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丹徒尹恭保生平与著述事略

2018-07-27 11:30

□ 王 勇

尹恭保(1849—1902),字彦孙,又字仰衡,镇江丹徒人。清同治九年(1870)庚午科举人。后四次赴京城参加会试皆落第,供职为内阁中书,后由内阁中书截取同知,分发广东,改知府。

光绪十年(1884),法国军队侵扰越南。越南原为清朝藩属,慈禧下诏向越南派兵,中法战争爆发,两广总督张之洞派尹恭保奔赴前线,尹恭保短衣跨马驱驰于各军间,考察形势,议论军务,深得提督冯子材的信任,后在冯子材的领导下,清兵终于取得晚清历史上唯一的对外军事胜利“镇南关大捷”(或称“谅山大捷”),导致法国总理茹费理内阁倒台。次年,张之洞又派尹恭保偕邓承修赴钦州镇南关(今友谊关)与法方共同勘查、议定中越边界,尹、邓二人据理争回界线,立勘界碑。钦州人士大为称颂。尹恭保因功加三品衔。

光绪十四年,尹恭保代署雷州知府,后改署韶州知府,任职有政声。不久,尹恭保升为广西道员,改官广西会办营务处,督兵入山剿匪,因染瘴疾卒于军中。光绪二十八年秋七月丙寅,光绪帝下诏“照军营积劳病故例优恤”,议赠太常寺卿。尹恭保游历甚广,工诗词。著有《抱厀山房诗文稿》(含诗稿、散体文、骈体文、骈体文续稿、酬酢文)《抱厀山房近体诗稿》《江东词稿》《尚书琐记》《援越纪实》等。

尹恭保文名早著,深得同治帝师之一林天龄赏识。同治九年,林天龄(字受恒,又字锡三)出任江南乡试副考官,阅卷时对尹恭保的诗文颇为激赏,初定为第一,后正考官定评时改为第六。林天龄作为尹恭保的座师,对尹氏深为器重,曾将其比作清代“江右三大家”之蒋士铨(字苕生,号藏园),而自比为蒋氏之师金德瑛(字汝白,号桧门)。金德瑛为乾隆元年(1736)状元,乾隆十年,金氏督学江西,读蒋士铨诗卷,慨叹道“喧啾百鸟群,见此孤凤凰,将来未可量”,又作诗称赞道:“蒋生下笔妙天下,万马喑避骅骝前。……老夫搜罗士如鲫,得尔少隽喜成颠。”金德瑛将蒋氏比作百鸟之王“凤凰”、千里马“骅骝”,对发现难得的人才倍感欣喜。其后,蒋士铨从学于金德瑛,游历江西各地,广交名士,诗名更著。但是,遗憾的是,蒋氏三次进京参加会试都未中,直到第四次才中进士。而尹恭保更加不幸,中举后四次赴京应会试皆落第,于是放弃科考。尹恭保《检旧作有林锡三座师手书评语,泫然久之,如蒋苕生之于金桧门也》:“我岂藏园匹,公真似桧门。……平生期不愧,持此答师恩。”诗中,尹恭保感愧于林天龄的期许与知遇,虽然林师可比于桧门(金德瑛),但自己远不及藏园(蒋士铨),虽然没才能继承恩师的衣钵,然而自己仍会以“不愧”之心来待人处事。林天龄去世后,尹恭保又作《哭林锡三座师》诗表达对林师知遇之恩的感念。

尹恭保一生足迹遍及江浙、京津、两广,与近代很多名人张之洞、左宗棠、李鸿章、冯子材、沈葆桢、丁日昌等时有往来。尹氏《抱厀山房诗稿》刊成后,江西进士华祝三在序中评价尹氏“能合汉魏人之长,兼初盛唐人之律”,正所谓诗人不幸诗歌幸,尹恭保将自己的迈往不群之气概、牢骚哀怨之情思融入诗歌,使其诗言近旨远,弦外有音。体仁阁大学士全庆序称:“天之厄仰衡也,其将降以大任而故啬其遇耶?抑忌其才而故啬其遇耶?”全庆感慨尹氏之不遇不知是上天给予的磨砺还是因嫉妒而故意阻隔,同时,全氏还将尹氏与唐代诗人李商隐、杜牧、清代诗人吴伟业相比拟。沈葆桢评价尹氏“振笔直书胸中嵚崎磊落之气,自然不可遏抑”,丁日昌则评价称“风流不落正始后,诗卷长留天地间”,正始为三国魏齐王曹芳的年号,时“竹林七贤”兴于文坛,丁日昌认为尹氏诗不输魏晋风流。尹氏诗中,最有特色的诗是,反映近代历史风貌的诗歌,如《过香港》《过虎门忆林文忠公(则徐)旧事》等,正是这些诗为尹氏诗赢得“诗史”之名。

尹恭保的词作主要保存在《江东词稿》中。清末张德瀛在《词徵》中评价称:“尹仰衡(恭保)词,如易水作歌,忽闻变徵。”战国末期,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在易水上饯行之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为变徵之声,慷慨悲壮,士皆垂泪。尹氏《忆旧游·游焦山》词中“看江天万里,使船如马,帆破长空。”“正惊起蛟鼉,黑风倒卷,吹下金钟。”“浮踪笑此生,作客天涯。”数语也可稍见其词风之端倪。

尹恭保诗歌题材广泛,既有魏晋风概,又有近代诗史特色,骈体文富有六朝韵致,而散体文章则主张经世致用,能够一定程度反映晚清的历史风貌。如《闽寇纪略跋》《上督师左侯相》《钦州越南分界辨》《拟平西域碑》等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编辑 :花蕾

