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经过了大半,开学季近在眼前。很多爸爸妈妈已经开始为孩子准备各种开学用品了。除了学习,家长们也不要忘了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身高管理”应该和孩子的教育一样,成为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根据数据调查显示,中国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家长缺乏科学测量、检测儿童身高的习惯。而在那些习惯于关注儿童身高的家庭中,懂得进行身高管理的家长不足1%。儿童的身高是反映儿童长期营养状况和骨骼健康的重要指标。2岁起至青春期前的平稳增长期,如果孩子每年长高小于5厘米,青春期每年小于6厘米,均提示存在生长障碍,应及时查找原因。
身高不达标≠矮小症
“我的孩子身高没有达到标准值,难道就是得了矮小症吗?”其实,身高不达标并不等于矮小症。矮小症是指身高低于同民族、同地区、同性别、同年龄人群身高的3百分位或2个标准差,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者。以下情况提示患儿生长缓慢:①儿童的生长速度3岁前小于7厘米/年;②3岁到青春期小于5厘米/年;③青春期小于6厘米/年。
比起跟别的孩子比身高,更建议家长为孩子绘制一份生长发育曲线图。首先每三个月给孩子量一次身高,如果孩子长期低于同龄人半个头(比同龄孩子矮5-10厘米)、一直坐在班级第一排、排队总站在班级前三位,每年长高不到5cm,则可怀疑为生长发育迟缓,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科学诊断。
矮小症的四大病因
1.遗传因素:父母的身高对孩子有直接影响。
2.精神心理因素:紧张学习压力大,家庭不和谐心情低落,睡眠差等影响生长激素分泌。
3.营养因素:挑食,偏食可致蛋白质、钙等储备不足,不能满足生长需要。
4.疾病因素:内分泌疾病、染色体疾病及骨骼系统疾病等,均可引起矮小。
孩子个子矮会是“晚长”吗?
确实有极小一部分孩子会“晚长”,在医学上叫“青春期发育延迟”。在以前生活水平不高的年代,由于后期营养状况的改善,孩子会出现晚发育,“晚长”的现象。然而,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由于营养过剩和不安全食品、不良信息等,发育普遍比上一代人早。所以,不能用上一代人的发育时间,来判断现在的孩子,所谓“晚长”的例子越来越少。
如果发现孩子矮小,应该及时去正规医院生长发育门诊找医生就诊,判断清楚孩子个子矮的原因,进行及时干预,才能让孩子获得满意终身高。
多大年龄是最佳治疗干预期?
身高是由遗传、营养、环境、疾病等因素共同决定的,遗传因素只占60%左右,“假如孩子八九岁就迅速拔高超出同龄儿并出现性发育迹象,则很可能是性早熟,骨龄会迅速成熟导致‘高儿童矮成人’的情况。”
研究表明,孩子年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生长的潜力及空间越大,对治疗的反映越敏感,生长效果越好。3-15岁是最佳的治疗干预期。
孩子长不高,不要总让“缺钙”背锅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个子不高就是缺钙,其实孩子能长高,离不开生长激素的分泌、膳食营养的均衡、必要的运动等,这不是单纯补钙就可以的,当然缺钙也不行,科学防缺钙补钙才最重要。
此外,单纯补钙、补过量反而不好。钙片吃得过多,孩子便秘不说,骨折、骨骼过早钙化都可能找上门。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让孩子少吃含盐量高的食物;少吃高糖、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少吃油炸、腌制、膨化食品和大量甜食碳酸饮料,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合理运动锻炼身体。(孙卉 古瑾)
责任编辑:崔骏 郑海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