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以高质量指标引领高质量发展——《镇江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与实施办法》解读

2018-10-08 09:27

◎市发改委 市统计局

在市委七届七次全会上,酝酿多时的《镇江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与实施办法》(简称“一个体系”)与大家见面,一个崭新的考核体系正式诞生。制定考核指标体系是落实省委“三项机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有利于科学衡量和客观反映全市及各地高质量发展水平,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走在前列。

出台背景

考核指标体系,是发展的指挥棒。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迫切需要一整套符合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要求的崭新考核体系。去年底,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将中央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结合江苏省情实际,细化落实为“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发展任务,并制定出台了“三项机制”。省政府工作报告对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了具体部署。为落实中央要求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监测评价和考核各地“六个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充分发挥监测考核的“晴雨表”和“指挥棒”作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反复修改比对,今年5月30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苏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体系与实施办法》《设区市高质量发展年度考核指标与实施办法》(苏办发〔2018〕22号)。

贯彻中央精神、对照省委要求,我市原有的“5+5”10项重点考核指标已不能完全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在市委市政府部署下,市发改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省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实施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并广泛征求市及各市区相关部门意见,研究提出了镇江版的“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共设置全市、县市(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丹徒区)、城区(京口区、润州区)和镇江新区、镇江高新区共4套监测评价体系。

全市监测评价体系44项指标,其中,经济发展高质量14项,分别为:人均GDP、经济运行综合效益、集约发展水平、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设备)增值税抵扣、工业应税销售收入、服务增加值占GDP比重、“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发投入和产出水平、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水平、政府性债务率;改革开放高质量6项,分别为:营商环境指数、净增企业法人单位数占企业法人单位总数比重、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货物进出口总额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比重、对外投资总额、园区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城乡建设高质量3项,分别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城乡住有宜居水平;文化建设高质量5项,分别为: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水平、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镇常住人口比重、居民综合阅读率;生态环境高质量9项,分别为:资源集约利用、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减排、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自然环境保护、城镇污水有效处理率、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人民生活高质量7项,分别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均拥有社会保险福利总额、教育发展、卫生服务、养老服务、安全保障。

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丹徒区监测评价体系由40项指标构成,京口区设置34项指标,润州区设置32项指标,每套指标体系中分别配套设置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发展成果的满意度指标。

基本原则

在制定镇江版“一个体系”中,监测评价和考核指标选取的原则有哪些?

一是坚持对标国家、体现省情市情。“六个高质量”是江苏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中央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指标体系既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和中央的要求,也反映江苏省情实际和实现“强富美高”新目标的要求。我们全面对接落实省要求,将能分解、可监测的省指标全面落实到各地、各部门,确保我市高质量发展落在实处、走在前列;另一方面,注重体现本市发展重点与特色,将市原有的“5+5”10项重点考核指标同时列入监测评价体系。

二是坚持系统思维、全面考量。“六个高质量”发展是系统性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层面、多个领域,指标体系必须强化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普遍性的要求,全方位体现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确保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协调有序、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是坚持科学合理、简明实用。选取的指标具有较强的公认性和针对性,具有较为完备的统计制度保障,数据获取具有较好的延续性、可操作性。像镇江新区、镇江高新区在省高质量发展体系中没有对应体系,我们就直接参照国家、省有关评价体系进行监测评价。

四是坚持统筹兼顾、综合评价。指标选择既因地制宜,又有所侧重。省对县市监测评价设置35项指标,而我市在设置县市(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丹徒区)监测评价体系时,剔除省、市体系中相同和相近5项(先进制造业到位外资、空气质量、地表水优于三类水质比例、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先进制造业投资),最终设置40项指标。省对城区监测评价设置25项指标,剔除省、市体系中相同和相近的指标,其中京口区(剔除1项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设置34项指标,润州区(润州区9项市考核指标,剔除2项分别是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服务业实到外资)设置32项指标。

突出特点

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和考核,坚持系统思维,体现市情实际,充分体现“五个聚焦”,导向鲜明、特点突出。

一是聚焦“六个高质量”。监测考核围绕“六个高质量”进行框架设计,市情特点凸显、重点任务明确、职责分工清晰,有助于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智慧力量、明确工作导向,促进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二是聚焦发展的新要求。监测考核着重体现高质量发展新任务、新要求、新动力,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等新任务选取20余项指标,针对落实“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发展新要求选取税占比、亩均产出等指标,紧扣培育新动力选取新经济相关指标。

三是聚焦群众的获得感。监测考核突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百姓对高质量发展看得见、摸得着。在各指标体系中,反映公用设施、生活环境、就业收入、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类指标均占总指标数的一半以上,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供水入户率、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等指标,促使各地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事情。

四是聚焦区域的差异性。监测考核采用有差异的指标体系,对市、县、城区设置基本架构相同、指标有所区别、数量有所不等的指标体系,体现高质量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要求。考核采取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充分体现各地差异化特点和分类考核的要求,增强监测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

五是聚焦考核的合理化。监测考核指标数量适度、简明直观,减少考核难度,减轻基层负担。绝大多数指标选取结构、比重、强度和人均指标,更加关注发展高质量。通过分别计算水平指数和发展指数,既考虑到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也兼顾到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做到考核既奖优又奖勤。

