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大福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一场新时代思想大解放、学习大讨论活动正在全市上下如火如荼地展开。为什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江苏解放思想的着力点,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江苏现在处在工业化还没有完成,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社会发展既具有农业社会的特征,又有工业社会的特征和信息化社会特征的阶段。如果还是停留在过去的认识上,按照既有的经验办法,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地抓发展,就会被时代的车轮所抛弃。镇江阶段性特征完全符合娄书记的判断。还要加一个问题:传统产业尾大不掉,转型升级任重道远;缺少“头雁”,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压力山大”;工业经济始终呈现两个“三七”开,即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占比“三七”开,轻工业与重工业占比“三七”开。这种状况不改变,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梦想是艰难的。
怎么办?以解放思想开路,用系统思维破题,系统性地把握镇江未来。所谓系统思维就是要强调整体性,重视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关联,加强相互协同;要重视动态性,在发展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注重开放性,只有当系统从外部获得的能量大于系统内部消耗散失的能量时,系统性作用才能释放,事业才会不断发展壮大;要适应不断变化了环境,任何一个系统总是伴随着周围各种事物发展的各种联系而不断适应和改善,一个不能适应环境的系统是无生命力的;要突出综合性,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找到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镇江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运用系统性理论,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从战略和战术层面上,从人的思想提升到物质装备改善上,从量与质、强与弱、内与外、统与分等方面,解放思想,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具体讲,就是要通过“五观”协同,系统推进,以筑牢镇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第一,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理顺镇江人的心气,增强镇江人的自信,需要有历史的辩证唯物史观。自卑是许多镇江人的心态,认为镇江小、底子差、被边缘化,甚至误解因为镇江经济总量在全省无足轻重,省委对镇江不重视等等,解放思想大讨论必须切实解决这一问题。镇江总量不大但人均或增速未必最差。扬中市是全国地域最小、人口最少的县级市之一,但扬中的各项主要指标以相对数比都名列全省甚至全国前茅。
第二,树立自我扬弃的对立统一发展观。敢于否定过去的“成功”是智者。20世纪90年代,我市引进了金东、奇美等一批体量较大、资源依赖性强的外资企业,发展了索普等大中型国有企业,镇江赢得了发展的“黄金期”。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后,“靠江吃江”的发展理念必须纠正。体现镇江发展优势的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张扬。比如,在全国地级市区域综合竞争力排名中,镇江曾经列第21位,在科技竞争力中,镇江曾列全国第9位,这其中的许多元素仍处于“沉睡状”,没有产生乘数效应,一些地方在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上出现了“短路”。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不少鼓励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实践中落实不够好,收效与要求距离不小,与兄弟市的发展质量上差距仍在拉大。一些地方仍津津乐道地抱住已不合时宜的做法不放。在发展路径上,不来一场彻底的变革式的“大动作”,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是难以落到实处的。
第三,树立海纳百川、共享共赢的开放观。增强市外开放和市内开放的力度。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海纳百川、共享共赢的真实写照。新时代的镇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除了要进一步加大向国际市场引资、引智外,当前镇江应从两个层面加大力度:一是向市外开放。要按照聚焦高质量、聚力一体化的总思路,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发挥好我市处于长三角地区的“颈部”节点城市的特定优势,做好规划衔接、战略协同,经济体系同构、社会资源同享等方面的文章,使镇江经济以此为纽带快速融入上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带。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主动地融入宁镇扬一体化建设,以独特优势,发挥独特作用,产生独特效果。要通过规划引领,实现规划一体;通过差异特色发展,实现产业融合;通过节点先行,打通瓶颈;通过降低行政成本,实现公共项目便民共享;通过生态共建,实现宜业宜住宜游。当前我市要重点推进涉及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共同合作发展的9个项目,着手规划建设G312创新带。鼓励句容建成宁镇扬一体化的示范先行区。可以探索在发展新民洲和高桥镇的过程中,按“只求所在不求所有”的理念,与扬州合作开发建设一些项目。二是本市域范围内也要加强合作开放。要淡化行政区划,强化经济功能,探索加大对本市域内的互为开放的具体办法,形成市级统筹、政策引导、共建共享的一盘棋开发开放新格局。比如,主体功能区的建设,市里要研究政策让生态平衡区内的乡镇有抓生态保护的积极性,让这些非工业为主地区的群众同步全面实现小康。比如,扬中市用于工业发展的空间十分有限,为了鼓励扬中早日建成“零低碳生态岛”,又不影响扬中人的创业创新热情,市里可出台鼓励扬中企业到新区、高新区等地发展。扬中、镇江新区和丹阳的丹北地区所形成的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总量约70%,这一区域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市里可以规划建设“金三角智能制造区”,以要素倾斜、利益共享为纽带等办法,做优做强这一区域,使其成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的示范带、样板区。
第四,树立差异性发展的特色观。没有相同的一棵树,没有相同的两个人,差异即特色。镇江与苏南各市比有差异,扬长避短形成特色是镇江高质量发展的主色调。特色发展成功者不少。如,镇江船厂60多年来,无亏损记录,即使面临全球金融危机和船舶产业大萧条的冲击,镇江船厂靠的是特色发展,独树一帜。大全集团从农具加工起家,始终勇立潮头,其内在原因就是企业不断顺时顺势追求科技进步,走在民族科技的最前沿。还有一批企业,总量不是很大,但在全国行业中影响较高,是行业规则的制定者。比如镇江液压厂、恒顺集团等,也有些很有特色的项目,由于理想化扩张,不能审时度势,结果特色不特,步履维艰。镇江的特色到底是哪些,需要深入研究。有些自认为特色的东西,放到大环境中一比就不特了。大家都认为生态是镇江的特色,必须清楚镇江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任务重,而且成本高,在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处理上任重道远。解放思想就是要寻找出沿着特色元素实现特色发展的新路子。
第五,树立“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的人才观。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不愿为”成为许多干部工作状态中突出问题之一。要从精神和物质层面有针对性地研究,省委下发的“鼓励激励办法”“容错纠错机制”和“干部能上能下的办法”究竟怎么落实,特别是怎样容错,如果政策解读建立在决策者个人的认知上,再好的政策也是靠不住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镇江发展中许多的问题,深层次原因是用人机制需要创新完善。激励奖励干事创业与执行八项规定怎样统一,大胆创新与于法有据的关系怎样把握等等。解放思想,关键是要解决好干部的思想,解决好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动力问题,要从制度上为“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的干部保驾护航,这个问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害所在。
以上“五观”要相互贯通,必须系统运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镇江的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就是对新时代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再深入、实践再创新、工作再抓实的生动诠释。
(作者系市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