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镇江文化 | 镇江知府辛弃疾:京口北固亭上的千古绝唱

2023-10-30 00:37 今日镇江  

□ 马彦如 张剑

镇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3000年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追溯历史,能和镇江相匹配的历史名人,辛弃疾必然是最恰当的人选之一。

上马能杀贼、下马能安民、提笔能写诗,辛弃疾是宋代存词最多的词人,但他并非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而是一位满怀报国热情、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人物。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出生在金国统治下的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南宋豪放派词人、抗金将领。他的祖父辛赞是金国亳州谯县令,却时刻不忘自己曾是大宋子民,深受祖父爱国情操及抗敌复仇思想的良好影响,辛弃疾从小就立下了报效南宋、恢复失地的理想。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济南府农民耿京聚众20万抗金,辛弃疾在济南附近的群山之中,组织两千多人的反金义军,隶属耿京,任演掌书记,此后,他正式归宋抗金。

嘉泰四年(1204年)三月,南宋朝廷任命辛弃疾为镇江知府。深知镇江是南宋门户,江防重镇,素有“东南锁钥”之称,是北方抗金,收复中原的大本营,辛弃疾欣然接受了这项任命,满怀热望地打算利用这次出任的机会,一展抱负。

镇江对辛弃疾来说并不陌生,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他为联系耿京义军归宋事宣,往返经过镇江,常来曾任镇江节度使判官厅事的范邦彦家作客,南归以后,又娶了范邦彦的女儿为妻。

辛弃疾到任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规划北伐之上。他总结抗金北伐的经验,主张首先要创建一支从“沿边士丁”中招募,能够渡淮作战的新军,并赶制了一万套军装,分头在江淮招募士兵一万人。他制订了训练方案,把淮河东的山阳和准河西的安丰,分为东西两屯,每屯配备两万人扼守,对招募新兵进行“各分其屯”训练,达到“新其将帅,严其教阅,使士合而气振”。在规划北伐的同时,辛弃疾还派遣可靠人员,深入敌人心脏,侦察敌方的兵马数目、屯戍地点、将帅姓名以及仓库位置等情况,画在方尺之锦上,仔细加以分析、判断,及时、准确掌握敌情,以利作战。

在镇江知府任上,辛弃疾对镇江的文化教育亦十分关注。他接受刘宰的建议,修复了纪念范仲淹、沈括的遗迹,又指拨东乡薛村地方的官田作为学校经费。

开禧元年(1205年)暮春,辛弃疾登上北固山,凭高望远,抚今追昔,感叹时局,写下了千古绝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上阕联想到与京口相关的历史人物,抒发了怀古之情。下阕以古喻今,表达了自己老而弥坚,誓复中原的耿耿忠心。

同年,辛弃疾再登北固楼,又写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直抒胸臆:“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歌颂英雄人物的同时,反映了他渴望挥师北上,收复中原,但又壮志难酬的悲愤感情。

这两首词是辛弃疾令词中首屈一指的杰作,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芒,也成为镇江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名篇。

1205年6月,辛弃疾担任镇江知府才一年,北伐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安排妥当,南宋朝廷突然下令将辛弃疾改任隆兴知府。正欲离开镇江前往隆兴就职时,又遭到弹劾被罢免。这年7月,辛弃疾不得不离开镇江,回到老家铅山去过田园生活。在离开镇江前夕,他百感交集,登上郡宅旁的尘表亭,写下深沉含蓄的《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辛弃疾一生三隐三仕,他实现英雄理想的机会被宋王朝剥夺了,但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他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昨天的故事,被岁月覆盖,今天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1957年3月20日,毛泽东主席由南京飞往上海,当飞机飞临镇江上空时,想起辛弃疾当年在镇江写下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思绪万千的他在飞机上蘸墨挥毫书写下这首怀古名诗,以抒豪情……

编辑:缪小兵

审核:滕建锋


148

□ 马彦如 张剑

镇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3000年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追溯历史,能和镇江相匹配的历史名人,辛弃疾必然是最恰当的人选之一。

上马能杀贼、下马能安民、提笔能写诗,辛弃疾是宋代存词最多的词人,但他并非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而是一位满怀报国热情、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人物。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出生在金国统治下的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南宋豪放派词人、抗金将领。他的祖父辛赞是金国亳州谯县令,却时刻不忘自己曾是大宋子民,深受祖父爱国情操及抗敌复仇思想的良好影响,辛弃疾从小就立下了报效南宋、恢复失地的理想。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济南府农民耿京聚众20万抗金,辛弃疾在济南附近的群山之中,组织两千多人的反金义军,隶属耿京,任演掌书记,此后,他正式归宋抗金。

嘉泰四年(1204年)三月,南宋朝廷任命辛弃疾为镇江知府。深知镇江是南宋门户,江防重镇,素有“东南锁钥”之称,是北方抗金,收复中原的大本营,辛弃疾欣然接受了这项任命,满怀热望地打算利用这次出任的机会,一展抱负。

镇江对辛弃疾来说并不陌生,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他为联系耿京义军归宋事宣,往返经过镇江,常来曾任镇江节度使判官厅事的范邦彦家作客,南归以后,又娶了范邦彦的女儿为妻。

辛弃疾到任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规划北伐之上。他总结抗金北伐的经验,主张首先要创建一支从“沿边士丁”中招募,能够渡淮作战的新军,并赶制了一万套军装,分头在江淮招募士兵一万人。他制订了训练方案,把淮河东的山阳和准河西的安丰,分为东西两屯,每屯配备两万人扼守,对招募新兵进行“各分其屯”训练,达到“新其将帅,严其教阅,使士合而气振”。在规划北伐的同时,辛弃疾还派遣可靠人员,深入敌人心脏,侦察敌方的兵马数目、屯戍地点、将帅姓名以及仓库位置等情况,画在方尺之锦上,仔细加以分析、判断,及时、准确掌握敌情,以利作战。

在镇江知府任上,辛弃疾对镇江的文化教育亦十分关注。他接受刘宰的建议,修复了纪念范仲淹、沈括的遗迹,又指拨东乡薛村地方的官田作为学校经费。

开禧元年(1205年)暮春,辛弃疾登上北固山,凭高望远,抚今追昔,感叹时局,写下了千古绝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上阕联想到与京口相关的历史人物,抒发了怀古之情。下阕以古喻今,表达了自己老而弥坚,誓复中原的耿耿忠心。

同年,辛弃疾再登北固楼,又写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直抒胸臆:“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歌颂英雄人物的同时,反映了他渴望挥师北上,收复中原,但又壮志难酬的悲愤感情。

这两首词是辛弃疾令词中首屈一指的杰作,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芒,也成为镇江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名篇。

1205年6月,辛弃疾担任镇江知府才一年,北伐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安排妥当,南宋朝廷突然下令将辛弃疾改任隆兴知府。正欲离开镇江前往隆兴就职时,又遭到弹劾被罢免。这年7月,辛弃疾不得不离开镇江,回到老家铅山去过田园生活。在离开镇江前夕,他百感交集,登上郡宅旁的尘表亭,写下深沉含蓄的《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辛弃疾一生三隐三仕,他实现英雄理想的机会被宋王朝剥夺了,但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他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昨天的故事,被岁月覆盖,今天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1957年3月20日,毛泽东主席由南京飞往上海,当飞机飞临镇江上空时,想起辛弃疾当年在镇江写下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思绪万千的他在飞机上蘸墨挥毫书写下这首怀古名诗,以抒豪情……

编辑:缪小兵

审核:滕建锋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