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镇江市扬中八桥中学,把“慈善的种子”播进学生心田

2018-09-27 09:10 今日镇江  

大力开展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活动,举行多种形式的主题公益慈善活动,进一步激发和培育社会各界的慈善意识,是慈善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市慈善总会着力推进“校园慈善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和“慈善文化公园”的筹建,力求取得新的成效。

——摘自《“慈善助力脱贫攻坚奔小康”工作现场推进会报告》

这是在庙宇旧址上创办的当地第一所初级中学,是一所有厚重革命传统文化和慈善文化积淀的学校。初进校园,“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善行天下”四字校训在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厚德广善”文化宣传大厅让人耳目一新。在教学楼一楼大厅和二楼回廊庭院中,影壁、展牌、立柱镶字、彩灯、围栏装饰,随处可见中国“善”文化的历史渊源、现代“善”文化的发展、国外“善”文化常识、以及学校师生接受“善”文化熏陶、积极践行“善”文化的行为规范。学校独创的学生“慈善银行”记录着同学们践行慈善理念心得和善行爱举。

“厚德广善”文化宣传大厅

这里,就是镇江市扬中八桥中学。7月12日,镇江市政协主席、市慈善总会会长李国忠和扬中市委书记潘早云,为八桥中学“镇江市校园慈善文化教育基地”揭牌,市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许能斌向校长刘健颁发证书。八桥中学正式成为镇江市首批“校园慈善文化教育基地”之一。

八桥中学弘扬“善”文化,从点滴开始,细致入微,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善良之心、感恩之心、责任之心,让学生有善心,做善事,成善人。浓郁的“善”文化氛围、特色的课程体系、创新的“善行”实践都让来宾赞不绝口,让同行心悦诚服,更让“善的种子”早早地种进了学生们的心里。

探寻“善”的源头

八桥中学普通但不平凡,寻根溯源,她的前身不仅是扬中善文化最早的发源地,也是扬中历史上第一所初级中学的诞生地,更是新四军会师合编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的发生地——“广善堂”。

广善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起初这是一个善男信女念经求佛的香火之地。在1930年前后,学堂兴起,地方上有文化有善心的开明人士将办学兴教、造福后代视为积德行善之举。他们利用广善堂闲置空房办学堂念“洋书”。从此,“佛文化广善堂”变成学校的代称。

1939年10月底,叶飞率领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与管文蔚领导的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在广善堂会师合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如今这座会师合编纪念碑还矗立在八桥中学内,作为“镇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了学校重要的德育场所。

1945年7月,由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施光前提议,当地开明绅士牵头组建办学领导班子,筹措款项,扬中第一所初级中学诞生,学校定名为扬中县下八字桥初级中学。

纵观广善堂的历史变迁,可以说,推动广善堂不断蜕变的就是人们从未停止的美德善行。广善堂已成为历史,但“广善”文化却影响深远。

弹指一挥间,八桥中学建校已经73周年。历史悠久,文脉深厚,善风长存,“善”文化气息浓郁。寻“善”源,定“善”根,形成了学校“善”文化的核心理念,恪守“善行天下”之校训,力行“广善”教育。八桥中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善”文化教育范畴,形成了“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自然”、“善待人生”的“善”文化宣传教育体系,浓郁的文化氛围,感染着一代又一代八中学子,不断向社会传递着“善”之正能量。

打上“善”的烙印

学校“善”文化的宣传“见缝插针”。从“厚德广善”文化宣传大厅,到教学楼各楼层,到学生活动室,甚至是教室文化墙。

教学楼各楼层的墙壁上均有“善”文化专题展牌的布置:第一楼层的主题是“善待自己”;第二楼层的主题是“善待他人”;第三层是“善待自然”;第四层是“善待人生”。每一层的展牌都按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思路设置,图文并茂,耐看耐读。学生活动室有“爱心跳蚤市场”,学生把“废弃”的物品带来交换,将换得的钱物作为爱心捐献;这里还有年级图书漂流站,学生自助借阅,实现自主管理。学校为各班安装了文化背景墙板,让学生自己定主题,找内容,装饰五彩缤纷的文化墙。

八桥中学还紧扣“善”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建立特色“崇善课程体系”。开设了《“善”文化》校本课程,努力追溯中华传统“善”文化之渊源,通俗诠释现代“善”文化之内涵,全面解读学校“善”文化之体系。结合学生的发展实际,学校还开发了一系列节日课程、仪式课程。

