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马建忠赴法留学事略      

2018-08-24 19:06

王 勇

马建忠(1845—1900),原字眉叔,籍江苏丹阳马家村,马建忠出生前,其父马松岩已举家移徙丹徒城内。马氏始祖为战国时赵国大将马服君赵奢,后其子孙以马为姓。至马建忠辈,已为元代著名学者马端临二十世孙。马建忠的父亲精通医学,信奉天主教,曾开药铺,后改开米布店。马建忠兄弟三人,长兄为马建勋、次兄为马建常(字相伯),后皆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马建忠是近代洋务派代表人物,著有《马氏文通》十卷、《艺学统纂》九十五卷、《适可斋记言》四卷、《适可斋记行》六卷等。马建忠赴法国留学对其一生影响非常深远,兹就其留学法国相关事迹略述如下。

咸丰二年(1852),马建忠随兄马相伯入上海圣依纳爵公学(创建于1850年,后改称徐汇公学)学习。早在此前一年,马相伯已独自由家乡镇江赴上海求学,经朋友介绍进入法国耶稣会创办的教会学校学习。马建忠入学后,改学名乾,字斯才。当时校长为意大利人晁德莅(Angelo Zottoli),精通汉学,并擅长自然科学,编有《华文进阶》《取譬训蒙》等书。晁德莅对马相伯非常赏识,对马建忠也青睐有加。马建忠从其学习,潜心于希腊文、拉丁文、法文以及数理等学科,学习成绩优异。

光绪三年(1877),清政府选派福建船政学堂首届学生赴欧洲留学,其中二十名学生和五名艺徒赴法国,另十二人赴英国,而李鸿章又推荐马建忠作为随员兼法文翻译同行,并令其对于各国交涉公法、律例等事认真学习。马建忠与李鸿章的结识,得益于其兄马建勋。马建勋早年受曾国荃拔擢。同治元年(1862),李鸿章率淮军进驻上海抵挡太平军进攻,不久,出任江苏巡抚。约在此时,马建勋得以入李鸿章幕府,司理淮军粮台。同治九年(1870),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年仅二十五岁的马建忠也进入李鸿章幕府帮办洋务。

光绪三年(1877)夏,中国的留学团队抵达法国后,马建忠入巴黎政治学院学习,并曾先后兼任驻法使臣郭嵩焘、曾纪泽的随员。光绪四年(1878),李鸿章写信给驻英公使兼驻法公使郭嵩焘,推荐马建忠称:“马郎中建忠,志趣尚好,人亦聪明,法文、法语俱精,现在官学讲习交涉律例,可备就近驱策,倘能兼翻译又不误所学,则两益矣。”当时驻法国的中国使馆即是郭嵩焘嘱咐马建忠租赁的。在法国留学期间,马建忠将自己的见闻体会写成文章,后收录在《适可斋记言》一书中,如光绪三年(1877)夏,马建忠上书李鸿章《言出洋工课》,其中体现了马建忠思想意识的转变“初到之时,以为欧洲各国富强,专在制造之精,兵纪之严。及披其律例,考其文事,而知其讲富者,以护商会为本,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反映出马建忠对当时西方国家重视商业、民主的律例促进国家富强的新认识。光绪四年(1878)夏,马建忠作《巴黎复友人书》;同年冬,又在马赛作《复友人书》。文中都充斥着马建忠在法国学习的心得体会。

在法国留学期间,马建忠还与法国汉学家高第(又译考狄,Henri Cordier,1849—1925)常有交往。高第曾在上海工作过七年,后返回法国。马建忠与高第的交往源自高第被留欧船政学员团的法方监督日意格(Prosper Giquel)聘为法文秘书。光绪三年(1877)西历5月7日,高第在马赛港迎来中国的这批留学使团,马建忠作为随员,也由此结识了高第。据郭嵩焘日记载,光绪四年(1878)西历五月一日,郭嵩焘偕马建忠、高第等共同应邀参加在巴黎举办的世博会(时称“万国奇珍会”)。马骥先生曾在法国科学院(Institut de France)图书馆手写档案部高第档案中,发现该馆藏有马建忠致高第的七通信函,其中一通为中文名片(所署身份为直隶总督秘书、中国教育使团随员,其上有马建忠的法文名MA KIE-TCHONG),另外六通为法文信函,这为研究马建忠生平补充了重要的史料。后来,马建忠在上海去世后,高第在法国汉学刊物《通报》(T’oung Pao)1900年号发表讣闻,该期《通报》还刊载法国耶稣会士管宜穆(Jerome Tobar)写的《马氏文通》长篇述评。

马建忠在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学习交涉、公法、律例、格致、政治、文辞等,每次考试皆名列前茅。光绪五年(1879),马建忠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光绪六年(1880),李鸿章请旨,赏马建忠二品衔,发交总理衙门存记,以备出使之用。马建忠后成为李鸿章筹办洋务的得力助手,功绩卓著。

马建忠在法国留学的经历,对他的思想见解影响非常深远。如马建忠意识到,外国的富强不只是器物的先进,而更为重要的是思想制度等方面的先进。在语言研究方面,马建忠受到拉丁语、法语的“葛郎玛”(语法)影响,写成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马氏文通》。这都得益于其较早地受到良好的东西方教育的结果。

