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走在前 做示范|拥江而立、跨江争先,奋力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得好上加好

2023-10-11 14:06

到2025年实现工业开票过万亿元、“十五五”期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元!近日,扬州市召开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推进会,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出台《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行动方案》《扬州市六大主导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举行了航空科技扬州实验室揭牌仪式,发布了扬州产业地图、科创载体地图及人才公寓地图,24个项目签约,吹响“大干三五年、奋力过万亿”的强劲号角。

昂扬激情与斗志,扬州一以贯之抓产业、一刻不停抓发展,今年1—8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4%,均位列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4.2亿元,同比增长11.3%,增幅连续15个月居全省第一。

“我们锚定‘主航道’、提升‘硬实力’,干在实处、奋进未来,真心实意抓好产业科创,真金白银投入项目建设,真抓实干推进高质量发展。”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说,将始终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走在前、做示范”重大定位和“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全面落实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部署要求,奋力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

激扬争先之志,扛起“好地方”使命担当

鸟瞰长三角,处于长江运河、长江淮河交汇处和“一带一路”交汇点的扬州犹如一颗璀璨明珠,自古以来就是连通东西、辐射南北的枢纽。唐代扬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也是东方四大商港之一,清代扬州更是成为全国漕运枢纽和最大的盐业行销中心。迈入新时代,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殷切期望的“好地方”,扬州牢记嘱托,秉承汇通江淮之气概、畅达黄海之辽阔的格局和胸怀,扛起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走在前列。

一艘观光船驶过古运河湾。新华社资料图

尽管经济体量在全省居中,但扬州决不甘居中游,全市上下以力争上游、勇争一流的姿态在现代化新征程中破局起势。在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聚焦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争做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示范,聚焦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争做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示范,聚焦生态宜居名城建设、争做魅力中国·水韵江苏建设的示范”目标的基础上,扬州市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赋予建设“三个名城”、争做“三个示范”新的内涵:围绕科技自立自强,着力建设创新和人才高地;围绕强链补链延链,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服务新发展格局,着力建设双向开放节点城市;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围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着力建设更具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围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着力建设市域治理示范城市,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描绘的“新蓝图”、明确的“路线图”变成“施工图”和“实景图”。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市上下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05亿元,居全省第7位、全国城市第37位,分别比2015年前进1位、3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5.5万元,跻身全国城市20强。在工信部2022年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中,扬州位列第33位、较2018年提升18位,在长三角41个城市创新生态排行榜上,也首次进入前10位。

激活工商基因,夯实现代化产业根基

今年以来扬州的项目建设进展喜人:1—8月,全市新开工制造业重点项目153项,同比增加55项,提前4个月完成全年目标;18个列省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已完成年度投资的94.4%;市级重大项目开工率达94%、投资完成率达71.9%。为扬州实现现代化建设良好开局、也为“大干三五年,奋力过万亿”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古以来,扬州的发展脉搏中始终流淌着个人立业、家庭兴业、全社会创业的工商基因。历史上的扬州,乘水运交通之利、舟楫之便,借助盐业经济、手工业、商贸业的发展,创造了兴盛于汉、鼎盛于唐、繁盛于清的三度辉煌。上世纪90年代,扬州制造业呈现“八龙齐舞”的盛况,70多个产品成为全国的“单打冠军”,创造了规模经济发展的“扬州现象”。

赓续工商基因,书写产业科创名城新的荣光。党的十八大以来,扬州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立市之本、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能,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迅猛,到去年底,全市“四上”企业突破1.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700家。踏上现代化新征程,市委、市政府聚焦13个重点优势产业集群,持续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提速、占比提高、效益提升。两年来,全市工业开票销售净增1779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8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突破51%。

“锚定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主航道’,我们确立了‘6群13链’先进制造业体系,巩固提升‘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6大主导产业集群,攻坚突破‘航空、工业母机及机器人、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等13条新兴产业链。”扬州市市长潘国强表示,将落实创新强基、转型升级、招商强链、壮企强企、布局优化、治理创优6大行动和22项具体任务,将扬州打造成为长三角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产业为舟,创新作桨。扬州坚持产业科创与科创产业双向发力,积极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协同并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4月份,先后成功举办2023中国科创投资峰会和首届氢能发展大会,签约落户总规模80亿元的8只产业基金,以及6大类31个、总投资307亿元的氢能产业链项目;9月份,举办第十六届国际汽车轻量化大会,70多家汽车企业和500多家配套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参加。此外,北京、上海、深圳等10家域外创新中心设立运营,“航空谷”开工建设,航空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

