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思考
◎市政协经科委
物流是现代经济的血脉。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镇江市近年来大力实施“对标苏南、产业强市”发展战略,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积极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在此背景下,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无疑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我市物流产业运行特点
近年来,镇江市物流产业整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
一是综合指标快速增长。2017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298亿元,同比增长12%,社会物流总额完成9561.5亿元,同比增长11.2%,与2016年同期相比,提升3.5个百分点,此外,与物流相关的货运量(含公、铁、水),货物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规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和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等重要指标也都实现平稳较快的增长。
二是重点企业平稳发展。全市重点监测的29家物流企业2017年共上缴税金1.77亿元,同比增长11.3%;实现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宏马物流挂牌上市,成为我市物流业第3家挂牌上市企业;“亚夫在线”江天城市配送信息平台也开通运营;惠龙e通建成了物流配送的“天网”“地网”,实现了全国县县全覆盖。
三是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据了解,全市16个重要物流项目2017年共完成投资52.7亿元,超全年计划投资2.5亿元。其中润祥港务物流油品一期12个成品油罐的制作安装顺利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全部竣工;中储粮港口物流项目已完成引桥工艺改造、出运泊位桩基及底板工程。
四是物流门类不断更新。目前,我市仓储、快递、城市配送等生活性物流,粮食、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冷链等专业化生产性物流,以及电子商务产业都得到较快发展,拥有综合物流和专业物流各个行业,门类比较齐全;同时,在我市“互联网+高效物流”“物流+金融”“物流+电商”等新的模式不断出现,共同配送、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等先进运输方式快速发展,多业联动、跨界融合的趋势不断增强。
五是降本增效成效显现。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物流费用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物流运行效率进入快速提升期。据了解,2017年全市物流总费用618亿元,比2016年增长8.8%,增幅低于物流总额增幅2.4个百分点,物流费用增长在合理区间,同时,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14.7%,比2016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效率有所提升。
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是统筹协调不到位。尽管全市早已出台“十三五”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但一直没有成立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机构,工作推进缺少统筹协调。我市物流业发展仍处于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状况,导致政策措施制定、项目申报审批、监督管理等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二是物流企业“小、散、弱”状况突出。整体来看,全市物流企业存在小、散、弱的现状,大型企业数量少,更缺少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多数物流企业运营方式单一,综合性物流公司不多,物流速度的降低和物流成本的上升,造成物流环节上的浪费,管理成本加大,导致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不能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
三是优势资源未能充分发挥。我市虽拥有丰富的长江港口岸线资源,但总体看,目前岸线资源利用效益较低,港口吞吐货源中,中转货源占70%以上且以散货为主,全市万吨级码头及公用码头泊位较少,港口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四是重点园区建设进展缓慢。全市虽然建立了一些重点物流园区,但受制于土地、资金、政策等因素影响,部分园区进展缓慢。如扬中市临港物流园应税销售和入库税收不够稳定,园内圣灏通用码头因缺乏资金建设缓慢;丹徒区临港现代物流园中,孟家港受自身资金及煤炭装卸价格等影响未投入运营;润祥油气物流园的项目报批迟迟未完成。
五是物流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目前来看,全市在物流人才培育方面比较落后,少数物流企业依托商会进行企业管理,对聘请专业人员从事物流工作意愿不强,物流企业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
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以“物”养流,进一步壮大产业支撑。产业是经济的根基,也是物流业发展的最基础支撑。一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从技术链、价值链和产业链出发,加快关键技术突破,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二要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充分把握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国家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打造“互联网+”新型经济业态,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三要加快新型产业园区建设步伐。以我市国家高新区、大学城和大学科技园为核心区域,加强规划引导和资源整合,高起点规划建设镇江科技创新载体,积极支持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专业化众创空间和孵化器,使其不仅成为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先导区,也要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区。
2.以“市”兴流,进一步做大物流市场。针对当前重点物流园区建设进展缓慢问题,要分析原因,制订方案,多措并举加以解决。对土地规划使用上的问题,要结合当地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在相关城市规划中合理安排园区的功能和用地布局,合理确定物流用地的容积率,并依法实施规划统一管理;对税费减免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按照国家要求,加强涉企收费监督管理,清理并取缔各类涉及示范园区及入驻企业的违规收费项目;对项目审批环节存在的问题,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在保障安全并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进一步简化示范园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以及物流企业设立和开展业务的行政审批手续,最大程度减少对示范园区开展业务改革创新的限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加快推进重点物流园区的建设。
3.以“路”畅流,进一步畅通物流通道。要加快完善物流运输体系,构筑比较健全的物流网络系统,实现多式联运的有效衔接。铁路方面:充分发挥大港等港区铁路的优势,加快以龙门等港区为重点的铁路支线建设,打通疏港铁路的“最后一公里”,大力提升大宗货物铁水联运功能,逐步实现镇江港货物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布局延伸。公路方面:重点加快以集装箱枢纽港区通港高速公路为重点的公路衔接线路的建设。水路方面:在江海联运上,重点加快江海转运码头设施的建设,巩固镇江港在铁矿石等大宗散货江海联运方面的优势,积极拓展集装箱等重点货种的江海联运;在江河联运上,加快以内河泊位为重点的江河转运设施建设,巩固和发展矿建材料、煤炭、钢材、水泥等物资的江河联运。空路方面:加快建设空港快速货运通道网络,强化与南京禄口机场、镇江大路通用机场的互联互通。
4.以“企”强流,进一步做强物流企业。要加大招商力度,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国内5A级物流企业在我市建设大型物流园,设立分拨中心、配送中心,从事总部运营、分拨配送、集中采购、物流方案设计等经营业务。通过联盟、联合、兼并、重组、参股等方式对我市现有中小型物流企业进行整合,培育发展集约化程度高、经营规模大、信息化层次高的现代物流企业。精心筛选一批我市具有较大规模、功能比较完善、发展潜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的重点物流企业,如惠龙e通、飓风物流等给予重点扶持,推动这些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5.以“智”助流,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要促进我市物流业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发展,引导全市物流企业积极开展以标准化托盘社会化循环共用为重点的物流标准化,将标准化与提升品牌形象、核心竞争力结合起来,通过托盘循环共用系统、集装箱模块,加快发展单元化物流,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同时,依托我市现有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础,加强运输装卸作业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立体仓储系统、智能化包装供应链集成、新能源车辆、定制化冷藏车等新装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物流装备技术升级,提升我市物流发展水平。
6.以“人”导流,进一步强化物流管理。一方面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针对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涉及行业多、工作推进难度大的实际,建议成立全市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动工作。也可以借鉴外地做法,结合实际,组建服务业发展局,设立现代物流业专门工作机构。加强主管部门业务科室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相关保障经费,支持开展编制相关规划、制定落实政策、筛选论证项目、协调调度等各方面工作。同时,将物流业主要指标纳入年度目标对各辖市区进行考核,建立镇江市、辖市(区)、镇(乡)、物流企业(园区)四级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定期发布物流业发展情况及数据,开展重点项目督查推进,加大考核奖励力度。
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我市物流人才匮乏的情况,重点引进一批物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紧缺型人才,建设物流人才高地;开展物流企业精英培塑计划,每年组织一批物流企业人员到国内知名大学或培训机构开展能力素质培训,大力开展本市物流人才在职培训;鼓励本地院校继续开办或创设物流及相关专业,与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给予相应资金支持,努力突破人才瓶颈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