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系列报道②│一袋藜麦,捎来高原的感恩——交警张苏跨越西藏镇江的“14年爱心故事”之二

2018-07-06 16:55

引言


今年3月初的一天近中午时分,润州交警大队门口突然出现一位藏族女孩,打听着寻找张苏。当她确认张警官已出现在眼前时,显得十分激动,随后讲述了事情经过。

一袋藜麦,捎来高原的感恩

  原来,这位张苏并不认识的女孩名叫曲珍,来自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区(2015年撤县建区)马乡——张苏当年在西藏工作的地方。曲珍去年考入泰州学院读大学,这次寒假后新学期报到之际,她特意弯道镇江找张苏,其实是受人之托。

西藏受捐助女孩白玛德吉托人远道捎来的感恩小礼品:一袋藜麦

  交流中张苏得知,虽然此前两人素未谋面,但曲珍的哥哥丹增却是自己原来在马乡派出所工作时的同事、现任乡人大主席。转岗镇江后的这5年里,张苏一直延续着对西藏那边的爱心捐助,并基本都是通过丹增对接款物予以落实。其中,每年会有一批文具和衣服,定向捐助给马乡的贫困学生,白玛德吉便是受益者之一。这次,正是她委托曲珍前来向自己也从未见过的好心人当面表达感恩。

张苏和他资助的藏民家庭合影

  白玛德吉给张苏捎来了一袋当地农产品藜麦和一张贺卡,贺卡上稚嫩的笔迹这样写道:“……张叔叔,虽然您并不认识我,但每学期都收到您给我们寄来的文具和衣服……这袋藜麦是我自己家种的,希望您能喜欢。”张苏告诉记者,这袋远道而来、非同寻常的藜麦,他至今珍藏在家中冰箱里。

张苏微信上爱心发布截图(时间:2017年10月2日)

  张苏平时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不多,记者数了一下,最早始于2013年6月2日以来,5年时间里发布总量不足200条,其中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发布均与公益活动有关:“已经下雪了,为孩子们捐件御寒的衣服吧”“书包已托运,六一之前发放到位”……

张苏微信上爱心发布截图(时间:2018年1月3日)

  感染与带动,不断吸附更大爱的力量。随着时间推移,“张苏”早已不是孤单的个体,而是形成了一支拥有200多名志愿者的爱心团队,相当一部分成员是自己的亲朋好友和同学同事。据估算,14年来,张苏经手的各种公益捐赠累计已达40万元左右,其中张苏个人付出大约17万元。

对张苏而言

  这份持之以恒的坚守,源自根植于心灵深处的多维度动力。回首心路历程,张苏坦承,从14年前让他收获人生第一条哈达的那位藏族老奶奶,到5年前告别西藏时当地自发为他送行的乡亲们,再到此次虽未曾谋面、却以藜麦和贺卡遥表心意的白玛德吉,他们纯朴的感恩之举无不对自己产生莫大激励。与之同时,在张苏的故事讲述中,记者能深刻领略到,他本人其实也是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感恩心愿。

藏民扎西含泪讲述他一家受张苏捐助的故事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张苏先后两次共向灾区捐款2100元——这个时候他在驻藏部队的月工资只有2800元。与地震同一年,张苏清晰记得是当年10月3号,远在江苏徐州农村的父亲被查出患食道癌,急需大笔救治费用,而家境根本不堪重负。在此非常时际,部队战友们纷纷伸出了援手……去邮局往家里汇款时,张苏给母亲打了个电话,“我告诉母亲,这些钱并不是借来的,而是好心人的捐助!”

  虽然年仅47岁的父亲术后不久就离开人世,给亲人留下永远的心痛,但张苏说,那份“雪中送炭”的人间情义却成为他永远的温暖记忆。

全媒体记者:王景曙  通讯员:孟宪阳 朱思丞

编辑:解斐


60

引言


今年3月初的一天近中午时分,润州交警大队门口突然出现一位藏族女孩,打听着寻找张苏。当她确认张警官已出现在眼前时,显得十分激动,随后讲述了事情经过。

一袋藜麦,捎来高原的感恩

  原来,这位张苏并不认识的女孩名叫曲珍,来自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区(2015年撤县建区)马乡——张苏当年在西藏工作的地方。曲珍去年考入泰州学院读大学,这次寒假后新学期报到之际,她特意弯道镇江找张苏,其实是受人之托。

西藏受捐助女孩白玛德吉托人远道捎来的感恩小礼品:一袋藜麦

  交流中张苏得知,虽然此前两人素未谋面,但曲珍的哥哥丹增却是自己原来在马乡派出所工作时的同事、现任乡人大主席。转岗镇江后的这5年里,张苏一直延续着对西藏那边的爱心捐助,并基本都是通过丹增对接款物予以落实。其中,每年会有一批文具和衣服,定向捐助给马乡的贫困学生,白玛德吉便是受益者之一。这次,正是她委托曲珍前来向自己也从未见过的好心人当面表达感恩。

张苏和他资助的藏民家庭合影

  白玛德吉给张苏捎来了一袋当地农产品藜麦和一张贺卡,贺卡上稚嫩的笔迹这样写道:“……张叔叔,虽然您并不认识我,但每学期都收到您给我们寄来的文具和衣服……这袋藜麦是我自己家种的,希望您能喜欢。”张苏告诉记者,这袋远道而来、非同寻常的藜麦,他至今珍藏在家中冰箱里。

张苏微信上爱心发布截图(时间:2017年10月2日)

  张苏平时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不多,记者数了一下,最早始于2013年6月2日以来,5年时间里发布总量不足200条,其中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发布均与公益活动有关:“已经下雪了,为孩子们捐件御寒的衣服吧”“书包已托运,六一之前发放到位”……

张苏微信上爱心发布截图(时间:2018年1月3日)

  感染与带动,不断吸附更大爱的力量。随着时间推移,“张苏”早已不是孤单的个体,而是形成了一支拥有200多名志愿者的爱心团队,相当一部分成员是自己的亲朋好友和同学同事。据估算,14年来,张苏经手的各种公益捐赠累计已达40万元左右,其中张苏个人付出大约17万元。

对张苏而言

  这份持之以恒的坚守,源自根植于心灵深处的多维度动力。回首心路历程,张苏坦承,从14年前让他收获人生第一条哈达的那位藏族老奶奶,到5年前告别西藏时当地自发为他送行的乡亲们,再到此次虽未曾谋面、却以藜麦和贺卡遥表心意的白玛德吉,他们纯朴的感恩之举无不对自己产生莫大激励。与之同时,在张苏的故事讲述中,记者能深刻领略到,他本人其实也是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感恩心愿。

藏民扎西含泪讲述他一家受张苏捐助的故事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张苏先后两次共向灾区捐款2100元——这个时候他在驻藏部队的月工资只有2800元。与地震同一年,张苏清晰记得是当年10月3号,远在江苏徐州农村的父亲被查出患食道癌,急需大笔救治费用,而家境根本不堪重负。在此非常时际,部队战友们纷纷伸出了援手……去邮局往家里汇款时,张苏给母亲打了个电话,“我告诉母亲,这些钱并不是借来的,而是好心人的捐助!”

  虽然年仅47岁的父亲术后不久就离开人世,给亲人留下永远的心痛,但张苏说,那份“雪中送炭”的人间情义却成为他永远的温暖记忆。

全媒体记者:王景曙  通讯员:孟宪阳 朱思丞

编辑:解斐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