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雕花门楼下的“与时间赛跑”

2018-07-20 14:51

今日镇江讯   持续高温,位于镇江新区姚桥镇的古民居“乐善堂”修缮工作暂停。可是,年过七旬的姚剑华闲不住,屋前屋后找零活干,老伴看了很揪心。作为当地的文保员,老人希望眼前这片承载历史的古建筑,能尽快恢复原貌;作为姚氏子孙,他希望子孙后代能有一处寄托乡愁的场所。

其实,如此分秒必争,甚至忧心忡忡,姚剑华有自己的“害怕”。

2015年初,爱好“旧东西”的姚剑华,受到了来自当地主要领导的重托。“我们姚桥一带有很多古民居,都符合‘200年以上历史’‘做过公益事业’‘出过名人’三个修旧条件,所以政府委托我来办这件事,能修的都修!”当过兵的姚剑华,将嘱托视如山重,“这么分秒必争,我是害怕辜负了重托。”当年,通过申请专项资金、募集公益金等方式,姚剑华启动了“种德堂”的修旧工程,重建了老宅的第一进、修建了第二进。

雕花门楼、青砖风火墙、明代古井……如今,眼前的老宅已颇具“一眼望百年”的韵味。而因不解修旧“用意”曾阻止工程进展的村民,也对姚剑华竖起了大拇指。“实际上,让村民服气的,不仅是他让老宅子恢复了生机,还有他的‘姚氏工作法’。”当过村支部书记的姚洪保说,为了协调古民居修建过程中的矛盾,姚剑华请来85岁的他和镇上历任村支部书记,组成“说服团”,一家家做工作。

而“眼尖”的村民还发现,用来修建“种德堂”部分砖瓦,来自多年前的“大拆迁”。原来,因城市发展需要,镇江新区的不少老房子被纳入拆迁范围,姚剑华就每天骑着自行车在废墟里寻找“古迹”,“砖雕、木刻、砖瓦,都是那时候找回来的,希望有一天能派上用场。”老人坦言,他心中早就埋下了“修旧如旧”的念头。采访中,他还向记者展示了长久以来珍藏的宝贝——100多份古代契约,最早的一份距今已近400年。因此,姚剑华打算在修好后的“乐善堂”中,设置一间古代契约陈列室。

“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做,‘乐善堂’还没修好,砖雕、木刻的拓片集还没有出版,不知道来不来得及!”姚剑华的“第二怕”不无来由。

今年初,在“乐善堂”修建现场帮工时,老人突然大口吐血,昏迷了三天三夜才苏醒,随后接受了胃癌中晚期全切除手术,直到3月份才出院。“不知生死!”不顾家人和朋友反对,一身病痛的姚剑华,依然痴迷于自己的“文保事业”,筹资金、调矛盾……唯一不同的是,他开始提醒自己,“要与时间赛跑”。

“我们润东姚氏的‘乐善堂’,坐落在姚桥古集镇的水陆码头交汇处,清朝乾隆五十年古宅初建,距今已有232年的历史,开过大药房、油坊,新中国成立之初还设过文化站,20世纪60年代是姚桥乡政府,门楼里还出过一段‘抗战四壮士’的故事。”对于老宅的过往,老人如数家珍。目前,为12户姚氏子孙所有的“乐善堂”,已通过合并、收购、代建等方式理清了产权,交由姚剑华代为修建,修建资金则以自筹为主。(全媒体记者 朱婕)

编辑:陈路

59

今日镇江讯   持续高温,位于镇江新区姚桥镇的古民居“乐善堂”修缮工作暂停。可是,年过七旬的姚剑华闲不住,屋前屋后找零活干,老伴看了很揪心。作为当地的文保员,老人希望眼前这片承载历史的古建筑,能尽快恢复原貌;作为姚氏子孙,他希望子孙后代能有一处寄托乡愁的场所。

其实,如此分秒必争,甚至忧心忡忡,姚剑华有自己的“害怕”。

2015年初,爱好“旧东西”的姚剑华,受到了来自当地主要领导的重托。“我们姚桥一带有很多古民居,都符合‘200年以上历史’‘做过公益事业’‘出过名人’三个修旧条件,所以政府委托我来办这件事,能修的都修!”当过兵的姚剑华,将嘱托视如山重,“这么分秒必争,我是害怕辜负了重托。”当年,通过申请专项资金、募集公益金等方式,姚剑华启动了“种德堂”的修旧工程,重建了老宅的第一进、修建了第二进。

雕花门楼、青砖风火墙、明代古井……如今,眼前的老宅已颇具“一眼望百年”的韵味。而因不解修旧“用意”曾阻止工程进展的村民,也对姚剑华竖起了大拇指。“实际上,让村民服气的,不仅是他让老宅子恢复了生机,还有他的‘姚氏工作法’。”当过村支部书记的姚洪保说,为了协调古民居修建过程中的矛盾,姚剑华请来85岁的他和镇上历任村支部书记,组成“说服团”,一家家做工作。

而“眼尖”的村民还发现,用来修建“种德堂”部分砖瓦,来自多年前的“大拆迁”。原来,因城市发展需要,镇江新区的不少老房子被纳入拆迁范围,姚剑华就每天骑着自行车在废墟里寻找“古迹”,“砖雕、木刻、砖瓦,都是那时候找回来的,希望有一天能派上用场。”老人坦言,他心中早就埋下了“修旧如旧”的念头。采访中,他还向记者展示了长久以来珍藏的宝贝——100多份古代契约,最早的一份距今已近400年。因此,姚剑华打算在修好后的“乐善堂”中,设置一间古代契约陈列室。

“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做,‘乐善堂’还没修好,砖雕、木刻的拓片集还没有出版,不知道来不来得及!”姚剑华的“第二怕”不无来由。

今年初,在“乐善堂”修建现场帮工时,老人突然大口吐血,昏迷了三天三夜才苏醒,随后接受了胃癌中晚期全切除手术,直到3月份才出院。“不知生死!”不顾家人和朋友反对,一身病痛的姚剑华,依然痴迷于自己的“文保事业”,筹资金、调矛盾……唯一不同的是,他开始提醒自己,“要与时间赛跑”。

“我们润东姚氏的‘乐善堂’,坐落在姚桥古集镇的水陆码头交汇处,清朝乾隆五十年古宅初建,距今已有232年的历史,开过大药房、油坊,新中国成立之初还设过文化站,20世纪60年代是姚桥乡政府,门楼里还出过一段‘抗战四壮士’的故事。”对于老宅的过往,老人如数家珍。目前,为12户姚氏子孙所有的“乐善堂”,已通过合并、收购、代建等方式理清了产权,交由姚剑华代为修建,修建资金则以自筹为主。(全媒体记者 朱婕)

编辑:陈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