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支书的责任与情怀
——记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许爱芳
◎薛 松 苏 霖
柔和的齐耳卷发、圆润和善的面容、爽朗的嗓音,岁月在这位耳顺之年的女人身上没有留下太多痕迹,反而增添了她沉静的气质。她是同事们眼中的“铁娘子”,是村民心中的“及时雨”,也是儿子心中的“半边天”,她就是句容市华阳街道城上村党总支书记许爱芳。
许爱芳是土生土长的城上村人,从前在村里做会计、妇女主任,如今成了城上村的党总支书记。今年是她担任书记的第17年,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是冷暖自知的17年。
城上村位于句容市北部新城,下辖10个自然村,2800多人口。122省道与新句蜀路在这里交错,恒大童世界工程部坐落于此,这里是宁镇扬一体化、对接南京的“出入口”。许爱芳办公室的窗户正对着新句蜀路,看着往来飞驰而过的车辆,她眼里流出眷恋的深情。“为了这条路,流过多少汗水、多少眼泪,我的青春、生活全都在这里。”
许爱芳原本有一个美满的家庭,过着安稳而幸福的日子。天有不测风云,2001年5月,许爱芳的丈夫突然离世,这让42岁的她难以承受打击,病倒了。“吃不下、睡不着,有时哭不出来,有时情绪崩溃,感觉整个世界抛弃了我。”许爱芳至今不敢仔细回忆从前的经历,“不能回想,一回想就会止不住地流泪。”儿子还小、父母尚在,许爱芳不能倒,也不敢倒下。
“好好干工作,把儿子拉扯大,培养成才”是她最坚定的信念。从此,许爱芳收起心中的悲痛,用她的脊背撑起了儿子的整个世界。在她的办公桌抽屉里,珍藏着丈夫的一张证件照。照片中剑眉星目的丈夫永远定格在许爱芳的心中,成为她好好生活的力量。
从北部新城拆迁到恒大童世界征地工作,城上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些变化背后是不计其数的矛盾与困难。拆迁、征地是最难的工作之一,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任务就落在许爱芳身上。“拆迁征地矛盾大,家家户户的情况都不同。有人愿意拆、有人不肯拆,有人对政策不了解、有人对补偿标准有疑义,我们都要上门一一解释,的确是嘴皮子都要磨破了。”许爱芳回忆道,白天大家都忙,上门时间大多是在晚上。那时候每天吃过晚饭就出门,往往到深夜才能回来。陪着她走村入户的是一辆老旧的二八自行车,当工作做得顺利的时候,自行车吱吱呀呀的链条声仿佛在唱着歌谣。
支部书记没有“八小时工作制”,也没有法定节假日,往往一个电话就要赶赴现场。许爱芳至今还保留着24小时开手机的习惯,她说要让村民能随时找到她。一些农户长年在外,到了春节才能回家,许爱芳过年也不闲着。在与村民沟通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但许爱芳一直坚持:一次不行,两次;今天不行,明天再去;三番五次思想做不通的,动员各方面力量“组团”去。“和老百姓打交道说简单也简单,就是以心换心,以情换情。道理说透了,工作就做通了。”谁家孩子今年大学毕业了正在找工作、谁家老人身体还算硬朗、谁家最近准备翻修老房子……因为和乡亲们走得近了,许爱芳对各家各户的情况如数家珍。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许爱芳的工作“秘诀”。再尖锐的矛盾,只要用对了“钥匙”都能迎刃而解。“10年前,我们村的特色产业是种植葡萄,”许爱芳介绍,村里种植户有120多户,‘城上葡萄’品牌已经小有名气。省道122征地拆迁时,葡萄眼看着就要成熟了,农户舍不得,不愿意配合。许爱芳上门做工作时,农户对着葡萄园掉眼泪,她也跟着掉眼泪。村民们知道,书记懂得他们的不舍和难处。“党员干部带头、动员村里的大户拆葡萄架,那次拆迁工作做得很艰难,但是还是圆满完成了。后来S122建成了,村里人都说多亏当时把地让出来,要不然哪儿会有这么好的路。”
在村民心中,徐爱芳就像是村里的“大家长”,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城上村村民居新星父亲在11年前因为癌症去世,母亲改嫁后,她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2017年,升上初中的她为学费发起了愁。许爱芳了解情况后,主动与教育部门商量协调,最后减免了她的学杂费、住宿费、就餐费等。逢年过节,她为困难老党员、贫困户送温暖,时不时上门陪他们谈谈心、聊聊天。“村里年轻人从不叫我书记,都叫我‘大妈妈’。”
在许爱芳心中,一直有个巨大的遗憾。“都说子女大了就能回报父母,我父亲却没能享到我的福。”记忆中最深的画面,就是数九寒天父亲坐在客厅里,一边打盹一边看着电视,等待晚归的女儿回家。“那么冷的天,家里又没有空调。我到农户家里上门做工作去,父亲就缩着身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许爱芳说着说着红了眼睛。
历经了人生起伏变故,只有高中学历的许爱芳最大的爱好是看书。许爱芳说,我给自己定了个计划:两个月内看完一本书。今年已经看完第四本了。“在读书的过程中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人应该拥有最简单的快乐。”
(作者单位:市委组织部 镇江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