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享老”在江苏正在成为一种养老“新时尚”。如何让老年人学得了、学得好?日前,刚刚闭幕的江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老年学习的决定》,这在全国是首创。《决定》从五个方面对促进老年学习作出了明确规定,将我省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加以固化,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江苏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22年末,江苏常住人口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974万,占常住人口的23.18%,预计2025年占比将超过26%,2030年占比将超过30%,江苏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促进老年学习,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建设老年友好性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从而更好地促进老年人的全面发展和潜能实现。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十分关心老龄事业,把积极老年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让“学习是最好的养老”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促进全社会人人学、时时学、处处学,推动江苏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起,省政府连续三年将“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专项普及培训工程”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两年多来,累计为老年人免费提供培训服务达145.5万人次。在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开展“关爱老人健康,巧手点亮生活”活动,提高老年人的动手动脑能力,展示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趣的精神风貌;在常州天宁区茶山街道,发展老年教育,打造“养教联动”基地,不仅提升老年人文化品位,扩充老年人精神空间,更是让老年人强身健体,享受美好生活;在扬州江都区开设“乡村幸福老年大课堂”“晚霞生辉大课堂”,很受老年人欢迎;在无锡,电信志愿者为老年人讲授“智能机课堂”,让老年人学会手机挂号、买票。乘坐公交车、菜场买菜等知识;在南京江宁社区,徽商银行工作人员向老年人介绍简e版的手机银行,老年人一学就会,还进行反诈宣传,让老年人守护好钱袋子……这些“学习享老”的生动实践,在江苏城乡老年人之间传递着浓浓温情。
在江苏大地,终身学习的浪潮澎湃翻涌从未停息。不论是老年大学、各种培训班,还是在线学习平台,丰富多样的终身学习路径为每一位老年人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和资源。社会发展也需要老年群体助力,需要以个体的终身学习来推动全民的终身学习,促进文化交流、经济发展、思想开放,从而创建一个更加多元、繁荣、文明的学习型社会。《决定》倡导终身学习理念,鼓励支持老年人把学习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突出“老年学习”,而非强调传统意义上的“老年教育”。“老年学习”强调的是自主自发的行为,主观能动性更强,更适合老年人所处的人生阶段特点。从终身学习来讲,是个体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重要渠道和方式,更多体现人的社会属性。从组织实施来讲,强调“老年学习”更能动员包括社区、家庭、企事业等各方面主体的参与积极性,有助于形成强大合力。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促进“老年学习”需要全社会关注与参与。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提高政治站位,把促进老年学习工作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广泛宣传促进老年学习的政策举措、典型经验、有益探索和工作成效,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老年学习的良好氛围。老年大学作为老年学习的主阵地,要创新办学模式,坚持开门办学,提高开放度,将教育资源面向基层特别是村、社区辐射。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不同,对课程设置进行“量体裁衣”,或诵读古诗词等传统文化、品味人生,或学习琴棋书画、引吭高唱、或习拳、挥剑舞扇、强身健体。亦可增开一些特色课程,如,偏重于艺术、家政服务的实践操作类的课程;根据不少老同志离退休以后想出国游玩的新情况,可开设海外游学课程;还可开设当地风土人情、地域文化的地方特色课程。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传统讲授与电化教学相结合,做到静动互补,意境有别,内容丰富,创意不断。南京图书馆安排专门经费,为所有进馆老年读者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保障老年读者安全阅读安全在馆;苏州园区家门口安置“移动图书馆”,使得老年阅读更自由自主自助。所以,要引导社区教育结构、各类学校、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场所,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学习服务,让广大老年人用“学习享老”托起美丽“夕阳红”。(陈宝泉)
来源:扬州网
编辑:黄昕彤
审核:沈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