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都天庙落架大修后焕然一新 这里的历史见证了“富镇江”?

2018-08-04 16:25

都天庙大门焕然一新

今日镇江讯  昨天,记者路过宝塔山下的都天庙,突然发现原来老旧破败的寺庙已经焕然一新,换了一个全新的容颜。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记者随即进行了采访。

都天庙“落架大修”面貌一新

据都天庙里的义工介绍,原来从去年国庆节之后,都天庙就开启了修缮进程,一直到今年春节后大的土建部分才基本完工,然后就是后续的全面涂刷、木工装饰以及门楼出新这些比较精细的活,到最近才真正告一段落,记者来的也真是巧。而给路人最明显的就是入口门楼的出新——修复一新的入口门楼飞檐高挑,而且墙上修补用的砖全是一些老砖,呈现出略显斑驳的黛青色,整体看上去略显老旧又十分协调。

记者注意到,门楼牌匾仍旧用的是原来魏碑体“都天庙”的老牌匾,但是门楼两侧的对联明显换过了,改成我市书法家于文清写的一幅隶书对联,而且两侧山墙上的挡雨瓦片也全部换过,看上去十分齐整,为了烘托寺庙修缮一新,门楼两侧还挂了一对红灯笼,看上去十分喜庆。

内里也是处处崭新

走入都天庙,里面的布局更让记者眼前一亮,像是走进了一个北京四合院的缩小版,中间是大庙,两边是厢房,天井中还有一件众香客捐赠的大型香火炉。

据介绍,这次都天庙修缮是几十年来最大的一次,投入了寺庙筹措和香客捐赠的几十万元,采取的是“落架大修”的格式,因为之前大庙里的屋顶已经有不少地方破损严重,不仅漏雨,还直接影响到整体房屋的安全。记者发现,这次整体修缮中最大的亮点,竟然不在都天庙大庙上,而是在大庙和两侧厢房都加装了回廊,廊下人站立处至少有1.5米的宽度,而廊上的两层挑檐则飞出去有2米,给了都天庙这幢建筑以更好的防护功能,再下点雨水,不仅香客可站在廊下避雨,对建筑也增加了一定的防雨功能,而原先,碰到下雨的时候,香客一多起来连找个地方躲雨都有些困难。

这里的香火大不如前了

都天庙供奉的尊神,是唐代名将张巡。安史之乱时,张巡率兵抗敌保国,后遭杀害英勇殉难。为怀念这位民族英雄,明朝敕封“英济王”,咸丰皇帝又追加“都天大帝”之封号,因而全国闻名,记者上前观瞻了都天庙内供奉的尊神,还是极具威严的。

供奉的都天大帝和娘娘像

据都天庙邹师傅介绍,由于历史上记载了张巡的忠烈不屈,加之传说中都天大帝的无比灵异,以致在当时工商各界和善男信女的心中,几乎没有人敢直呼张巡之名的,而是特别尊敬地称他为“都天老爷”、“都天菩萨”、“都天大帝”,而延续几百年下来的每年一度庙会,更是增添了他在老百姓当中的威严形象。

寺庙修缮一新,香火情况又如何呢?记者注意到了寺庙里的两张告示牌,一张是讲地藏王菩萨生日期间香客如何举行拜仪活动,另一张是讲香客如何纪念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而落款日期都是最近的。

给香客的告知书

邹师傅表示,现在香客来纪念拜仪的日子并不多,农历四月十八是都天庙庙会的日子,农历五月十八是张巡的寿诞,现在庙虽然小了,但还是有不少老辈人惦记着它,今年来赶庙会的有好几百人,还有不少是从扬州专程过来的,因为传说张巡的夫人就是扬州人。而同时,为了招揽更多的香客,现在寺庙也举行祭拜观音菩萨的活动,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都会组织香客们活动,而农历的初一、十五则是香期,也会有一些零散的香客来敬香,且大多是周边的居民群众。

邹师傅讲,当然现在来都天庙烧香的人数,比以前是少的太多了,都是一些周边的老年人,念着旧情和老习惯,到了纪念日还会来一下。而像周边一些城市的人数则越来越少了,因为江苏各地也有一些纪念的寺庙,所以他们也逐渐“求近不求远”了,也因此,每年烧香的人数也在逐渐递减之中,远远比不上早年的风光无限了。

都天庙原来号称“99间半”

