票在深交所上市,开创了我国“村庄上市”先河,标志以华西为代表的“集体控股、个人入股”新型股份制集体经济制度,正式走上历史前台。

“华西村从不因循守旧,采取一切合法的市场手段发展集体经济,为的是共同富裕,这条道路始终不能变。”吴协恩说,村强才能民富。1978年,华西村缴税28.18万元,去年达到13.56亿元,40年增长了4812倍;1978年,村民人均年收入220元,去年达到9.05万元,40年增长了411倍。

同属江阴华士镇的蔡河村曾是华西村邻居。2004年,江阴市关停矿山开采,蔡河村赖以生存的采石产业轰然倒塌。这时,村党支部书记唐龙彪接到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的电话:“蔡河加入华西吧,一起富。”

10年来,华士镇有20个像蔡河这样的经济薄弱村、累计3.5万村民,以“一分五统”方式陆续加入华西村。华西村每年拿出1亿元,给新村民发粮食补贴、养老金和各项福利,使他们人均年收入从刚加入时的6000多元,增加到目前三四万元,还给4000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华西村通过派干部、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远赴宁夏、黑龙江援建了两个“省外华西村”。近年来,华西村积极推进苏、鲁、皖、陕、赣、宁、新、藏等地产业扶贫,先后与2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展帮扶合作,每年外援帮扶资金1亿多元,为全国培训基层干部40多万人次,叫响了“华西扶贫品牌”。

郎从柳/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创新能力要变,根基底线不变

9月23日,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苏省级主场活动在华西文体活动中心举行。这个3.2万平方米文体中心的前身,竟是该村主动关闭的年产50万吨热轧带钢厂。

华西村大刀阔斧进行产业转型,提高经济“绿化率”。2003年,吴协恩接班父亲吴仁宝,担任华西村“新书记”。当时,钢铁、冶金、化纤等产业“闭着眼睛赚钱”,可吴协恩力排众议,一口气关掉普线、带钢、棒材等9家高能耗、低效率企业,每年因此减少利税两三亿元,但守住了生态底线。

华西坚持创新驱动,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2013年以来,仅技改投入就达18.74亿元,成功拓展了金融投资、旅游服务、仓储物流、远洋海工、境外矿产等一批新兴市场。近几年,他们除在沪宁线上成立典当、担保、创投、小额贷款等公司,还对外参股了45家银行、证券、期货和上市公司,多元经营。不到300人的年轻金融投资团队,仅2015年就实现净利润超10亿元。

带着创新胆识,华西人积极走出去,先后到云南开采大理石、重庆和湖北投建农商城、波斯湾承接海洋工程、日本学种大米、莫桑比克开采花岗岩。其中,海工运输异军突起,装备规模已列业内前三,去年参与了“绥中、渤中、垦利、锦州”等多个国家重点海洋石油项目建设。通过“产业+资本+人才”,华西整合国内外资源、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境内外高质量发展。2013—2017这5年,华西完成可用资金比前5年增长18.65%,上缴税费增长46.06%。

体制机制要变,责任使命不变

去年以来,一项涉及人事、财务和股份制度的改革,在华西引起不小震动。

改革直指“大锅饭”,规定不分村民和外来职工,一律同工同酬、同岗竞聘,让能者上、庸者下。改革后,全村49名管理人员“主动”辞职,55名“新人”竞聘成功。

改革财务制度,所有子公司财务由集团财务公司统管,事权与财权分离。

勇涉股份改革“深水区”。华西一直实行“二八式分红”,即20%分红以现金形式发给村民、80%分红入股村集体股份。改革后,在保持集体控股基础上,适当缩小村民持有集体股权比例,以便村集体拿出更多股份用于吸引各方面人才,包括外来优秀人才,可以通过合伙人制、股权激励等方式分享华西股份。

“为了华西未来,必须对旧体制进行‘伤筋动骨’改革,否则,哪来华西‘脱胎换骨’的持续发展?!”吴协恩过细工作,力推这项重大改革落地。如今,华西土地上的人员再没有内外之分,全村39%的企业高管、59%的中层干部、92%的员工均来自华西以外,甚至海外。公平公正促进改革活力大增,今年以来,华西经济一直保持高质量运行态势,1—9月份完成可用资金同比增长7.78%,上交税金同比增长37.46%。

“我每天都在想,明天还要再做点什么?明天又能再增添点什么?”吴协恩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华西打造成一个“农村都市”,既要有都市品质,又不失农村特色,大致有8条标准,即发展更高质量、管理更具规范、生态更加宜居、文化更现繁荣、人才更大舞台、社会更多包容、幸福更有温度、干群更讲正气。

“我希望今后提到华西,人们想到的不仅是华西有钱,更多是华西的美丽、华西的创新、华西的公平和华西的文化。”吴协恩憧憬地说。 (记者 林培 马薇 通讯员 孙海燕 赵丽霞)

来源: 新华报业网

编辑:阿奎

69

邵丹/摄

一个村,建村57年来共同富裕、长盛不衰,赢得全国乃至全球瞩目;

一个村,改革40年来与时俱进、引领潮头,成为中国农村改革标杆——

5月9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来到华西村,勉励华西人不断解放思想、主动改革,落实好新发展理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新时代继续保持“天下第一村”的荣誉。

华西村又一次站在历史节点上。“华西是吃‘改革饭’长大的。我们不被固有观念所绑架、不被过往成绩所拖累、不被外界喧哗所影响,要在解放思想上再出发,在坚持发展为民、共同富裕上再出发!”村党委书记吴协恩目光炯炯地说:“不出发,什么也没有;不‘再出发’,已经有的也会失去。”

