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树高
早几天,在家整理旧书,无意间在一本发黄的笔记本里发现一张票面叁斤的全国粮票。这是我当年两三天的口粮呀,我怎么把这张粮票遗忘在笔记本子里了。
经过一番回忆,想起来了,那是1979年年初,我从淮阴带兵回部队后,把节省下的粮票放在当时用的笔记本里了。事隔近40年了,这张票证又呈现在我的面前,那些用粮票吃饭的日子又历历在目。使用粮票买米买面买食品,对90后的年轻人恐怕是闻所未闻的稀奇事。他们哪里知道,改革开放前粮食紧张计划供应,到哪儿吃饭都要粮票,没有粮票钱再多也没用,照样买不到食物,粮票成了购买食品的必须票证。
粮票又分多种,有地方粮票和全国粮票之分。地方粮票只能在当地使用,别的地方就不能使用,只有全国粮票是通用票据,全国各地都好用。我出生在农村,农村人没有粮票也不用粮票。粮食由生产队根据人口和劳力分配,只有城镇户口的人才会每月领取定量粮票。我记得,1964年“四清工作队”吃住在我家,他们每个月都按照规定付给我母亲江苏粮票,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粮票。我用粮票是到部队后,外出集训或开会,不在连队食堂吃饭,退伙时才发给当地的粮票。
记得最清楚的是在1978年底,部队抽调我到江苏淮阴地区和徐州地区接兵,我是带着全国粮票来的。那时在有的地方,粮食已不是十分紧张了。我从南京坐汽车去淮阴,途经安徽天长县一个小镇停留时,我们几个带兵的干部下车看到路边有油条和烧饼,询问价格,小贩说油条1角,烧饼8分,如果没有粮票要多加一分钱。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在外面用钱可以买到食品,这印象至今没忘。
结婚后,爱人每月只有28斤粮票,一天一斤还不到。在那个年代,油水极其不足,主食吃得比较多。稍不注意就吃超支了,每个月的粮票总是计算着吃。我因是部队机关干部,每月也只有35斤粮票。我们每个机关干部都是计划好了再用餐,以防止吃超了粮票不够用。好在部队机关的食堂伙食还比较好,每天我只需9两就可以了,一月下来还能节省几斤粮票。我把节省下来的粮票,找老乡司务长兑换成全国粮票带回来,慢慢地我们就有一些机动的粮票了。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粮票可是生存的重要票据啊。
爱人在生孩子之前就慢慢地节省粮票,她说要防止家里人来,没有粮票吃不到东西。我爱人和我都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我们非常清楚那没有吃的苦难日子是什么滋味。所以,爱人从来舍不得乱花一两粮票。看到她十分节俭的生活,我告诉她,我每月可以节省几斤粮票,家里来人足够用了。你现在怀孕在身,不能营养不良,对孩子生长不好。尽管这样,爱人还是十分节约。直到我从部队转业回来,爱人已攒到300多斤粮票了。到了90年代初期,有苏北人在家属区门口用粮票换鸡蛋换鸭蛋,我们也开始逐步用少量的粮票兑换鸡蛋鸭蛋,以改善当时的生活。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农业连续几年丰收,粮食问题基本解决。1993年,国家开始在全国城乡取消所有粮票以及各种票证,人们使用多年的粮票、油票、布票、豆腐票、肉票、烟票等,一切票证失去功能。市场上购买所有商品,无论是吃穿用全用人民币,只要有钱就行。这一巨大变化,也极大地方便了城乡所有民众。以至于后来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物质不断地丰富,商店和超市的物资越来越丰盛,粮票和所有票据早已被人们淡忘了。
今天,我又看到这遗留下的粮票,让我不得不回想起那使用粮票的年代,想起改革开放前人们生活的艰辛,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现在条件好了,我们每个人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编辑 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