校长刘健认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我们还大力提倡在各课程教学中渗透‘善’文化教育。学校希望通过全方位“善”文化校本课程的开设,将中华文化传统中的精髓——‘善’传承和发扬下去,并且用‘善’文化引领师生在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自然、善待人生中幸福成长。”

八年级4班的陈天爱同学说:“校园的‘善’文化环境让同学们耳濡目染,沉浸在其中,大家的心中已打上了‘善’的烙印。”

诠释“善”的真义

“学校仅仅以文化氛围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学生参与其中,用行动诠释‘善’的真义时,才能让善行落到实处,真正提升道德素养。”刘健说。

于是,2013年11月,学校设立了一个特殊的“广善美德银行”,在这个银行里“只存美德,不存金钱”。学校期望挖掘和彰显每位同学美德闪光点,以存储美德的方式,及时肯定同学们的点滴进步,记录同学们的成长过程,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经营,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个性得到发展,让学生在美德银行的自我管理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广善美德银行”的筹建,得到了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的积极响应,他们为“银行”建设出谋划策,最终确立了“广善美德银行”存储、支取条例。同时各班同学积极筹备,踊跃参与“美德银行行长”的竞选,成功地推选出了首任八桥中学“广善美德银行行长”。

”美德积分“核算现场

九年级5班班长何佳蓓是现任的“总行长”。她介绍了“广善美德银行”组织构成及运作情况。“广善美德银行”在各班设立分行,各分行内设若干储蓄小组,日常管理由储蓄小组长负责。“银行”活动主要由常规活动和月度活动两部分组成。常规活动以分行内的储蓄小组为单位,记录每个储户平时的善言善行,从卫生、体育、心理、宣传、学习五个方面考量计分。月度活动为每月的善言善行储蓄活动,如三月份学雷锋善行储蓄活动;六月份中考服务志愿者招募活动等。月度活动完成的情况将兑换成积分,记录在每个储户的存储卡上。每学期根据储蓄卡上的积分评选“校园十大美德事迹”、“美德大富翁”和“美德大户”。

陈天爱说,同学们真正把“崇善”落实到了行动上,“善行”成了大家的习惯。责任感强了,爱劳动了,能够关心、帮助同学了。开学不久,体育课后大家非常想喝上一杯凉水解渴,可是同学们却首先打开电加热开关,为感冒的她烧上了热水。

借助于“美德银行”的平台,在镇江市慈善总会、扬中慈善总会和八桥镇慈善分会的鼎力支持下,学校还成立了“广善美德校园慈善工作站”。工作站将通过校园慈善捐款和上级慈善机构注入资金的方式,建立校园慈善基金,用于困难学生的资助、美德学生的奖励、美德积分的捐赠兑换和向本镇其他学校贫困生辐射。

高扬“善”的风帆

2014年10月,学校成立了“广善美德银行志愿者”服务队,成功举行“志愿服务”启动仪式。此举又让校园志愿者文化形成特色,并且向社区、社会拓展服务空间,让孩子们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用自己的言行诠释新时代“善”文化内涵,树立当代中学生的形象。同时,鼓励更多的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志愿活动,以“小手牵大手”方式,将“善”文化向社会辐射,带动社会各界将“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提升道德素养。

“广善美德银行志愿者”服务队

为让家长们能切实感受“善”文化的魅力,也给予孩子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广善美德银行志愿者”多次邀请各年级家长到校参观学校“善”文化布展、广善美德银行工作室、美德银行活动成果展。每次“善”文化讲解都博得家长们的热烈掌声,“善”文化讲解员也成了家长们骄傲的对象。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家长们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更将“善”文化的理念逐步渗透给他们,于潜移默化中提升“善”的理论素养。家长们也都认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让他们也深切感受到:善心就在身边,善行就在手边。“小手牵大手”进一步扩大了“善”文化品牌的影响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2018年7月12日,我校正式挂牌为首个镇江市校园慈善文化教育基地。学校将进一步致力于推行‘善’的教育,养善心,行善举,不断提升审美情趣,升华人生价值,使校园真正成为师生学习文化,善成道德,提升思想境界的高雅善园。”刘健如是说。(全媒体记者 尹萍 通讯员 甘培华)