(编辑  花蕾)

86

王 勇

马建忠(1845—1900),原字眉叔,籍江苏丹阳马家村,马建忠出生前,其父马松岩已举家移徙丹徒城内。马氏始祖为战国时赵国大将马服君赵奢,后其子孙以马为姓。至马建忠辈,已为元代著名学者马端临二十世孙。马建忠的父亲精通医学,信奉天主教,曾开药铺,后改开米布店。马建忠兄弟三人,长兄为马建勋、次兄为马建常(字相伯),后皆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马建忠是近代洋务派代表人物,著有《马氏文通》十卷、《艺学统纂》九十五卷、《适可斋记言》四卷、《适可斋记行》六卷等。马建忠赴法国留学对其一生影响非常深远,兹就其留学法国相关事迹略述如下。

咸丰二年(1852),马建忠随兄马相伯入上海圣依纳爵公学(创建于1850年,后改称徐汇公学)学习。早在此前一年,马相伯已独自由家乡镇江赴上海求学,经朋友介绍进入法国耶稣会创办的教会学校学习。马建忠入学后,改学名乾,字斯才。当时校长为意大利人晁德莅(Angelo Zottoli),精通汉学,并擅长自然科学,编有《华文进阶》《取譬训蒙》等书。晁德莅对马相伯非常赏识,对马建忠也青睐有加。马建忠从其学习,潜心于希腊文、拉丁文、法文以及数理等学科,学习成绩优异。

光绪三年(1877),清政府选派福建船政学堂首届学生赴欧洲留学,其中二十名学生和五名艺徒赴法国,另十二人赴英国,而李鸿章又推荐马建忠作为随员兼法文翻译同行,并令其对于各国交涉公法、律例等事认真学习。马建忠与李鸿章的结识,得益于其兄马建勋。马建勋早年受曾国荃拔擢。同治元年(1862),李鸿章率淮军进驻上海抵挡太平军进攻,不久,出任江苏巡抚。约在此时,马建勋得以入李鸿章幕府,司理淮军粮台。同治九年(1870),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年仅二十五岁的马建忠也进入李鸿章幕府帮办洋务。

光绪三年(1877)夏,中国的留学团队抵达法国后,马建忠入巴黎政治学院学习,并曾先后兼任驻法使臣郭嵩焘、曾纪泽的随员。光绪四年(1878),李鸿章写信给驻英公使兼驻法公使郭嵩焘,推荐马建忠称:“马郎中建忠,志趣尚好,人亦聪明,法文、法语俱精,现在官学讲习交涉律例,可备就近驱策,倘能兼翻译又不误所学,则两益矣。”当时驻法国的中国使馆即是郭嵩焘嘱咐马建忠租赁的。在法国留学期间,马建忠将自己的见闻体会写成文章,后收录在《适可斋记言》一书中,如光绪三年(1877)夏,马建忠上书李鸿章《言出洋工课》,其中体现了马建忠思想意识的转变“初到之时,以为欧洲各国富强,专在制造之精,兵纪之严。及披其律例,考其文事,而知其讲富者,以护商会为本,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反映出马建忠对当时西方国家重视商业、民主的律例促进国家富强的新认识。光绪四年(1878)夏,马建忠作《巴黎复友人书》;同年冬,又在马赛作《复友人书》。文中都充斥着马建忠在法国学习的心得体会。

在法国留学期间,马建忠还与法国汉学家高第(又译考狄,Henri Cordier,1849—1925)常有交往。高第曾在上海工作过七年,后返回法国。马建忠与高第的交往源自高第被留欧船政学员团的法方监督日意格(Prosper Giquel)聘为法文秘书。光绪三年(1877)西历5月7日,高第在马赛港迎来中国的这批留学使团,马建忠作为随员,也由此结识了高第。据郭嵩焘日记载,光绪四年(1878)西历五月一日,郭嵩焘偕马建忠、高第等共同应邀参加在巴黎举办的世博会(时称“万国奇珍会”)。马骥先生曾在法国科学院(Institut de France)图书馆手写档案部高第档案中,发现该馆藏有马建忠致高第的七通信函,其中一通为中文名片(所署身份为直隶总督秘书、中国教育使团随员,其上有马建忠的法文名MA KIE-TCHONG),另外六通为法文信函,这为研究马建忠生平补充了重要的史料。后来,马建忠在上海去世后,高第在法国汉学刊物《通报》(T’oung Pao)1900年号发表讣闻,该期《通报》还刊载法国耶稣会士管宜穆(Jerome Tobar)写的《马氏文通》长篇述评。

马建忠在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学习交涉、公法、律例、格致、政治、文辞等,每次考试皆名列前茅。光绪五年(1879),马建忠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光绪六年(1880),李鸿章请旨,赏马建忠二品衔,发交总理衙门存记,以备出使之用。马建忠后成为李鸿章筹办洋务的得力助手,功绩卓著。

马建忠在法国留学的经历,对他的思想见解影响非常深远。如马建忠意识到,外国的富强不只是器物的先进,而更为重要的是思想制度等方面的先进。在语言研究方面,马建忠受到拉丁语、法语的“葛郎玛”(语法)影响,写成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马氏文通》。这都得益于其较早地受到良好的东西方教育的结果。

(编辑  花蕾)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