突破“居中思维”,向第一看齐、向一等看齐,比学赶超、竞相争先,已成为全市上下的主旋律。市委每月下旬召开书记工作会议,市政府每月初召开经济形势分析暨服务基层现场办公会,推动各板块、各部门在发展大擂台上赛业绩、比高低。每两月一期推出融媒体问政节目《政事面对面》,各板块党政主官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现场接受群众和媒体发问、追问,市委办督查室跟踪督办,媒体跟进报道整改进展,确保群众反映问题限时整改。1—8月,宝应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5.4%、其中税收收入增长66.9%,稳居全市第一;经开区工业投资增长48.3%、出口总额增长13.7%,增速全市领跑,沿江、沿河板块呈现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态势。

产业强则城市强,创新有活力则未来有希望。扬州正按照“定3年、谋8年、展望13年”思路,到2025年,打造形成3个规模超2000亿元的地标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5%以上;到2030年,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创新核心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成为长三角有竞争力的产业科创高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35年,主要科技创新指标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前列水平。

激荡古今气象,彰显新扬州独特魅力

扬州是一座既古朴典雅、又年轻时尚的城市。“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扬州古运河畔的三湾生态文化公园考察,称赞扬州是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并赋予扬州‘让古运河重生’的重大使命。我们将坚决扛起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任,持续推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悠远的文脉传承在扬州焕发新生机、绽放新光彩,让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在扬州交相辉映,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扛起扬州担当、展现扬州作为。”王进健说。

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新华网资料图

作为中国大运河原点城市、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努力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走在前列。今年8月,一年一度的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世界运河之都”扬州举行,围绕千年运河城的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扬州引进打造的“大运之舟”沉浸式文旅街区、“十里外滩”运河文旅提升、大运河主题沉浸式游乐园等54个新文旅项目现场签约,运河沿线文旅新产品、新地标持续丰富迭代。如今走进扬州高品质打造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三湾核心展示园,古代与现代、传统与时尚交相辉映。这里不仅可以品茶、餐叙、开派对畅享自然生态,还可以体验扬州玉雕、漆器、雕版印刷等非遗项目。

城河共生、城兴河兴,运河与城市“双向奔赴”。扬州古城是运河文化的承载体,如今正演绎着在现代文明中重生的蝶变故事。今秋,由皮市街和广陵路新形成的“广陵古城游”片区一批新打卡点亮相:清代二分明月楼修葺一新对外开放,周边形成了网红市集;初创于明代的梅花书院如今茶韵飘香,成了网红茶室;清代盐商住宅贾氏庭院经修复,成了年轻人文创团体交流的聚集地。古运河为扬州带来的悠长文化,在古城里与现代文明碰撞融合,增添古城“颜值”同时,更成为吸引年轻游客纷至沓来的“流量密码”。随着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八大专题行动的落地实施,古城老街旧巷等更新试点区域已散发出新时代的气息。

文化为魂,旅游为体,文化与旅游消费的融合发展让古老的城市喷涌年轻的活力。千年瓜洲渡,今朝众乐园。位于古运河入江口的扬州古镇瓜洲,今秋声乐与欢呼激荡,扬州瓜洲音乐节的举办,将青春时尚的氛围瞬间拉满,两天里超6万名乐迷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让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江岸绿洲跃起青春的律动。围绕文体旅深度融合,扬州近年来与头部文旅企业合作开发了瓜洲、湾头、邵伯、“七河八岛”、枣林湾等文旅片区,不仅打造出一批文体旅融合新场景、新地标,更让古扬州“夜市千灯照碧云”的商贸盛景重现。中国早茶节、淮扬美食节、啤酒节、咖啡文化节等富有扬州文化特色的文旅消费活动,解锁了更多消费新路径、新模式、新场景,“白+黑”全天候畅享、“食+住”多业态发展、“陆+水”全范围覆盖,成功丰富了“游在扬州”的打开方式。今年1-8月,扬州全市58家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183.26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37.69%;全市累计接待过夜游客760.17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21.88%。

从历史中一路走来的扬州,正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徐徐展现更加令人向往的生动图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劲松 张晨 张韦

