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统筹推进基层应急能力建设

2018-07-09 22:09

统筹推进基层应急能力建设

◎杨宏斌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突发事件风险增多,公共安全形势复杂,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需求日益增长,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维护公共安全体系,要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把基层一线作为主战场,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另外,按照系统思维与系统方法,基层的应急能力,是全部应急管理的基础;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突发事件应对的效果。因此,我们要更多研究如何以社区、乡村等基层组织为重点,推进建立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全民动员、协调联动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我国以“一案三制”(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为核心内容的应急体系,是在2003年取得抗击“非典”疫情胜利后开始全面开创和发展。“属地管理为主”是《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的重要原则。近年我市应急工作始终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为主线,努力通过“提升大应急能力”来保障“夯实大平安基础”,应急体系能力建设得到不断加强。但由于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且多年来我市公共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大家容易盲目乐观和麻痹大意,“预防为主、预防和应急相结合”的意识显得薄弱。所以还存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由市县二级政府“大包大揽”“单打独斗”多,没有充分发挥镇(街道)属地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许多时候村(社区)等社会组织没有成为政府的有力补充和“左膀右臂”;各个企事业单位在履行主体责任时,在源头治理、突发事件事前防范标准化建设、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编制、组织演练、应急避护场所建设、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应急物资储备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准备不到位等问题。解决以上问题,提升基层应急能力,其主要对策有:

对标找差凝聚共识

近几年我市多次组织辖市(区)相关人员前往省内外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在市委党校分批次开展集中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全市基层应急工作人员对应急工作的内涵要求、规律特点有了更深入的把握,对习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坚持、三转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新时代基层应急工作的大融合、大集成、共建共治共享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大家进一步增强了“无危为安,无损为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的共识。接下来,还要按照解放思想的要求,持续对标苏南,在思想观念、工作标准等方面找差距、求提升,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建设内容纳入“规划”

省市“十三五”规划对基层应急能力建设都有明确部署。《江苏省“十三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要求各级确保机构、职能、编制、人员、经费、场所“六落实”。《镇江市“十三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对基层应急能力建设作了延伸和规定:完善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和工作机制,开展以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等为“六有”主要内容的镇(街道)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将应急管理嵌入行政村(社区)网络化管理,推进以有场地设施、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等“三有”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村(社区)应急服务站建设,形成应急管理与减灾救灾防灾、综治、维稳、治安一体化的工作格局。

在贯彻落实省市“十三五”规划,推进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各辖市(区)都能很好地履行属地主体责任,不等不靠,立足自身实际,围绕着实用、管用,积极开展自主建、合力建、规范建。截至目前,全市已创成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62个,省级示范社区49个,省级示范街道3个。今年我市还将申报14家全国减灾示范社区。为提升大应急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先行先试进行示范

为示范引路,去年我们选定扬中市新坝镇新治村、镇江新区丁卯街道作为先行试点单位,为我市全面推开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探索路径,积累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今年6月初,我们组织各辖市区和今年拟达标镇(街道)基层应急管理负责人前往新治村、丁卯街道观摩。学习借鉴新治村如何积极拓展“三有”、丁卯街道如何分解落实“六有”建设标准的好理念、好做法、好经验。通过现场观摩,大家感受到新治村“网格全覆盖”“职能大综合”和丁卯街道“十网归一”“大集成”“大融合”等群防群治经验,契合新时代大应急共建共治共享改革方向,符合基层实际。

趁热打铁,借助现场观摩会契机,我们对“十三五”期间和今年全市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年度计划、时间节点、考评方式等内容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为全市“十三五”期间完成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明确了路线图,明确了时间表、责任制。

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达标单位全覆盖。我市计划从2018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以全市56个镇(街道)、761个村(社区)为基数,分别按照40%、40%、20%的年度达标计划,到2020年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步完成全市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2018年是落实“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开局之年,今年全市按序时完成首批26个镇(街道)、300个村(社区)的建设任务,为今后的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建设责任全分解。落实辖市(区)主体责任,建立三级责任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合力抓建设的工作格局。镇(街道)在完成自己建设的同时,加大对村(社区)标准化建设的指导帮带,推动并统筹村(社区)按照“三有”标准搞好标准化建设。

应急能力全具备。基层具备必要的应急能力,是镇(街道)“六有”和村(社区)“三有”标准的初衷,是标准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六有”和“三有”,标准只能高不能低,内容只能增不能减。最终是要形成具有符合地方特色、具备应对本地区突发事件的能力。

建设方案严格评估

各基层单位的环境、社情、民情等有所差别,各自的标准化建设方案不能照抄照搬,各基层单位要梳理本地区、本单位近年易发、频发的事件,评估研判已有和潜在的风险隐患。形成建设方案,要参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决策机制,还需要体现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节约集约,避免重复建设,减少重复投资,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

验收考评保证质量

基层单位应急标准化建设达标的验收,严格落实属地责任,由各辖市(区)应急办自行组织,实行普考。我市应急办采取抽检方法,在辖市区考评合格的单位中,随机进行抽查复检。以普考督建设,以抽检促普考。抽检合格则视为合格,抽检不合格,则视为不合格。普考和抽检需把握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建设方案是否经过评估;二是现场查验“三有”“六有”的落实情况;三是视情随机应急演练;四是考查相关具体责任人。