镇江这处不大的都天庙历史可谓悠久。据《丹徒县志》载,“明崇祯年间,鼎石山建有都天庙,形成村落后,沿用为村名”,可见明代就有“都天”的称号了。都天庙始建于明崇祯年间,相传是明朝崇祯年间僧人若味和尚所建,迄今已有几百年历史。该庙自清乾隆以来屡加缮葺,同治、光绪年间,住持智清和尚重修庙宇,此后烧香信徒络绎不绝,成为镇江闻名的香火庙。

市民徐大奎保存的民国镇江大市口举行都天庙会的照片

采访中,都天庙的欧师傅表示,他今年已经71岁,也是住在这一片的老居民,平常没有事都到这里来帮忙,打打下手,也算是庙里的一名义工。欧师傅介绍,都天庙原来很大,号称“99间半”,当年日寇侵占镇江,江科大的前身是车管学校,而车管学校的前身是国民党的兵营,番号是“35标”和“36标”,当时日寇飞机准备轰炸兵营的,结果殃及都天庙的建筑群,日本人飞机飞得只有树头高,直接往下扔炸弹,结果寺庙大多数建筑物被毁,“99间半”不复存在。1997年重新登记,后对外开放,这样慢慢香火开始延续了起来。

说到这里,欧师傅表示,还要感谢都天庙里的一位老和尚,他一直是负责看护都天庙的,从9岁开始就在此学徒,直到去年在此去世,而他一辈子积攒下来的钱和香客们捐赠的钱成为这次都天庙修缮的资金,现在都天庙终于焕然一新了,也算是完成了这位老和尚的人生遗愿。

庙会是当年“富镇江”的缩影

从宝塔山公园的僧伽塔望都天庙,可以看到庙宇屋脊上的龙头装饰,这一条黄色的装饰带在一片青色的掩映中十分醒目。提到都天庙,就无法回避当年都天庙会的盛况空前。

当时,依托都天庙而兴起的都天会是影响大江南北的著名民间庙会,既是镇江全城的狂欢节,又是镇江商民一年中经商的黄金季节,前后在镇江盛行近二百年。庙会前三天,全城男女老少都要到宝塔山上去“上庙”,求都天大帝保佑家庭平安、健康长寿、财源广进。在通往都天庙的运河上,外地专程来镇参庙进香的大小民船一字排开,十分壮观,更有跑码头的江湖各行为了赶集谋生,使得人口骤增。都天会行会前后,往往要热闹一个月左右,约略估计,当时游客群集高峰时可达二十万人以上。

上世纪四十年代镇江都天庙会盛况

都天庙,并不独独镇江有,但论起都天庙会的名头,恐怕没有超出镇江的了。都天庙会盛于何时呢?据记载:“起于康熙、雍正年间,其盛也盖在乾隆中纪”。都天庙会到底是什么盛况呢?上海著名的《申报》有报道,每年农历四月,值都天庙会时,万人空巷,仪仗执事、羽葆香亭等各种陈设鲜艳夺目,极欲穷奢。后来遭遇太平天国战乱,都天庙会曾一度停办。从光绪五年(1879)开始,庙会重开,一年更比一年热闹,其间有“都天大帝出巡”、“钟馗嫁妹”等各种排场。

今年近90岁高龄的市民徐大奎保存有一张珍贵的民国老照片,这张照片摄于1942年4月,是当时的镇江市民按传统习俗,每年利用农忙夏收之前的时间举办一次“都天庙会”的场景。1942年4月的都天庙会由各行各业的十余万人组成十里长的赛会队伍,从当天拂晓开始,用上午大半天时间,绕行在镇江城里城外的主要马路。从照片中可以看到,队伍尾声,两条黄色、白色的大龙由南向北向四牌楼、大西路游去,还有一顶方形“香亭”,暂停在解放路大市口北段八叉巷口两宜斋碑帖装池店门前的马路“歇脚”。徐大奎当年12岁,坐在家门口路边的高凳上,父母陪他在高凳边看庙会。街上的大人、小孩,皆身着长袍衫,这也是当时的特征,还有一名着武装绑腿的警察在维持治安,庙会盛况可见一斑。

对都天庙会当年这一盛况,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会员王礼刚认为,都天庙会虽已成为历史陈迹,但发掘其之所以能风行一个多世纪、且在镇江尤盛的缘由,是与当时镇江经济繁荣、百业兴旺而且本地具有码头文化特色分不开的,两方面的叠加效应促成了这一现象,而它反过来它又客观上增加了当年镇江经济的活力,这样的一笔不俗的历史,或可成为当年“富镇江”的一个历史注解。(全媒体记者 竺捷 文/图)