本文图片由市慈善总会提供

编辑:缪小兵

55

大力开展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活动,举行多种形式的主题公益慈善活动,进一步激发和培育社会各界的慈善意识,是慈善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市慈善总会着力推进“校园慈善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和“慈善文化公园”的筹建,力求取得新的成效。

——摘自《“慈善助力脱贫攻坚奔小康”工作现场推进会报告》

这是在庙宇旧址上创办的当地第一所初级中学,是一所有厚重革命传统文化和慈善文化积淀的学校。初进校园,“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善行天下”四字校训在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厚德广善”文化宣传大厅让人耳目一新。在教学楼一楼大厅和二楼回廊庭院中,影壁、展牌、立柱镶字、彩灯、围栏装饰,随处可见中国“善”文化的历史渊源、现代“善”文化的发展、国外“善”文化常识、以及学校师生接受“善”文化熏陶、积极践行“善”文化的行为规范。学校独创的学生“慈善银行”记录着同学们践行慈善理念心得和善行爱举。

“厚德广善”文化宣传大厅

这里,就是镇江市扬中八桥中学。7月12日,镇江市政协主席、市慈善总会会长李国忠和扬中市委书记潘早云,为八桥中学“镇江市校园慈善文化教育基地”揭牌,市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许能斌向校长刘健颁发证书。八桥中学正式成为镇江市首批“校园慈善文化教育基地”之一。

八桥中学弘扬“善”文化,从点滴开始,细致入微,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善良之心、感恩之心、责任之心,让学生有善心,做善事,成善人。浓郁的“善”文化氛围、特色的课程体系、创新的“善行”实践都让来宾赞不绝口,让同行心悦诚服,更让“善的种子”早早地种进了学生们的心里。

探寻“善”的源头

八桥中学普通但不平凡,寻根溯源,她的前身不仅是扬中善文化最早的发源地,也是扬中历史上第一所初级中学的诞生地,更是新四军会师合编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的发生地——“广善堂”。

广善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起初这是一个善男信女念经求佛的香火之地。在1930年前后,学堂兴起,地方上有文化有善心的开明人士将办学兴教、造福后代视为积德行善之举。他们利用广善堂闲置空房办学堂念“洋书”。从此,“佛文化广善堂”变成学校的代称。

1939年10月底,叶飞率领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与管文蔚领导的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在广善堂会师合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如今这座会师合编纪念碑还矗立在八桥中学内,作为“镇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了学校重要的德育场所。

1945年7月,由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施光前提议,当地开明绅士牵头组建办学领导班子,筹措款项,扬中第一所初级中学诞生,学校定名为扬中县下八字桥初级中学。

纵观广善堂的历史变迁,可以说,推动广善堂不断蜕变的就是人们从未停止的美德善行。广善堂已成为历史,但“广善”文化却影响深远。

弹指一挥间,八桥中学建校已经73周年。历史悠久,文脉深厚,善风长存,“善”文化气息浓郁。寻“善”源,定“善”根,形成了学校“善”文化的核心理念,恪守“善行天下”之校训,力行“广善”教育。八桥中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善”文化教育范畴,形成了“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自然”、“善待人生”的“善”文化宣传教育体系,浓郁的文化氛围,感染着一代又一代八中学子,不断向社会传递着“善”之正能量。

打上“善”的烙印

学校“善”文化的宣传“见缝插针”。从“厚德广善”文化宣传大厅,到教学楼各楼层,到学生活动室,甚至是教室文化墙。

教学楼各楼层的墙壁上均有“善”文化专题展牌的布置:第一楼层的主题是“善待自己”;第二楼层的主题是“善待他人”;第三层是“善待自然”;第四层是“善待人生”。每一层的展牌都按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思路设置,图文并茂,耐看耐读。学生活动室有“爱心跳蚤市场”,学生把“废弃”的物品带来交换,将换得的钱物作为爱心捐献;这里还有年级图书漂流站,学生自助借阅,实现自主管理。学校为各班安装了文化背景墙板,让学生自己定主题,找内容,装饰五彩缤纷的文化墙。

八桥中学还紧扣“善”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建立特色“崇善课程体系”。开设了《“善”文化》校本课程,努力追溯中华传统“善”文化之渊源,通俗诠释现代“善”文化之内涵,全面解读学校“善”文化之体系。结合学生的发展实际,学校还开发了一系列节日课程、仪式课程。

