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笪伟 通讯员 刘燕平)为积极配合高校对外语言传播教学,创新以中外双语新课标的教学模式诠释解读中华历史和文化传统,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助力高校大学生提高民族文化认同,传播中国思想及与国际的关系,增强民族自信。日前,由镇江市文广旅局主办,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合作承办的“中外比较文化视角中看民俗剪纸艺术思想”讲座在江苏科技大学外语学院教学课堂举办。
活动邀请到非遗传承人、剪纸艺术家陈秀红老师作为实践指导,口语教授由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留美博士王欢老师担任。课上,陈秀红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剪纸艺术的历史传承沿革、剪纸作品的分类及艺术特点,并在制作过程中与学生们分享了剪刻技法。同学们也聚精会神、兴趣盎然地跟着老师的教学节奏,像模像样地互动切磋着技艺,口语老师不时用英语在一旁解说。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在老师灵活的指间转动中“诞生”出新的生命。“剪生肖鸡时,可以‘锯齿纹’为羽,再抠出圆孔和框,眼睛就出来了。”“圆孔要慢慢地转着剪,锯齿纹要先开个口,然后再‘左右两刀’地连续规则性移动运剪……”陈秀红老师笑盈盈地示范着。在中英文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栩栩如生的公鸡、猴、龙等作品一会儿便跃然“手”上。尤其是《白蛇传》传说中“许仙”与“白娘子”的头像剪刻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争先恐后要尝试。“这里可以先剪两个口,然后再进行调整。”看见几位同学正举手“求救”,老师一次次地走下讲台悉心指点。寓教于乐,一张小小的红纸可以变出这么多花样,同学们在沉浸式技艺趣味实践中体味到其中的文化深意,更提升了口语交流。
据介绍,剪纸艺术是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技艺彰显着独特的魅力。将它引入外语课堂,在口语翻译教学中讲述技艺流程的同时,挖掘、提炼出中华文化符号元素,以中外比较文化的视角,达到培养学生实践体验研学的目的,通过启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技艺的兴趣,推动学生在对外传播时的准确译文。在“一带一路”全球大背景下,外语跨文化交流越来越受重视,在高校外语实践教学中抓住契机,创新融入优秀传统艺术拓展教学,可以引领学生在外语研习中鉴赏具有民族色彩的技艺,更好地肩负起传承传播祖国文化的重任,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华文化走出去。
编辑:金凯
审核:杨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