编辑:陈路

62

都天庙大门焕然一新

今日镇江讯  昨天,记者路过宝塔山下的都天庙,突然发现原来老旧破败的寺庙已经焕然一新,换了一个全新的容颜。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记者随即进行了采访。

都天庙“落架大修”面貌一新

据都天庙里的义工介绍,原来从去年国庆节之后,都天庙就开启了修缮进程,一直到今年春节后大的土建部分才基本完工,然后就是后续的全面涂刷、木工装饰以及门楼出新这些比较精细的活,到最近才真正告一段落,记者来的也真是巧。而给路人最明显的就是入口门楼的出新——修复一新的入口门楼飞檐高挑,而且墙上修补用的砖全是一些老砖,呈现出略显斑驳的黛青色,整体看上去略显老旧又十分协调。

记者注意到,门楼牌匾仍旧用的是原来魏碑体“都天庙”的老牌匾,但是门楼两侧的对联明显换过了,改成我市书法家于文清写的一幅隶书对联,而且两侧山墙上的挡雨瓦片也全部换过,看上去十分齐整,为了烘托寺庙修缮一新,门楼两侧还挂了一对红灯笼,看上去十分喜庆。

内里也是处处崭新

走入都天庙,里面的布局更让记者眼前一亮,像是走进了一个北京四合院的缩小版,中间是大庙,两边是厢房,天井中还有一件众香客捐赠的大型香火炉。

据介绍,这次都天庙修缮是几十年来最大的一次,投入了寺庙筹措和香客捐赠的几十万元,采取的是“落架大修”的格式,因为之前大庙里的屋顶已经有不少地方破损严重,不仅漏雨,还直接影响到整体房屋的安全。记者发现,这次整体修缮中最大的亮点,竟然不在都天庙大庙上,而是在大庙和两侧厢房都加装了回廊,廊下人站立处至少有1.5米的宽度,而廊上的两层挑檐则飞出去有2米,给了都天庙这幢建筑以更好的防护功能,再下点雨水,不仅香客可站在廊下避雨,对建筑也增加了一定的防雨功能,而原先,碰到下雨的时候,香客一多起来连找个地方躲雨都有些困难。

这里的香火大不如前了

都天庙供奉的尊神,是唐代名将张巡。安史之乱时,张巡率兵抗敌保国,后遭杀害英勇殉难。为怀念这位民族英雄,明朝敕封“英济王”,咸丰皇帝又追加“都天大帝”之封号,因而全国闻名,记者上前观瞻了都天庙内供奉的尊神,还是极具威严的。

供奉的都天大帝和娘娘像

据都天庙邹师傅介绍,由于历史上记载了张巡的忠烈不屈,加之传说中都天大帝的无比灵异,以致在当时工商各界和善男信女的心中,几乎没有人敢直呼张巡之名的,而是特别尊敬地称他为“都天老爷”、“都天菩萨”、“都天大帝”,而延续几百年下来的每年一度庙会,更是增添了他在老百姓当中的威严形象。

寺庙修缮一新,香火情况又如何呢?记者注意到了寺庙里的两张告示牌,一张是讲地藏王菩萨生日期间香客如何举行拜仪活动,另一张是讲香客如何纪念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而落款日期都是最近的。

给香客的告知书

邹师傅表示,现在香客来纪念拜仪的日子并不多,农历四月十八是都天庙庙会的日子,农历五月十八是张巡的寿诞,现在庙虽然小了,但还是有不少老辈人惦记着它,今年来赶庙会的有好几百人,还有不少是从扬州专程过来的,因为传说张巡的夫人就是扬州人。而同时,为了招揽更多的香客,现在寺庙也举行祭拜观音菩萨的活动,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都会组织香客们活动,而农历的初一、十五则是香期,也会有一些零散的香客来敬香,且大多是周边的居民群众。

邹师傅讲,当然现在来都天庙烧香的人数,比以前是少的太多了,都是一些周边的老年人,念着旧情和老习惯,到了纪念日还会来一下。而像周边一些城市的人数则越来越少了,因为江苏各地也有一些纪念的寺庙,所以他们也逐渐“求近不求远”了,也因此,每年烧香的人数也在逐渐递减之中,远远比不上早年的风光无限了。

都天庙原来号称“99间半”