(作者系市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55

统筹推进基层应急能力建设

◎杨宏斌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突发事件风险增多,公共安全形势复杂,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需求日益增长,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维护公共安全体系,要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把基层一线作为主战场,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另外,按照系统思维与系统方法,基层的应急能力,是全部应急管理的基础;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突发事件应对的效果。因此,我们要更多研究如何以社区、乡村等基层组织为重点,推进建立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全民动员、协调联动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我国以“一案三制”(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为核心内容的应急体系,是在2003年取得抗击“非典”疫情胜利后开始全面开创和发展。“属地管理为主”是《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的重要原则。近年我市应急工作始终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为主线,努力通过“提升大应急能力”来保障“夯实大平安基础”,应急体系能力建设得到不断加强。但由于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且多年来我市公共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大家容易盲目乐观和麻痹大意,“预防为主、预防和应急相结合”的意识显得薄弱。所以还存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由市县二级政府“大包大揽”“单打独斗”多,没有充分发挥镇(街道)属地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许多时候村(社区)等社会组织没有成为政府的有力补充和“左膀右臂”;各个企事业单位在履行主体责任时,在源头治理、突发事件事前防范标准化建设、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编制、组织演练、应急避护场所建设、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应急物资储备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准备不到位等问题。解决以上问题,提升基层应急能力,其主要对策有:

对标找差凝聚共识

近几年我市多次组织辖市(区)相关人员前往省内外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在市委党校分批次开展集中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全市基层应急工作人员对应急工作的内涵要求、规律特点有了更深入的把握,对习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坚持、三转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新时代基层应急工作的大融合、大集成、共建共治共享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大家进一步增强了“无危为安,无损为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的共识。接下来,还要按照解放思想的要求,持续对标苏南,在思想观念、工作标准等方面找差距、求提升,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建设内容纳入“规划”

省市“十三五”规划对基层应急能力建设都有明确部署。《江苏省“十三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要求各级确保机构、职能、编制、人员、经费、场所“六落实”。《镇江市“十三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对基层应急能力建设作了延伸和规定:完善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和工作机制,开展以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等为“六有”主要内容的镇(街道)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将应急管理嵌入行政村(社区)网络化管理,推进以有场地设施、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等“三有”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村(社区)应急服务站建设,形成应急管理与减灾救灾防灾、综治、维稳、治安一体化的工作格局。

在贯彻落实省市“十三五”规划,推进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各辖市(区)都能很好地履行属地主体责任,不等不靠,立足自身实际,围绕着实用、管用,积极开展自主建、合力建、规范建。截至目前,全市已创成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62个,省级示范社区49个,省级示范街道3个。今年我市还将申报14家全国减灾示范社区。为提升大应急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先行先试进行示范

为示范引路,去年我们选定扬中市新坝镇新治村、镇江新区丁卯街道作为先行试点单位,为我市全面推开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探索路径,积累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今年6月初,我们组织各辖市区和今年拟达标镇(街道)基层应急管理负责人前往新治村、丁卯街道观摩。学习借鉴新治村如何积极拓展“三有”、丁卯街道如何分解落实“六有”建设标准的好理念、好做法、好经验。通过现场观摩,大家感受到新治村“网格全覆盖”“职能大综合”和丁卯街道“十网归一”“大集成”“大融合”等群防群治经验,契合新时代大应急共建共治共享改革方向,符合基层实际。

趁热打铁,借助现场观摩会契机,我们对“十三五”期间和今年全市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年度计划、时间节点、考评方式等内容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为全市“十三五”期间完成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明确了路线图,明确了时间表、责任制。

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达标单位全覆盖。我市计划从2018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以全市56个镇(街道)、761个村(社区)为基数,分别按照40%、40%、20%的年度达标计划,到2020年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步完成全市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2018年是落实“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开局之年,今年全市按序时完成首批26个镇(街道)、300个村(社区)的建设任务,为今后的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建设责任全分解。落实辖市(区)主体责任,建立三级责任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合力抓建设的工作格局。镇(街道)在完成自己建设的同时,加大对村(社区)标准化建设的指导帮带,推动并统筹村(社区)按照“三有”标准搞好标准化建设。

应急能力全具备。基层具备必要的应急能力,是镇(街道)“六有”和村(社区)“三有”标准的初衷,是标准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六有”和“三有”,标准只能高不能低,内容只能增不能减。最终是要形成具有符合地方特色、具备应对本地区突发事件的能力。

建设方案严格评估

各基层单位的环境、社情、民情等有所差别,各自的标准化建设方案不能照抄照搬,各基层单位要梳理本地区、本单位近年易发、频发的事件,评估研判已有和潜在的风险隐患。形成建设方案,要参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决策机制,还需要体现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节约集约,避免重复建设,减少重复投资,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

验收考评保证质量

基层单位应急标准化建设达标的验收,严格落实属地责任,由各辖市(区)应急办自行组织,实行普考。我市应急办采取抽检方法,在辖市区考评合格的单位中,随机进行抽查复检。以普考督建设,以抽检促普考。抽检合格则视为合格,抽检不合格,则视为不合格。普考和抽检需把握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建设方案是否经过评估;二是现场查验“三有”“六有”的落实情况;三是视情随机应急演练;四是考查相关具体责任人。

(作者系市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