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清
我最早知道镇江,是上小学读到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后来又在课本里读到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湾《次北固山下》、辛弃疾《南乡子》《永遇乐》等,这些诗词都涉及镇江,我也不断加深了对镇江认知。
但真正了解镇江,是我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到镇江上学之后,一步步领略了这座城市的美丽山水。
江中夕照 图:吴猛提供
镇江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城南有著名的南山,山上有昭明太子编撰《文选》的读书台。城北昔日临江,分布闻名遐迩的金山、焦山、北固山。城内古传“三山五岭八大寺”。宋代陈亮说镇江“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米芾赞誉“城市山林”。叶梦得描述镇江“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陆游云:“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辛弃疾写镇江更有气势:“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那时,我和同学多次去过江边的“三山”和南山。在一次次惊艳镇江山水的同时,更被其历史上流传千古的不朽诗篇而折服。
北固山不高,有刘备招亲的甘露寺、“天下第一江山”石碑。明代《京口三山志》载,梁武帝御书“天下第一江山”,清程康庄临摹吴琚六字勒石,留下此碑,成为北固山乃至镇江山水重要名片。
北固山横枕大江,风景秀丽,文化叠层深厚。诗仙李白有诗:“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成为千古名句。唐代芙蓉楼,原本建在北固山支脉月华山上。曾巩在多景楼写下:“欲收嘉景此楼中,徒倚阑干四望通”。
还有很多英雄豪杰,在此遥想三国峥嵘历史,渴望一展自身才华,壮怀激烈,写下许多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辛弃疾《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他两度登临北固亭所作,并使北固山获得“宋词第一山”美名。陆游曾写《水调歌头•多景楼》。与北固山相关的诗词有100多首,像北固山这样诞生这么多顶级诗篇的地方,其他地方极少。
金山,原是长江中的小岛,久以“卒然天立镇中流,雄跨东南二百州”被道,还以“白娘子水漫金山”的故事而闻名。山上有始建于东晋时期的金山寺,其大雄宝殿曾于1948年毁于火灾,我们读书时还未重建。
金山名胜古迹甚多,涉及的古诗词俯拾皆是。张祜诗云“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沈括赞其“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王安石在慈寿塔写下“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辛弃疾也曾登临金山,作“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苏轼先后11次莅临镇江,留下传世诗词上百首,其中金山诗有《游金山寺》等18首。他的《水调歌头》,据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坡仙集外纪》记载:此诗非作于山东密州,而是金山妙高峰。
焦山,原是长江中的小岛,因东汉焦光隐居山中而得名。以前,我们去焦山,都要渡船上山。其以“大字之祖‘瘞鹤铭’”为代表的焦山碑林,以及气势磅礴的摩崖石刻,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书法之山。此山有李白的《焦山望松寥山》,苏轼《自金山放船至焦山》,吴琚《春日焦山观瘗鹤铭》,清代郑板桥《送友人焦山读书》。乾隆6下江南,每次驻足镇江,留下诸多御笔墨宝,他的“铁塔一枝堪作笔,青天够写几行多。”不愧皇家气象。《光绪丹徒县志》载,乾隆在镇江作诗115题143首,被称“皇阿玛的镇江诗”。
南山,古木参天,竹林繁茂,以幽雅宁静著称。我们曾在此登山、野炊。至今犹记唐代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康熙《竹林禅院》:“丛生岩磴密,枝拂云烟长。”以及李绅《望鹤林寺》、苏轼《游鹤林寺》等。
