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金山街道:创新“四同”基层治理 打造“五有”温暖迎江

2023-10-31 20:41 今日镇江  

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孙晨飞 通讯员 陈俊武 韩晨璐)润州区金山街道迎江路中心社区位于老城区,社区基础设施薄弱,老年人占总人口约60%,弱势群体集中,而资源相对匮乏。面对老城区这一系列问题,社区保持迎难而上的态势,积极探索和创新城市基层治理工作,通过党建引领,不断汇聚共建共治单位,发挥社会团队志愿服务作用,实现“同建、同享、同治、同维”的基层社区治理新格局,在老城涅槃中打造有初心、有磁力、有智慧、有色彩、有温度的新迎江。

鱼巷社区改造走出“共建共治”之路

今年年初,社区鱼巷片区被纳入镇江市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计划。鱼巷片区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年久失修,存在各类安全隐患,且生活基础设施缺乏,居民生活不便利。

自鱼巷片区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后,社区在“老邻居”议事平台开展集中座谈,广泛宣传政策,组织居民代表去已改造好的小区参观,居民们纷纷表示会支持该项工作。通过现场议事,居民们群策群力,共同选址,与社区志愿者一起搭建了一个简易临时停车棚,社区党委通过收集意见、找矛盾点、开会协商、入户做工作等方式,逐一破解拆违难题。针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民生问题,社区多次邀请区政协等相关部门和区人大代表、群众代表进行协调共治,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共同为鱼巷片区的改造努力。

鱼巷片区老旧小区改造以加大基层治理为切入点,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过程参与,由以前的“你办我看”变为现在的“互商共办”,走出了一条老旧小区改造的共建共治之路。

十八进小区自治破解“三无小区”难题

社区十八进小区是开放式小区,没有专业的物业管理,一直是社区治理的难点。社区党委以“党建引领、共建融合”为统揽,创新成立小区自治管理小组,大力推行“红色物业”管理,破解了无专业物业、无大修基金、无业主委员会“三无小区”的治理难题。

社区经过圆桌议事会研究,决定在小区内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楼栋长”三级组织体系,每栋楼推选出红色楼栋长即红色管家参与到楼栋自治工作,定期开展日常走访,在楼栋内担负政策宣传员、民情信息员、文明引导员、安全巡查员等职责,真正做到“自己人”零距离服务自家楼栋人。社区积极推动党建联盟发挥作用,十八进党支部陆续与5家机关党组织签订联盟协议,每个月召开一次党建联盟联席会,根据红色管家提出的各类实际民生问题,迅速转交办结,截至目前党建联盟单位共为十八进小区解决难题12件,获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特色志愿者服务队传递“温暖迎江”温度

社区将治理工作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高度融合,积极举荐退役军人担任网格长和网格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社区志愿服务。社区组建了一支由30名退役军人组成的“老班长”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下设老兵宣讲团、老兵调解团、老兵工吧、护河队。这支服务队穿梭在小区楼栋间,劝阻不文明行为、化解矛盾纠纷、宣传政策法规,在工作和服务中传递“正”能量、彰显“军”风采。

社区的“爱心辅教”班已经开办了21个年头,为困难家庭学生提供义务辅教的服务。“爱心辅教”班的老师是由退休教师、党员和大学生组成的32位爱心志愿服务者组成。平时每周日上午,暑假期间周三、周日上午在社区准时开课,目前受益小学至高中学生已超过10万人次。

在社区,类似这样的志愿服务队还有很多,每个月都会开展2—3次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努力做到“群众的呼声在哪里,志愿服务的绣花针就落在哪里”,用一股股暖流传递着“温暖迎江”的温度。

编辑:缪小兵

审核:高新

195

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孙晨飞 通讯员 陈俊武 韩晨璐)润州区金山街道迎江路中心社区位于老城区,社区基础设施薄弱,老年人占总人口约60%,弱势群体集中,而资源相对匮乏。面对老城区这一系列问题,社区保持迎难而上的态势,积极探索和创新城市基层治理工作,通过党建引领,不断汇聚共建共治单位,发挥社会团队志愿服务作用,实现“同建、同享、同治、同维”的基层社区治理新格局,在老城涅槃中打造有初心、有磁力、有智慧、有色彩、有温度的新迎江。

鱼巷社区改造走出“共建共治”之路

今年年初,社区鱼巷片区被纳入镇江市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计划。鱼巷片区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年久失修,存在各类安全隐患,且生活基础设施缺乏,居民生活不便利。

自鱼巷片区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后,社区在“老邻居”议事平台开展集中座谈,广泛宣传政策,组织居民代表去已改造好的小区参观,居民们纷纷表示会支持该项工作。通过现场议事,居民们群策群力,共同选址,与社区志愿者一起搭建了一个简易临时停车棚,社区党委通过收集意见、找矛盾点、开会协商、入户做工作等方式,逐一破解拆违难题。针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民生问题,社区多次邀请区政协等相关部门和区人大代表、群众代表进行协调共治,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共同为鱼巷片区的改造努力。

鱼巷片区老旧小区改造以加大基层治理为切入点,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过程参与,由以前的“你办我看”变为现在的“互商共办”,走出了一条老旧小区改造的共建共治之路。

十八进小区自治破解“三无小区”难题

社区十八进小区是开放式小区,没有专业的物业管理,一直是社区治理的难点。社区党委以“党建引领、共建融合”为统揽,创新成立小区自治管理小组,大力推行“红色物业”管理,破解了无专业物业、无大修基金、无业主委员会“三无小区”的治理难题。

社区经过圆桌议事会研究,决定在小区内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楼栋长”三级组织体系,每栋楼推选出红色楼栋长即红色管家参与到楼栋自治工作,定期开展日常走访,在楼栋内担负政策宣传员、民情信息员、文明引导员、安全巡查员等职责,真正做到“自己人”零距离服务自家楼栋人。社区积极推动党建联盟发挥作用,十八进党支部陆续与5家机关党组织签订联盟协议,每个月召开一次党建联盟联席会,根据红色管家提出的各类实际民生问题,迅速转交办结,截至目前党建联盟单位共为十八进小区解决难题12件,获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特色志愿者服务队传递“温暖迎江”温度

社区将治理工作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高度融合,积极举荐退役军人担任网格长和网格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社区志愿服务。社区组建了一支由30名退役军人组成的“老班长”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下设老兵宣讲团、老兵调解团、老兵工吧、护河队。这支服务队穿梭在小区楼栋间,劝阻不文明行为、化解矛盾纠纷、宣传政策法规,在工作和服务中传递“正”能量、彰显“军”风采。

社区的“爱心辅教”班已经开办了21个年头,为困难家庭学生提供义务辅教的服务。“爱心辅教”班的老师是由退休教师、党员和大学生组成的32位爱心志愿服务者组成。平时每周日上午,暑假期间周三、周日上午在社区准时开课,目前受益小学至高中学生已超过10万人次。

在社区,类似这样的志愿服务队还有很多,每个月都会开展2—3次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努力做到“群众的呼声在哪里,志愿服务的绣花针就落在哪里”,用一股股暖流传递着“温暖迎江”的温度。

编辑:缪小兵

审核:高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