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微)作为衡量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对于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对外辐射能力意义重大。当前,徐州市委、市政府明确将打造商贸物流中心作为徐州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的四大中心之一。
紧密围绕高质量发展,聚焦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近年来,徐州市以打造淮海经济区商贸物流中心和徐州现代商圈为目标,全面打造以区域“品质消费中心、商品集散中心、流通组织中心、创新发展中心、服务增值中心”五大中心为核心支撑,带动苏北、领跑淮海、服务全国的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和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商贸流通发展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高品质生活圈惠及更多人群
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速,徐州的城市商业格局日趋完善。近3年来,全市亿元以上商贸流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近600亿元,云龙万达广场、铜山万达广场、淮海环球港、苏宁商务广场、三胞广场等一批大型商业项目相继建成运营,宜家家居、金鹰二期、中川万达以及地铁商业等功能性商业项目加快建设,新增大型商业体面积近80万平方米,主城区商业网点面积达到800万平方米。
如今的徐州,正加速步入“商圈发展”时代。徐州商圈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商圈之一。为全力推进徐州商圈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徐州市从“规划引导、项目强基、功能调优”三个方面入手,编制出台了《徐州现代商圈建设和布局规划》,明确了104个商贸功能区的发展定位和空间布局。又在商圈规划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商贸物流中心建设行动纲要(2017-2020)》,明确了主要任务和具体项目。
如今,以彭城广场为核心的中心商圈,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年交易额120亿元,辐射半径达到150公里,3成以上的消费量来自于周边地区,成为省内仅次于南京新街口商圈的第二大城市核心商圈。
与此同时,城区东部的和信广场商圈、南部科技广场商圈、西部人民广场商圈以及开发区高铁生态商务区、新城区行政金融商务区等副商圈的功能不断增强,徐州市正在加速形成“一极多核”、错位发展、“地面、地下、空中”相贯通的城市现代商业新格局。城市的商圈不断完善,推动了商贸物流业的快速升级,也惠及更多人群,带动和辐射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将目光转向现代物流产业领域。大力发展物流业,徐州可谓是“志存高远”。去年以来,中国华信、招商局集团、象屿集团、新加坡丰树、广东林安、美的安得物流等一大批平台型、旗舰型物流企业落户徐州。2017年11月,与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物流发展大会在徐举办,聚焦世界目光,来自“一带一路”沿线近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嘉宾参会;23个项目成功签约,一大批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龙头型、基地型、平台型项目落户徐州。盛会有力推动了徐州市物流业国际化、多元化、快速化发展,助推徐州“双向开放”,更向世界展示出徐州的新形象、新经济、新活力,推动徐州在打造淮海经济区商贸物流中心的大道上阔步向前。
眼下,徐州已初步形成了以制造业物流为龙头,城乡配送物流、专业市场物流、保税物流、空港物流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全市规划建设大型物流园区(企业)88家;全市年物流营收2000万元以上的重点物流园区(企业)75家,其中超100亿元重点物流企业(市场)6家,超10亿元21家。徐州也将参与全球物流、贸易、金融大循环,推动国外市场、资源和技术与中国相应的优势产能、市场对接合作。高速发展的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徐州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突破口,更成为实现徐州经济跨越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
示范试点工程成效显著
近年来,徐州市商务系统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示范试点工程,先后向上争取各类专项扶持资金近2亿元,为加快徐州市商贸流通业创新转型,推进流通现代化发展,探索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
在国家级试点方面,完成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建立起20万片标准托盘循环共用池,服务范围覆盖淮海经济区核心区8个城市,试点企业物流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平均下降近10个百分点,年节约物流成本近1亿元。完成全国商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在商务综合执法机构设置、执法信息平台建设和综合执法队伍打造等方面探索形成了“徐州模式”。完成全国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实现与骨干农产品批发、零售企业信息对接,形成了追溯数据完整链条,实现了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获批国家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在全国18个重点城市中,江苏仅有徐州市和南京入围;目前项目实施工作已全面启动。
在省级试点方面,徐州市获批江苏省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城市,目前全市县域电商物流整合率已达到50%以上,镇级整合率达到60%以上,基本建立起“县-镇-村”三级配送网络。云龙区获批创建江苏省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创新示范区,将探索建立实体与虚拟并存、线上与线下互动、内贸与外贸融合、大市场与大电商结合的现代商品交易市场体系。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赵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