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四川省宜宾市,这里地处长江干流的起点,岷江和金沙江在此汇合。
贵州省习水县,14岁的应杰在红军四渡赤水一渡渡口旁。 他在这里长大。
中国青年报赵 迪 | 摄影
中国青年报郑燕峰 | 写文
长江在上游有不同的称谓。
从巴塘河口到四川宜宾,因河道淘出沙金,而被叫成金沙江。从宜宾到湖北宜昌,长江流经川渝地区,民间称为川江。
地处孕育出人类几大农耕文明的神奇的北纬30°,长江得大自然眷顾,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使这条水域蕴藏全国1/3的水资源、3/5的水能资源。
云南省丽江市龙蟠乡三股水,一位身着纳西族服装的女士。
云南省水富县金沙江畔,53岁的当地人潘静在热身。她从小坚持每天早上来这里游泳。
重庆市万州区,一名小朋友在高温中穿过降温水雾。
云南省丽江古城,一家酒吧门外。
四川省泸州市的一家火锅店里,店老板和三个孩子。
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县,长江上游金沙江畔,市民在水中纳凉。金沙江、横江、长江三江在水富交汇。
重庆市万州区,长江边等待乘船的市民。虽然有跨江大桥,许多市民选择乘坐渡轮过江。
贵州省茅台镇一家知名白酒厂,工人封装酒瓶。茅台、五粮液、国窖等数千家酒企聚集在赤水河沿岸。
贵州省赤水大瀑布。
贵州省赤水市小水口污水处理厂。为保护赤水河,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共同出资设立赤水河流域水环境横向补偿资金。
长江流域重庆段。
四川省宜宾市,长江边的游泳池。
重庆市万州区三峡移民纪念馆。
人和自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这是金沙江畔世代生活的纳西族人的一句古训。13岁成人礼上,纳西少年要围上一条红色腰带,上面绣着的纳西文图案表示“玉龙雪山做枕头,金沙江做腰带。”
金沙江原本沿着横断山区一路向南,却在云南石鼓镇突然转向东北,绕出“长江第一弯”,冲出虎跳峡,开始东流奔海。在三江口,它再次转向南流,又绕出一个大弯,此后一路向东。
大江至此,有座美丽的城市丽江。金沙江流经丽江615公里,占金沙江总长的四分之一。纳西族人在此定居。亲水爱江,生态为根。纳西族接待员王贞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就是“不能往河水里吐口水,花草不能随便摘”。
丽江人从上世纪60年代就在江边种柳,如今350万株金沙江柳林让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超过68%。
丽江古城有多处天然泉眼修建的三眼井,第一眼用于饮用,井满溢出的水流入第二眼井,此井用于洗菜,再溢出的水流入第三眼,此井为洗衣处,充分利用了水的净化功能。
丽江人爱花爱干净。为了保护环境,古城景区如今限流,每天还有300人从早到晚擦地打扫。
“好像水富人离不开这条江。”在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县开牛肉馆的卢三,光着膀子,躺在金沙江边的藤椅上,把玩着一串三眼菩提。已经是深夜子时,他放下茶杯,说了句“走咯”,哼着歌拾级而去。
金沙江奔流至滇东北与川南接壤处,横江注入。大江至此,有城名水富。水富港也是长江第一个可以通航的港口。咆哮的金沙江是水电开发的重要流域。随着单机容量世界第一的向家坝水电站发电,溪洛渡电站开始蓄水,在水富,金沙江变得和缓起来。
茶社老板罗启忠同样光着膀子,用刀扒棕榈树的籽,“水富人的生活就是这样,有事忙事,没事江边一坐。”47岁的罗启忠在江边开茶社正好20年,“一天在江里泡三遍,舒服!”这里最低消费一杯绿茶5元钱,不喝茶只是坐在江边涤足去暑、吹吹牛的,老罗也会提供躺椅。
两江交汇多名城。一路向东,岷江与长江交汇,有了宜宾;沱江和长江约会,有了泸州;嘉陵江与长江相遇,有了重庆。武汉、岳阳、九江、荆州、芜湖、镇江等等也都是支流与长江挽手的地方。
宜宾、泸州,大江至此,美酒飘香。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这得益于长江支流赤水河独特的生态环境。长江上游支流纵横,赤水河是唯一没有筑坝蓄水、生态保护完好的支流。
赤水河流域受地形影响,有着独特的温和湿润气候,雨热同季,土壤丰沃,水净味美,成为窖泥中微生物生长繁衍最恰当的生态环境。茅台、郎酒、泸州老窖、五粮液、习酒等名酒集聚这里,赤水河成为美酒河。
除了美酒,赤水河沿线竹林、茶海随县可见。赤水丹霞大瀑布是长江水系上最大的瀑布,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唯一的“侏罗纪公园”,还有蜀南竹海,翠屏覆丹岩,绵延500多个山丘。川黔两省因此兴起生态立身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和超高人气的康养旅游。
川江水系庞大,水量是金沙江的3倍。在川江出口,终于耸立起三峡大坝。
大江至此,高峡出平湖。万州因万川必汇而得名,作为川东门户,这里江面最宽处达2公里。市民最爱品江景、吹江风,甚至有人弃桥不走,喜欢乘坐渡轮过江上班。
城市伴水而生,护江自是本分。2003年6月13日,三峡工程二期135米水位蓄水后第3天,万州就成立了三峡库区第一支清漂队,打捞江上漂浮物。
在重庆云阳县双江镇老街关塘口处,有一口回水井,以浸渗的长江水为直接饮用水源。关塘井有碑,刻八字“禁正塘水,不准污秽”。这是清道光19年县衙县令发的不得污染长江水的告示。该碑是迄今为止三峡库区发现的保护长江水环境的最早记录。
巫山巫峡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合。千里川江有距今204万年的巫山人,如今有着2280年历史的巫山老县城淹没在水下80米。整个三峡工程移民131万人,这里的人会告诉游客“水上水下都是我的家”。
船过三峡大坝,回望上游,江水波澜,两岸青山。
来源: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编辑:赵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