56

□ 王 勇

尹恭保(1849—1902),字彦孙,又字仰衡,镇江丹徒人。清同治九年(1870)庚午科举人。后四次赴京城参加会试皆落第,供职为内阁中书,后由内阁中书截取同知,分发广东,改知府。

光绪十年(1884),法国军队侵扰越南。越南原为清朝藩属,慈禧下诏向越南派兵,中法战争爆发,两广总督张之洞派尹恭保奔赴前线,尹恭保短衣跨马驱驰于各军间,考察形势,议论军务,深得提督冯子材的信任,后在冯子材的领导下,清兵终于取得晚清历史上唯一的对外军事胜利“镇南关大捷”(或称“谅山大捷”),导致法国总理茹费理内阁倒台。次年,张之洞又派尹恭保偕邓承修赴钦州镇南关(今友谊关)与法方共同勘查、议定中越边界,尹、邓二人据理争回界线,立勘界碑。钦州人士大为称颂。尹恭保因功加三品衔。

光绪十四年,尹恭保代署雷州知府,后改署韶州知府,任职有政声。不久,尹恭保升为广西道员,改官广西会办营务处,督兵入山剿匪,因染瘴疾卒于军中。光绪二十八年秋七月丙寅,光绪帝下诏“照军营积劳病故例优恤”,议赠太常寺卿。尹恭保游历甚广,工诗词。著有《抱厀山房诗文稿》(含诗稿、散体文、骈体文、骈体文续稿、酬酢文)《抱厀山房近体诗稿》《江东词稿》《尚书琐记》《援越纪实》等。

尹恭保文名早著,深得同治帝师之一林天龄赏识。同治九年,林天龄(字受恒,又字锡三)出任江南乡试副考官,阅卷时对尹恭保的诗文颇为激赏,初定为第一,后正考官定评时改为第六。林天龄作为尹恭保的座师,对尹氏深为器重,曾将其比作清代“江右三大家”之蒋士铨(字苕生,号藏园),而自比为蒋氏之师金德瑛(字汝白,号桧门)。金德瑛为乾隆元年(1736)状元,乾隆十年,金氏督学江西,读蒋士铨诗卷,慨叹道“喧啾百鸟群,见此孤凤凰,将来未可量”,又作诗称赞道:“蒋生下笔妙天下,万马喑避骅骝前。……老夫搜罗士如鲫,得尔少隽喜成颠。”金德瑛将蒋氏比作百鸟之王“凤凰”、千里马“骅骝”,对发现难得的人才倍感欣喜。其后,蒋士铨从学于金德瑛,游历江西各地,广交名士,诗名更著。但是,遗憾的是,蒋氏三次进京参加会试都未中,直到第四次才中进士。而尹恭保更加不幸,中举后四次赴京应会试皆落第,于是放弃科考。尹恭保《检旧作有林锡三座师手书评语,泫然久之,如蒋苕生之于金桧门也》:“我岂藏园匹,公真似桧门。……平生期不愧,持此答师恩。”诗中,尹恭保感愧于林天龄的期许与知遇,虽然林师可比于桧门(金德瑛),但自己远不及藏园(蒋士铨),虽然没才能继承恩师的衣钵,然而自己仍会以“不愧”之心来待人处事。林天龄去世后,尹恭保又作《哭林锡三座师》诗表达对林师知遇之恩的感念。

尹恭保一生足迹遍及江浙、京津、两广,与近代很多名人张之洞、左宗棠、李鸿章、冯子材、沈葆桢、丁日昌等时有往来。尹氏《抱厀山房诗稿》刊成后,江西进士华祝三在序中评价尹氏“能合汉魏人之长,兼初盛唐人之律”,正所谓诗人不幸诗歌幸,尹恭保将自己的迈往不群之气概、牢骚哀怨之情思融入诗歌,使其诗言近旨远,弦外有音。体仁阁大学士全庆序称:“天之厄仰衡也,其将降以大任而故啬其遇耶?抑忌其才而故啬其遇耶?”全庆感慨尹氏之不遇不知是上天给予的磨砺还是因嫉妒而故意阻隔,同时,全氏还将尹氏与唐代诗人李商隐、杜牧、清代诗人吴伟业相比拟。沈葆桢评价尹氏“振笔直书胸中嵚崎磊落之气,自然不可遏抑”,丁日昌则评价称“风流不落正始后,诗卷长留天地间”,正始为三国魏齐王曹芳的年号,时“竹林七贤”兴于文坛,丁日昌认为尹氏诗不输魏晋风流。尹氏诗中,最有特色的诗是,反映近代历史风貌的诗歌,如《过香港》《过虎门忆林文忠公(则徐)旧事》等,正是这些诗为尹氏诗赢得“诗史”之名。

尹恭保的词作主要保存在《江东词稿》中。清末张德瀛在《词徵》中评价称:“尹仰衡(恭保)词,如易水作歌,忽闻变徵。”战国末期,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在易水上饯行之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为变徵之声,慷慨悲壮,士皆垂泪。尹氏《忆旧游·游焦山》词中“看江天万里,使船如马,帆破长空。”“正惊起蛟鼉,黑风倒卷,吹下金钟。”“浮踪笑此生,作客天涯。”数语也可稍见其词风之端倪。

尹恭保诗歌题材广泛,既有魏晋风概,又有近代诗史特色,骈体文富有六朝韵致,而散体文章则主张经世致用,能够一定程度反映晚清的历史风貌。如《闽寇纪略跋》《上督师左侯相》《钦州越南分界辨》《拟平西域碑》等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编辑 :花蕾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