44

◎市发改委 市统计局

在市委七届七次全会上,酝酿多时的《镇江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与实施办法》(简称“一个体系”)与大家见面,一个崭新的考核体系正式诞生。制定考核指标体系是落实省委“三项机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有利于科学衡量和客观反映全市及各地高质量发展水平,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走在前列。

出台背景

考核指标体系,是发展的指挥棒。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迫切需要一整套符合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要求的崭新考核体系。去年底,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将中央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结合江苏省情实际,细化落实为“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发展任务,并制定出台了“三项机制”。省政府工作报告对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了具体部署。为落实中央要求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监测评价和考核各地“六个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充分发挥监测考核的“晴雨表”和“指挥棒”作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反复修改比对,今年5月30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苏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体系与实施办法》《设区市高质量发展年度考核指标与实施办法》(苏办发〔2018〕22号)。

贯彻中央精神、对照省委要求,我市原有的“5+5”10项重点考核指标已不能完全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在市委市政府部署下,市发改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省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实施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并广泛征求市及各市区相关部门意见,研究提出了镇江版的“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共设置全市、县市(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丹徒区)、城区(京口区、润州区)和镇江新区、镇江高新区共4套监测评价体系。

全市监测评价体系44项指标,其中,经济发展高质量14项,分别为:人均GDP、经济运行综合效益、集约发展水平、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设备)增值税抵扣、工业应税销售收入、服务增加值占GDP比重、“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发投入和产出水平、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水平、政府性债务率;改革开放高质量6项,分别为:营商环境指数、净增企业法人单位数占企业法人单位总数比重、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货物进出口总额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比重、对外投资总额、园区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城乡建设高质量3项,分别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城乡住有宜居水平;文化建设高质量5项,分别为: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水平、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镇常住人口比重、居民综合阅读率;生态环境高质量9项,分别为:资源集约利用、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减排、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自然环境保护、城镇污水有效处理率、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人民生活高质量7项,分别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均拥有社会保险福利总额、教育发展、卫生服务、养老服务、安全保障。

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丹徒区监测评价体系由40项指标构成,京口区设置34项指标,润州区设置32项指标,每套指标体系中分别配套设置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发展成果的满意度指标。

基本原则

在制定镇江版“一个体系”中,监测评价和考核指标选取的原则有哪些?

一是坚持对标国家、体现省情市情。“六个高质量”是江苏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中央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指标体系既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和中央的要求,也反映江苏省情实际和实现“强富美高”新目标的要求。我们全面对接落实省要求,将能分解、可监测的省指标全面落实到各地、各部门,确保我市高质量发展落在实处、走在前列;另一方面,注重体现本市发展重点与特色,将市原有的“5+5”10项重点考核指标同时列入监测评价体系。

二是坚持系统思维、全面考量。“六个高质量”发展是系统性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层面、多个领域,指标体系必须强化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普遍性的要求,全方位体现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确保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协调有序、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是坚持科学合理、简明实用。选取的指标具有较强的公认性和针对性,具有较为完备的统计制度保障,数据获取具有较好的延续性、可操作性。像镇江新区、镇江高新区在省高质量发展体系中没有对应体系,我们就直接参照国家、省有关评价体系进行监测评价。

四是坚持统筹兼顾、综合评价。指标选择既因地制宜,又有所侧重。省对县市监测评价设置35项指标,而我市在设置县市(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丹徒区)监测评价体系时,剔除省、市体系中相同和相近5项(先进制造业到位外资、空气质量、地表水优于三类水质比例、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先进制造业投资),最终设置40项指标。省对城区监测评价设置25项指标,剔除省、市体系中相同和相近的指标,其中京口区(剔除1项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设置34项指标,润州区(润州区9项市考核指标,剔除2项分别是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服务业实到外资)设置32项指标。

突出特点

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和考核,坚持系统思维,体现市情实际,充分体现“五个聚焦”,导向鲜明、特点突出。

一是聚焦“六个高质量”。监测考核围绕“六个高质量”进行框架设计,市情特点凸显、重点任务明确、职责分工清晰,有助于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智慧力量、明确工作导向,促进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二是聚焦发展的新要求。监测考核着重体现高质量发展新任务、新要求、新动力,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等新任务选取20余项指标,针对落实“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发展新要求选取税占比、亩均产出等指标,紧扣培育新动力选取新经济相关指标。

三是聚焦群众的获得感。监测考核突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百姓对高质量发展看得见、摸得着。在各指标体系中,反映公用设施、生活环境、就业收入、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类指标均占总指标数的一半以上,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供水入户率、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等指标,促使各地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事情。

四是聚焦区域的差异性。监测考核采用有差异的指标体系,对市、县、城区设置基本架构相同、指标有所区别、数量有所不等的指标体系,体现高质量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要求。考核采取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充分体现各地差异化特点和分类考核的要求,增强监测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

五是聚焦考核的合理化。监测考核指标数量适度、简明直观,减少考核难度,减轻基层负担。绝大多数指标选取结构、比重、强度和人均指标,更加关注发展高质量。通过分别计算水平指数和发展指数,既考虑到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也兼顾到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做到考核既奖优又奖勤。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