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贯彻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 总编辑与市委书记面对面”大型全媒体行动走进镇江,市委书记惠建林接受新华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双传学率领的采访组专访。昨日,《新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专访报道和短评。今日镇江今全文转发,以飨读者。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江南名城镇江,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真山真水的自然禀赋。“镇江很有前途!”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时的深情寄语,为镇江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这既是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镇江市委书记惠建林在接受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领航,镇江不断增强答卷意识和担当精神,深度对标苏南提高发展站位,努力把“镇江很有前途”变成生动现实。
聚力产业强市,提升发展热度
【面对面】问:镇江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报告提出,把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市作为发展第一要务,镇江为何如此重视产业强市?
答:产业高度决定城市高度。实现高质量发展最终要靠产业,没有产业,其他方面的发展都会缺乏基础。镇江有很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与条件,但当前镇江发展的不充分,最主要还是体现在产业发展的不充分上。
在产业强市的发展过程中,镇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提升存量。总体上,镇江的产业结构非常重,传统产业占比达到61%。必须对现有企业强化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通过组织科技攻关,有效解决污染、安全等问题,让它们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二是培育优质增量。在高端装备和新材料两个主导产业引进一批骨干企业,进一步增强镇江产业的竞争力;通过“金山英才”计划,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为镇江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三是提升经典产业。如丹阳眼镜、恒顺香醋,要通过创新提升它们的产业层次、装备水平和产业规模,使它们能够持续生存、更好发展。四是营造发展环境。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充分发扬企业家精神,给企业家一个发挥自身作用的良好社会环境,同时引导企业家诚信经营、依法经营。
【生动现场】在句容市西部干线东侧,S122道路北侧,一座“三叶草”风格的建筑格外显眼,总投资55亿元的启迪数字科技城正在紧张建设中。培育新兴产业优质增量,这里将成为未来句容的城市会客厅和创新地标。“作为江苏硅谷核心区的启动项目,数字展厅是展示江苏硅谷科技创新和数字产业的窗口。同时,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最新应用和产品在这里首发、首秀。目前数字展厅部分已完成90%,9月底就能对外开放。”江苏启迪数字产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沈童刚介绍,启迪旗下的启迪绿谷、启迪桑德等7家公司已在句容落户。
【精彩答卷】1—7月,8个省级重大产业项目和143个市级重点制造业项目进展顺利。新签约北汽麦格纳、长城汽车零部件等亿元以上项目98个,同比增长24%。大工业业扩报装完成用户、申请用户分别增长84.9%和133.5%。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占工业销售比重44.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49.5%。
突出民生优先,增强百姓获得感
【面对面】问:在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满怀深情地讲到,要办好几件民生实事。镇江市委市政府一直把民生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强调要民生优先,把70%公共财政收入用到了民生保障上。镇江推出了哪些惠民举措,让百姓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答: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体现。民生工作始终是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要始终紧紧地抓在手上不放松。
就业是民生之本,镇江把就业问题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对困难家庭、双下岗家庭保持动态关注。镇江通过推进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来创造更优质的岗位,满足人民群众对收入增长的需要。同时积极倡导共建共享,只有整个城市发展质量提升了,才有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
在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民生实事方面,镇江做了很多具体的工作。一是结合总体规划优化民生实事的布局,让城市居民更便利地获得民生福利。二是让优质医疗、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资源的需求。三是政府加大对民生实事的投入。近5年全市连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开承诺民生十件实事,向全市人民群众立下“军令状”,接受群众监督,限期完成目标。
民生事业无止境,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既不能吊高胃口,又要尽好政府的责任。镇江坚持政府兜底、社会提供有效服务、市场提供高端服务,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民生需求。
【生动现场】 8月31日11点左右,66岁的李小锅与往常一样,步行六七分钟来到镇江市金山街道迎江路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独自居住的他,每天都来这里吃午餐,若来得早了,还可以与老朋友聊聊天、打打牌。“一个人烧饭太麻烦了,现在天气又热,来这里吃,方便又有营养。”李小锅笑着说。据迎江路中心社区党委书记阮庆红介绍,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对象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16-60周岁的残疾人,服务内容包括午餐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心理疏导等。
【精彩答卷】 今年上半年,镇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7万元和1.28万元,分别增长7.7%和8.9%,全市零就业家庭连续152个月保持“动态清零”。教育方面,镇江教育现代化监测水平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二,2018年高考本一上线率增长4.85个百分点。医疗卫生方面,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巩固提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兼顾好政府、医院、患者三方利益。养老方面,加快推进医养融合,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已建成日间照料中心2个、助餐点52个。
叫响改革品牌,激活发展动力
【面对面】 问:近年来,镇江的医疗改革、学前教育改革富有成效,在全国都很有影响。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镇江如何传承创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镇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答:改革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是实现镇江追赶超越的根本路径。近年来,镇江一些改革探索在全国、全省产生了一定影响。比如,镇江是全国最早的医改试点城市,也是首批全国公立医院改革国家级示范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在全国率先提出“多评合一”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方面,承担了国家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任务;生态文明改革方面,在全省率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
进入新时代,我们需要对原有的改革措施做进一步深化,以更好地满足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发扬和传承善于改革、勇于改革的精神;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解决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比如,“放管服”改革,省里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镇江结合自己的实际,创新了很多的做法,如实施“多评合一”、建设e办事平台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生动现场】 8月31日,记者在镇江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体验了一把“镇江速度”:出入境登记填表、拍照10分钟搞定,材料备齐后营业执照半小时可领,e办事平台上行政审批2天即有回复,“多图联审”由线下搬至线上,审批时限控制在7个工作日以内……“现在群众办事,不仅希望速度快、服务好,还要场景化、体验感。所谓‘我在旁边看,你帮我办’。”镇江市政府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周春旺说,“‘互联网+政务服务’,把群众跑腿变成了数据跑腿。”
【精彩答卷】 镇江市委建立健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改革落实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审议事项范围、议题生成、决策落实等重点问题,市和县区领导共挂钩重点改革任务152项,啃下了一批议论多年、阻力较大的“硬骨头”,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有效释放。今年1-7月份,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1万户、增长18.2%。
载新华日报9月24日一版
编辑:缪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