改革开放40年来,华西村所做的一切探索,都是为了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即习近平总书记6年前讲的3句话:“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华西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天下第一村”。郎从柳/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发展方式要变,道路信仰不变

9月28日,被称为“中国农村第一股”的“华西股份”,以5.13元报收结束了9月份的交易,总市值达到45.5亿元。

19年前的7月,华西村股票在深交所上市,开创了我国“村庄上市”先河,标志以华西为代表的“集体控股、个人入股”新型股份制集体经济制度,正式走上历史前台。

“华西村从不因循守旧,采取一切合法的市场手段发展集体经济,为的是共同富裕,这条道路始终不能变。”吴协恩说,村强才能民富。1978年,华西村缴税28.18万元,去年达到13.56亿元,40年增长了4812倍;1978年,村民人均年收入220元,去年达到9.05万元,40年增长了411倍。

同属江阴华士镇的蔡河村曾是华西村邻居。2004年,江阴市关停矿山开采,蔡河村赖以生存的采石产业轰然倒塌。这时,村党支部书记唐龙彪接到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的电话:“蔡河加入华西吧,一起富。”

10年来,华士镇有20个像蔡河这样的经济薄弱村、累计3.5万村民,以“一分五统”方式陆续加入华西村。华西村每年拿出1亿元,给新村民发粮食补贴、养老金和各项福利,使他们人均年收入从刚加入时的6000多元,增加到目前三四万元,还给4000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华西村通过派干部、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远赴宁夏、黑龙江援建了两个“省外华西村”。近年来,华西村积极推进苏、鲁、皖、陕、赣、宁、新、藏等地产业扶贫,先后与2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展帮扶合作,每年外援帮扶资金1亿多元,为全国培训基层干部40多万人次,叫响了“华西扶贫品牌”。

郎从柳/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创新能力要变,根基底线不变

9月23日,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苏省级主场活动在华西文体活动中心举行。这个3.2万平方米文体中心的前身,竟是该村主动关闭的年产50万吨热轧带钢厂。

华西村大刀阔斧进行产业转型,提高经济“绿化率”。2003年,吴协恩接班父亲吴仁宝,担任华西村“新书记”。当时,钢铁、冶金、化纤等产业“闭着眼睛赚钱”,可吴协恩力排众议,一口气关掉普线、带钢、棒材等9家高能耗、低效率企业,每年因此减少利税两三亿元,但守住了生态底线。

华西坚持创新驱动,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2013年以来,仅技改投入就达18.74亿元,成功拓展了金融投资、旅游服务、仓储物流、远洋海工、境外矿产等一批新兴市场。近几年,他们除在沪宁线上成立典当、担保、创投、小额贷款等公司,还对外参股了45家银行、证券、期货和上市公司,多元经营。不到300人的年轻金融投资团队,仅2015年就实现净利润超10亿元。

带着创新胆识,华西人积极走出去,先后到云南开采大理石、重庆和湖北投建农商城、波斯湾承接海洋工程、日本学种大米、莫桑比克开采花岗岩。其中,海工运输异军突起,装备规模已列业内前三,去年参与了“绥中、渤中、垦利、锦州”等多个国家重点海洋石油项目建设。通过“产业+资本+人才”,华西整合国内外资源、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境内外高质量发展。2013—2017这5年,华西完成可用资金比前5年增长18.65%,上缴税费增长46.06%。

体制机制要变,责任使命不变

去年以来,一项涉及人事、财务和股份制度的改革,在华西引起不小震动。

改革直指“大锅饭”,规定不分村民和外来职工,一律同工同酬、同岗竞聘,让能者上、庸者下。改革后,全村49名管理人员“主动”辞职,55名“新人”竞聘成功。

改革财务制度,所有子公司财务由集团财务公司统管,事权与财权分离。

勇涉股份改革“深水区”。华西一直实行“二八式分红”,即20%分红以现金形式发给村民、80%分红入股村集体股份。改革后,在保持集体控股基础上,适当缩小村民持有集体股权比例,以便村集体拿出更多股份用于吸引各方面人才,包括外来优秀人才,可以通过合伙人制、股权激励等方式分享华西股份。

“为了华西未来,必须对旧体制进行‘伤筋动骨’改革,否则,哪来华西‘脱胎换骨’的持续发展?!”吴协恩过细工作,力推这项重大改革落地。如今,华西土地上的人员再没有内外之分,全村39%的企业高管、59%的中层干部、92%的员工均来自华西以外,甚至海外。公平公正促进改革活力大增,今年以来,华西经济一直保持高质量运行态势,1—9月份完成可用资金同比增长7.78%,上交税金同比增长37.46%。

“我每天都在想,明天还要再做点什么?明天又能再增添点什么?”吴协恩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华西打造成一个“农村都市”,既要有都市品质,又不失农村特色,大致有8条标准,即发展更高质量、管理更具规范、生态更加宜居、文化更现繁荣、人才更大舞台、社会更多包容、幸福更有温度、干群更讲正气。

“我希望今后提到华西,人们想到的不仅是华西有钱,更多是华西的美丽、华西的创新、华西的公平和华西的文化。”吴协恩憧憬地说。 (记者 林培 马薇 通讯员 孙海燕 赵丽霞)

来源: 新华报业网

编辑:阿奎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