来源:交汇点

编辑:万嘉

审核:杨佩佩

125

到2025年实现工业开票过万亿元、“十五五”期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元!近日,扬州市召开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推进会,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出台《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行动方案》《扬州市六大主导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举行了航空科技扬州实验室揭牌仪式,发布了扬州产业地图、科创载体地图及人才公寓地图,24个项目签约,吹响“大干三五年、奋力过万亿”的强劲号角。

昂扬激情与斗志,扬州一以贯之抓产业、一刻不停抓发展,今年1—8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4%,均位列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4.2亿元,同比增长11.3%,增幅连续15个月居全省第一。

“我们锚定‘主航道’、提升‘硬实力’,干在实处、奋进未来,真心实意抓好产业科创,真金白银投入项目建设,真抓实干推进高质量发展。”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说,将始终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走在前、做示范”重大定位和“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全面落实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部署要求,奋力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

激扬争先之志,扛起“好地方”使命担当

鸟瞰长三角,处于长江运河、长江淮河交汇处和“一带一路”交汇点的扬州犹如一颗璀璨明珠,自古以来就是连通东西、辐射南北的枢纽。唐代扬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也是东方四大商港之一,清代扬州更是成为全国漕运枢纽和最大的盐业行销中心。迈入新时代,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殷切期望的“好地方”,扬州牢记嘱托,秉承汇通江淮之气概、畅达黄海之辽阔的格局和胸怀,扛起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走在前列。

一艘观光船驶过古运河湾。新华社资料图

尽管经济体量在全省居中,但扬州决不甘居中游,全市上下以力争上游、勇争一流的姿态在现代化新征程中破局起势。在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聚焦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争做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示范,聚焦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争做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示范,聚焦生态宜居名城建设、争做魅力中国·水韵江苏建设的示范”目标的基础上,扬州市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赋予建设“三个名城”、争做“三个示范”新的内涵:围绕科技自立自强,着力建设创新和人才高地;围绕强链补链延链,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服务新发展格局,着力建设双向开放节点城市;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围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着力建设更具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围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着力建设市域治理示范城市,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描绘的“新蓝图”、明确的“路线图”变成“施工图”和“实景图”。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市上下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05亿元,居全省第7位、全国城市第37位,分别比2015年前进1位、3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5.5万元,跻身全国城市20强。在工信部2022年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中,扬州位列第33位、较2018年提升18位,在长三角41个城市创新生态排行榜上,也首次进入前10位。

激活工商基因,夯实现代化产业根基

今年以来扬州的项目建设进展喜人:1—8月,全市新开工制造业重点项目153项,同比增加55项,提前4个月完成全年目标;18个列省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已完成年度投资的94.4%;市级重大项目开工率达94%、投资完成率达71.9%。为扬州实现现代化建设良好开局、也为“大干三五年,奋力过万亿”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古以来,扬州的发展脉搏中始终流淌着个人立业、家庭兴业、全社会创业的工商基因。历史上的扬州,乘水运交通之利、舟楫之便,借助盐业经济、手工业、商贸业的发展,创造了兴盛于汉、鼎盛于唐、繁盛于清的三度辉煌。上世纪90年代,扬州制造业呈现“八龙齐舞”的盛况,70多个产品成为全国的“单打冠军”,创造了规模经济发展的“扬州现象”。

赓续工商基因,书写产业科创名城新的荣光。党的十八大以来,扬州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立市之本、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能,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迅猛,到去年底,全市“四上”企业突破1.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700家。踏上现代化新征程,市委、市政府聚焦13个重点优势产业集群,持续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提速、占比提高、效益提升。两年来,全市工业开票销售净增1779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8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突破51%。

“锚定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主航道’,我们确立了‘6群13链’先进制造业体系,巩固提升‘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6大主导产业集群,攻坚突破‘航空、工业母机及机器人、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等13条新兴产业链。”扬州市市长潘国强表示,将落实创新强基、转型升级、招商强链、壮企强企、布局优化、治理创优6大行动和22项具体任务,将扬州打造成为长三角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产业为舟,创新作桨。扬州坚持产业科创与科创产业双向发力,积极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协同并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4月份,先后成功举办2023中国科创投资峰会和首届氢能发展大会,签约落户总规模80亿元的8只产业基金,以及6大类31个、总投资307亿元的氢能产业链项目;9月份,举办第十六届国际汽车轻量化大会,70多家汽车企业和500多家配套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参加。此外,北京、上海、深圳等10家域外创新中心设立运营,“航空谷”开工建设,航空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