校长刘健认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我们还大力提倡在各课程教学中渗透‘善’文化教育。学校希望通过全方位“善”文化校本课程的开设,将中华文化传统中的精髓——‘善’传承和发扬下去,并且用‘善’文化引领师生在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自然、善待人生中幸福成长。”

八年级4班的陈天爱同学说:“校园的‘善’文化环境让同学们耳濡目染,沉浸在其中,大家的心中已打上了‘善’的烙印。”

诠释“善”的真义

“学校仅仅以文化氛围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学生参与其中,用行动诠释‘善’的真义时,才能让善行落到实处,真正提升道德素养。”刘健说。

于是,2013年11月,学校设立了一个特殊的“广善美德银行”,在这个银行里“只存美德,不存金钱”。学校期望挖掘和彰显每位同学美德闪光点,以存储美德的方式,及时肯定同学们的点滴进步,记录同学们的成长过程,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经营,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个性得到发展,让学生在美德银行的自我管理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广善美德银行”的筹建,得到了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的积极响应,他们为“银行”建设出谋划策,最终确立了“广善美德银行”存储、支取条例。同时各班同学积极筹备,踊跃参与“美德银行行长”的竞选,成功地推选出了首任八桥中学“广善美德银行行长”。

”美德积分“核算现场

九年级5班班长何佳蓓是现任的“总行长”。她介绍了“广善美德银行”组织构成及运作情况。“广善美德银行”在各班设立分行,各分行内设若干储蓄小组,日常管理由储蓄小组长负责。“银行”活动主要由常规活动和月度活动两部分组成。常规活动以分行内的储蓄小组为单位,记录每个储户平时的善言善行,从卫生、体育、心理、宣传、学习五个方面考量计分。月度活动为每月的善言善行储蓄活动,如三月份学雷锋善行储蓄活动;六月份中考服务志愿者招募活动等。月度活动完成的情况将兑换成积分,记录在每个储户的存储卡上。每学期根据储蓄卡上的积分评选“校园十大美德事迹”、“美德大富翁”和“美德大户”。

陈天爱说,同学们真正把“崇善”落实到了行动上,“善行”成了大家的习惯。责任感强了,爱劳动了,能够关心、帮助同学了。开学不久,体育课后大家非常想喝上一杯凉水解渴,可是同学们却首先打开电加热开关,为感冒的她烧上了热水。

借助于“美德银行”的平台,在镇江市慈善总会、扬中慈善总会和八桥镇慈善分会的鼎力支持下,学校还成立了“广善美德校园慈善工作站”。工作站将通过校园慈善捐款和上级慈善机构注入资金的方式,建立校园慈善基金,用于困难学生的资助、美德学生的奖励、美德积分的捐赠兑换和向本镇其他学校贫困生辐射。

高扬“善”的风帆

2014年10月,学校成立了“广善美德银行志愿者”服务队,成功举行“志愿服务”启动仪式。此举又让校园志愿者文化形成特色,并且向社区、社会拓展服务空间,让孩子们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用自己的言行诠释新时代“善”文化内涵,树立当代中学生的形象。同时,鼓励更多的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志愿活动,以“小手牵大手”方式,将“善”文化向社会辐射,带动社会各界将“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提升道德素养。

“广善美德银行志愿者”服务队

为让家长们能切实感受“善”文化的魅力,也给予孩子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广善美德银行志愿者”多次邀请各年级家长到校参观学校“善”文化布展、广善美德银行工作室、美德银行活动成果展。每次“善”文化讲解都博得家长们的热烈掌声,“善”文化讲解员也成了家长们骄傲的对象。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家长们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更将“善”文化的理念逐步渗透给他们,于潜移默化中提升“善”的理论素养。家长们也都认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让他们也深切感受到:善心就在身边,善行就在手边。“小手牵大手”进一步扩大了“善”文化品牌的影响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2018年7月12日,我校正式挂牌为首个镇江市校园慈善文化教育基地。学校将进一步致力于推行‘善’的教育,养善心,行善举,不断提升审美情趣,升华人生价值,使校园真正成为师生学习文化,善成道德,提升思想境界的高雅善园。”刘健如是说。(全媒体记者 尹萍 通讯员 甘培华)

本文图片由市慈善总会提供

编辑:缪小兵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