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诊室里来了一名年轻女孩,她看上去有些紧张,不停地捏着衣角。经过简单地交流,她放下顾虑,开始与心理医生坦诚相谈。
这名女孩是家中独生女,从小就很乖,上大学之前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去了一个比较远的城市上大学,但是半学期过去了,总觉得自己被寝室里的人孤立。为此,她经常胡思乱想,上课也听不进去。随着学习的深入,女孩渐渐感到了吃力,期末的考试挂科了。父母问及原因,女孩说出了自己在寝室里遇到的问题。但令她没想到的是,父母竟然回她:“三个人孤立你,那一定是你的问题比较大。”
随着寒假接近尾声,她越来越害怕上学。一天晚上,女孩睡不着,起床想要喝水,忽然感到一阵剧烈的心慌胸闷,随即一种强烈的窒息感猛地袭来,这让她感到从未体验过的恐惧,抑制不住地尖叫起来,惊醒了母亲。母亲见女孩蹲坐床边,双手死死抓住床栏,脸色苍白,表情惊恐万状,立即拨打了120。但是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的结论却是“没发现什么问题”。
一周后的中午,女孩再次发病入院,可这次的检查结果依然是“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此后,她整日沉浸在极度的恐惧和担忧之中,变得对什么都怕:怕乘公交、怕进商场、怕突然的响声,甚至连一个电话铃声、一声狗叫都能让她惊出一身冷汗。她提出了休学的想法,但是父母都认为她在装病,坚决不同意。
新学期,女孩发病的次数更加频繁了,她觉得病情越来越重,经常感到心慌心悸,呼吸困难,极度恐惧,大汗淋漓,好像“周围没有空气了”“天要塌下来了”“自己要死掉了”。后来听医生说这可能是精神问题,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医生仔细翻阅了女孩几次的急诊记录和检查结果,初步考虑她是患上了惊恐障碍。后来,女孩经过一个多月的积极配合治疗,不适症状逐渐消失,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惊恐障碍是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是精神科临床上常见病。目前惊恐障碍的治疗已经比较成熟,抗抑郁剂加上苯二氮卓类药物以及心理治疗,能在1-2个月的时间缓解病情。不过,由于该病容易复发的特点,要想最大程度避免,就要做到全病程管理。(吴兰珍 杨泠)
责任编辑:崔骏 郑海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