镇江这处不大的都天庙历史可谓悠久。据《丹徒县志》载,“明崇祯年间,鼎石山建有都天庙,形成村落后,沿用为村名”,可见明代就有“都天”的称号了。都天庙始建于明崇祯年间,相传是明朝崇祯年间僧人若味和尚所建,迄今已有几百年历史。该庙自清乾隆以来屡加缮葺,同治、光绪年间,住持智清和尚重修庙宇,此后烧香信徒络绎不绝,成为镇江闻名的香火庙。

市民徐大奎保存的民国镇江大市口举行都天庙会的照片

采访中,都天庙的欧师傅表示,他今年已经71岁,也是住在这一片的老居民,平常没有事都到这里来帮忙,打打下手,也算是庙里的一名义工。欧师傅介绍,都天庙原来很大,号称“99间半”,当年日寇侵占镇江,江科大的前身是车管学校,而车管学校的前身是国民党的兵营,番号是“35标”和“36标”,当时日寇飞机准备轰炸兵营的,结果殃及都天庙的建筑群,日本人飞机飞得只有树头高,直接往下扔炸弹,结果寺庙大多数建筑物被毁,“99间半”不复存在。1997年重新登记,后对外开放,这样慢慢香火开始延续了起来。

说到这里,欧师傅表示,还要感谢都天庙里的一位老和尚,他一直是负责看护都天庙的,从9岁开始就在此学徒,直到去年在此去世,而他一辈子积攒下来的钱和香客们捐赠的钱成为这次都天庙修缮的资金,现在都天庙终于焕然一新了,也算是完成了这位老和尚的人生遗愿。

庙会是当年“富镇江”的缩影

从宝塔山公园的僧伽塔望都天庙,可以看到庙宇屋脊上的龙头装饰,这一条黄色的装饰带在一片青色的掩映中十分醒目。提到都天庙,就无法回避当年都天庙会的盛况空前。

当时,依托都天庙而兴起的都天会是影响大江南北的著名民间庙会,既是镇江全城的狂欢节,又是镇江商民一年中经商的黄金季节,前后在镇江盛行近二百年。庙会前三天,全城男女老少都要到宝塔山上去“上庙”,求都天大帝保佑家庭平安、健康长寿、财源广进。在通往都天庙的运河上,外地专程来镇参庙进香的大小民船一字排开,十分壮观,更有跑码头的江湖各行为了赶集谋生,使得人口骤增。都天会行会前后,往往要热闹一个月左右,约略估计,当时游客群集高峰时可达二十万人以上。

上世纪四十年代镇江都天庙会盛况

都天庙,并不独独镇江有,但论起都天庙会的名头,恐怕没有超出镇江的了。都天庙会盛于何时呢?据记载:“起于康熙、雍正年间,其盛也盖在乾隆中纪”。都天庙会到底是什么盛况呢?上海著名的《申报》有报道,每年农历四月,值都天庙会时,万人空巷,仪仗执事、羽葆香亭等各种陈设鲜艳夺目,极欲穷奢。后来遭遇太平天国战乱,都天庙会曾一度停办。从光绪五年(1879)开始,庙会重开,一年更比一年热闹,其间有“都天大帝出巡”、“钟馗嫁妹”等各种排场。

今年近90岁高龄的市民徐大奎保存有一张珍贵的民国老照片,这张照片摄于1942年4月,是当时的镇江市民按传统习俗,每年利用农忙夏收之前的时间举办一次“都天庙会”的场景。1942年4月的都天庙会由各行各业的十余万人组成十里长的赛会队伍,从当天拂晓开始,用上午大半天时间,绕行在镇江城里城外的主要马路。从照片中可以看到,队伍尾声,两条黄色、白色的大龙由南向北向四牌楼、大西路游去,还有一顶方形“香亭”,暂停在解放路大市口北段八叉巷口两宜斋碑帖装池店门前的马路“歇脚”。徐大奎当年12岁,坐在家门口路边的高凳上,父母陪他在高凳边看庙会。街上的大人、小孩,皆身着长袍衫,这也是当时的特征,还有一名着武装绑腿的警察在维持治安,庙会盛况可见一斑。

对都天庙会当年这一盛况,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会员王礼刚认为,都天庙会虽已成为历史陈迹,但发掘其之所以能风行一个多世纪、且在镇江尤盛的缘由,是与当时镇江经济繁荣、百业兴旺而且本地具有码头文化特色分不开的,两方面的叠加效应促成了这一现象,而它反过来它又客观上增加了当年镇江经济的活力,这样的一笔不俗的历史,或可成为当年“富镇江”的一个历史注解。(全媒体记者 竺捷 文/图)

编辑:陈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