也许是耳濡目染,也许是对文学的偏爱,我们很多同学开始喜欢诗词,在学校发起成立了梦溪诗社,聘请全国著名诗人丁芒和镇江师专杨积庆、周仲器教授担任顾问和名誉社长,经常举行校园诗歌朗诵会、诗歌创作竞赛活动。我对诗歌也产生浓厚兴趣,撰写的毕业论文《试论中国山水诗的形成》,发表于《镇江师专学报》。我工作后,曾任梦溪诗社指导老师,并主编过《梦溪诗苑》社刊,还利用《镇江师专报》文艺版责任编辑的机会,支持一群学生诗人创作诗词。我调离学校后,虽在工作中很少用到诗词,但关注和学习镇江诗词的习惯一直长在,我发现镇江的诗词博大精深。
镇江的诗词发端于魏晋南北朝,当时六个朝代立国于江东地区,国都大多在建康(南京)。镇江紧邻建康,北临大江,南据峻岭,位置重要。同时由于战争频发,不少中原人士南迁,促进了长江中下游文化的融合。“田园诗派鼻祖”陶渊明,行经曲阿写下《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是现存较早咏写北固山的诗篇。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被萧统编入《文选》。鲍照吟写了《蒜山被始兴王名作》《从拜陵登京砚》等。他们在镇江写下了吟咏镇江的第一批诗作。
这时,镇江民间也出现了歌唱纯真而凄婉爱情的乐府民歌《华山畿》:“华山畿,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表达了女子为情所感和为情而死的决绝态度,成为梁祝故事的雏形。这些诗,是镇江大地最早绽放的绚烂花朵。
镇江的诗词,繁荣于唐宋。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建通,漕运移于京口,南来北往的文人墨客无不登山临水,吟咏流连。孟浩然、王湾、王昌龄、李白、陆龟蒙、戴叔伦和来自日本的晁衡等均有镇江诗篇。李德裕三任镇江刺史,写下《多景悬窗牖》等。北固山留有晁衡《望月望乡》诗碑,意境与李白《静夜思》神似。郡内名士亦留有千古佳篇,许浑存诗530多首;张祜在西津古渡留下《题金陵渡》,“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唐诗三百首》中收录的唯一一首由女性创作的诗歌《金缕衣》,其作者便是镇江才女杜秋娘。她的“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强调“莫负好时光”,催人奋进。
北宋初年,江南繁富,许多达官贵人、文化巨匠来此宴集行吟。士大夫亦多于此筑室置园,娱亲逸老,一时京口名园星布,甲第云屯,文士会集。
从北宋到南宋,范仲淹、曾巩、王安石、苏轼、陈亮等名公大佬,都在此流连并写有名篇巨著。曾公亮“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以动写静,平中见奇。释仲殊的“万岁楼边谁唱月,千秋桥上自吹箫”,为镇江增辉。
南宋与金对峙时,京口成为军事要地,陆游、文天祥、辛弃疾、戴复古、陆秀夫等一时英隽,极目长江东逝水,吊古伤今,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之作。
元明清时期,除汉族著名诗人赵天锡、唐寅、杨一清、祝允明、王世贞等诗家词人均留有名作。蒙古族的萨都剌,《全元诗》收集其诗794首,其中镇江诗最多。王阳明11岁现场作《咏金山寺》,有人怀疑其事先准备,改命题作文,他再作《蔽月山房》,众人皆服。他的“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受人称赞。日本森槐南曾作《夜过镇江》,其“好赊京口斜阳酒,流水寒鸦万柳丝。”令人难忘。
此时,本地“京口三诗人”“京江七子”“嘉隆八子”等地方流派也名重一时。清代“京江画派”的画家大都擅长诗词,其中“淡墨探花”诗联书画家王文治,既是“京江画派”代表人物,也是“京江诗派”领袖。他们寻梦诗和远方,情醉山水镇江。
进入近现代,著名启蒙思想家龚自珍定居丹阳,民主革命家赵声出生镇江,陈毅元帅在句容茅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他们在镇江写下的诗篇,使镇江江山增色,大地增辉。
《文心雕龙》云:“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千百年来,无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文人墨客在镇江登高望远,触景生情,览景抒情,让古城镇江沐浴着旖旎墨香,诗意万千。这些诗词展现了镇江壮丽的江山美景,赞美了不朽的英雄人物,抒发了强烈的报国之志,表达了高远的志向、独特的心境和深厚的思乡思友之情,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诸方面,给人高度的艺术享受、深刻的思想启迪和有益的精神熏陶。
《全唐诗》收集诗词4.9万余首,其中歌咏镇江的有千首之多。我国有5万多首唐诗、2万多首宋词、3800多首元曲。据有关资料,历代名人涉及镇江的诗词达万首之巨。
镇江,一城山水半城诗。因为名诗美词,爱上这座城市。
编辑:卞婷婷
审核:曾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