突破“居中思维”,向第一看齐、向一等看齐,比学赶超、竞相争先,已成为全市上下的主旋律。市委每月下旬召开书记工作会议,市政府每月初召开经济形势分析暨服务基层现场办公会,推动各板块、各部门在发展大擂台上赛业绩、比高低。每两月一期推出融媒体问政节目《政事面对面》,各板块党政主官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现场接受群众和媒体发问、追问,市委办督查室跟踪督办,媒体跟进报道整改进展,确保群众反映问题限时整改。1—8月,宝应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5.4%、其中税收收入增长66.9%,稳居全市第一;经开区工业投资增长48.3%、出口总额增长13.7%,增速全市领跑,沿江、沿河板块呈现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态势。

产业强则城市强,创新有活力则未来有希望。扬州正按照“定3年、谋8年、展望13年”思路,到2025年,打造形成3个规模超2000亿元的地标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5%以上;到2030年,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创新核心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成为长三角有竞争力的产业科创高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35年,主要科技创新指标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前列水平。

激荡古今气象,彰显新扬州独特魅力

扬州是一座既古朴典雅、又年轻时尚的城市。“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扬州古运河畔的三湾生态文化公园考察,称赞扬州是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并赋予扬州‘让古运河重生’的重大使命。我们将坚决扛起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任,持续推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悠远的文脉传承在扬州焕发新生机、绽放新光彩,让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在扬州交相辉映,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扛起扬州担当、展现扬州作为。”王进健说。

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新华网资料图

作为中国大运河原点城市、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努力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走在前列。今年8月,一年一度的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世界运河之都”扬州举行,围绕千年运河城的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扬州引进打造的“大运之舟”沉浸式文旅街区、“十里外滩”运河文旅提升、大运河主题沉浸式游乐园等54个新文旅项目现场签约,运河沿线文旅新产品、新地标持续丰富迭代。如今走进扬州高品质打造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三湾核心展示园,古代与现代、传统与时尚交相辉映。这里不仅可以品茶、餐叙、开派对畅享自然生态,还可以体验扬州玉雕、漆器、雕版印刷等非遗项目。

城河共生、城兴河兴,运河与城市“双向奔赴”。扬州古城是运河文化的承载体,如今正演绎着在现代文明中重生的蝶变故事。今秋,由皮市街和广陵路新形成的“广陵古城游”片区一批新打卡点亮相:清代二分明月楼修葺一新对外开放,周边形成了网红市集;初创于明代的梅花书院如今茶韵飘香,成了网红茶室;清代盐商住宅贾氏庭院经修复,成了年轻人文创团体交流的聚集地。古运河为扬州带来的悠长文化,在古城里与现代文明碰撞融合,增添古城“颜值”同时,更成为吸引年轻游客纷至沓来的“流量密码”。随着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八大专题行动的落地实施,古城老街旧巷等更新试点区域已散发出新时代的气息。

文化为魂,旅游为体,文化与旅游消费的融合发展让古老的城市喷涌年轻的活力。千年瓜洲渡,今朝众乐园。位于古运河入江口的扬州古镇瓜洲,今秋声乐与欢呼激荡,扬州瓜洲音乐节的举办,将青春时尚的氛围瞬间拉满,两天里超6万名乐迷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让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江岸绿洲跃起青春的律动。围绕文体旅深度融合,扬州近年来与头部文旅企业合作开发了瓜洲、湾头、邵伯、“七河八岛”、枣林湾等文旅片区,不仅打造出一批文体旅融合新场景、新地标,更让古扬州“夜市千灯照碧云”的商贸盛景重现。中国早茶节、淮扬美食节、啤酒节、咖啡文化节等富有扬州文化特色的文旅消费活动,解锁了更多消费新路径、新模式、新场景,“白+黑”全天候畅享、“食+住”多业态发展、“陆+水”全范围覆盖,成功丰富了“游在扬州”的打开方式。今年1-8月,扬州全市58家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183.26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37.69%;全市累计接待过夜游客760.17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21.88%。

从历史中一路走来的扬州,正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徐徐展现更加令人向往的生动图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劲松 张晨 张韦

来源:交汇点

编辑:万嘉

审核:杨佩佩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