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朱美娜)眼下正是水稻收割的金秋时节,让更多人吃上“有米油”的大米!10月28日,助产“米油”的低温干燥新技术改造开机仪式,在中国农科院万建民院士万亩示范基地南京淳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烘干中心举行。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参加开机仪式。
近年来,我国水稻品种不断改良,产量增加,但吃起来渣渣糙糙,食味感差,没有小时候常见的“米油”,失去了原来的口味和营养价值。开机现场,亚夫工作室成员、位于扬中的江苏华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童忠林介绍,大米口感差、营养流失,是因为烘干环节出了问题。
目前,稻米烘干工艺主要采用燃油、燃煤、秸秆煤粉块为能源进行高温闷热烘干,普遍温度55℃-75℃。由此,致使稻米呈糊熟状态,爆腰率高,出米率下降,一个月后淀粉变性变硬,易霉变难仓储。
在赵亚夫关心和支持下,亚夫工作室团队致力于低温干燥工艺的研发、创新。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经不断试验、总结、改进,成功研发出以新型空气能水循环热泵为基础的低温干燥新技术。该技术制定标准1项,技术操作规范1项,申请专利2项。
童忠林告诉记者,这一创新技术采用低温干燥工艺,接近自然干燥,出米率提高3-5个百分点,减小了米珍油等营养物质的损失,由此提升了米饭的食味感。并且,新技术采用大风量有氧透气干燥,风量比传统烘干机大,确保稻谷降水率达0.7-0.8%/h,而用热泵制取热水进行供热,能效比达到3.0,性能稳定,零污染、零排放,以江苏省约4.5万台烘干机估算,如果全部完成技术改造,全省年减少碳排放100万吨。
同时,其干燥成本比普通烘干机降低5-8分钱/斤,农民综合增收150-200元/亩。
值得一提的是,改造后的新技术,对提升种子活力和发芽率也有新突破,精准控制种子温度28℃-30℃,每小时降水率0.7%-0.8%,智能化程度高,干燥成本低。这一情境,可着力提升种子活力、发芽率、壮苗率。
“藏粮于技”。会上,农业农村部绿办、江苏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江苏省种业协会等相关专家进行了广泛交流论证,一致认为新型低温干燥技术使用科学、效果显著。为此,专家建议加快推广这一新技术,为提升种子活力,让更多人吃上“有米油”的优质大米,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再创新功。
编辑:卞婷婷
审核:解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