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看咱们国家级示范区!——镇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五字诀”探秘

2023-09-24 23:42 今日镇江  

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笪伟 通讯员 王佑嘉)日前,第三届长三角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合作机制大会在我市召开,沪苏浙皖等43个城市(地区)围绕“深化文旅融合 促进文旅消费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主题,探索文旅公共服务促消费新路径。

市文广旅局党委书记、局长陆艳华介绍,2021年,镇江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近年来,围绕“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促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深度融合”,结合本地文旅特色,镇江探索总结出文旅公共服务“送、种、创、融、促”五字诀。

一、“送”:送文化

通过 3 个“化”,让老百姓享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一是“标准化”,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上。镇江承担了国家级和省级2项标准化项目,即文化广场标准化试点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制定。文化广场标准化试点方面,以优秀等次通过“文化广场管理服务”国家标准化试点,按照“六个一”标准(即一块场地、一支专兼职管理队伍、一个电子显示屏、一套音响系统、一个阅报栏、一份节目资源表),全市建成文化广场 1600 多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方面,制定《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推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X”模式(1:指满足国家、省“规定动作”,X:指“群众需求、地方特色”的“自选动作”),形成村史馆、文化礼堂等近百个特色文化服务中心。

二是“一体化”,主要侧重公共文化的城乡一体化、服务一体化

实施送文化“六进”活动(即进机关、进军营、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足迹遍及全市658个村(社区)、162所中小学(含特教中心)、百余家大中型企业、5支驻镇部队,让新老镇江人都能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烟火气”。

三是“信息化”,着力解决公共服务精准性的问题

参照“淘宝”运营模式,在全省率先搭建“淘文化网”,采用“线上点单、线下配送、评价激励”的方式,让老百姓精准选择感兴趣的文化服务。同时正在大力推行智慧图书馆、云端博物馆等数字化服务,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即可尽享各类公共文化大餐。

二、“种”:种文化

创新实施“文艺播种计划”,通过3个“全覆盖”,让文艺种子广泛“播”向群众心间。该项目荣获江苏省“四力”教育先进案例、江苏省委宣传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等。

一是需求摸排全覆盖,解决“种什么”的问题

深入到全市各村(社区),全面摸排梳理文艺需求 600 余项。

二是结对辅导全覆盖,解决“谁来种”的问题

整合全市宣传、文旅、文联、教育等系统资源,建立“市-县-镇”三级文化志愿者体系,包括专职艺术家、专业院团骨干、学校美术老师、艺培机构老师等各类文化志愿者300余名。4年来,走遍全市 658个行政村(社区),累计辅导近万场,辅导基层文艺爱好者30 余万人次,受益群众超百万人次。

三是团队培育全覆盖,主要呈现“种的结果”怎么样

通过精准帮扶培育,全市群众文艺团队的数量从400多支增加到964支,其中一些10人左右的小微团体已经发展成为30人左右的固定团队,36支群众文艺团队入选江苏省“双千计划”优秀群文团队培育对象,康盛剧社也九次登上央视戏曲频道,丹剧团则登上戏曲春晚舞台。

三、“创”:创文化

充分调动群众自我创作、自我表现、自我服务的积极性,让大家自觉成为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展示者。

一是群众故事群众讲

老百姓自编自导、自编自演,将散落在民间的故事民谣、身边人身边事等,改编创作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比如由老百姓自己创作的南乡田歌车水号子荣获江苏省民间文艺奖,器乐重奏《凤鸣朝阳》荣获长三角民族器乐作品创作大赛银奖等等,老百姓身体力行地讲好镇江故事,传播镇江声音。

二是群众舞台群众演

搭建“百姓大舞台”“四季村晚”“文艺播种成果选拔赛”“全民K 歌大赛”等大型群文平台,每年举办超百场“村晚”活动,其中扬中市兴阳村“村晚”已连续深耕16届,荣获全国秋季村晚示范点。

三是群众品牌群众建

经多年培育,我市56个乡镇658个村(社区)逐步形成“一镇一品、一村一特”的发展格局,其中丹阳市云阳街道的“灯谜”两次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句容市丁庄村、丹徒区五套村等乡村以葡萄、柑橘等本地特产为主题,打造集节庆活动、文创商品、文旅场景等于一体的整村IP品牌。

四、“融”:融文旅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让文化借助旅游的载体,实现更深层次服务、更广范围传播,是基于“送、种、创”进行的进一步提炼和运用。

一是“以小见大”融出新空间

实施“文艺拾光浸润工程”,通过融合、嵌入的方式,将小剧场、文旅驿站、艺术转角、文心书坊、非遗守望空间5类小场景有机植入到景区、商圈、社区、乡村、古建等城乡空间中,让文艺服务不限于剧场、不囿于围墙,打造百姓触手可及的文旅新空间。目前已在西津渡街区试点营造了16个融合新空间,并面向全市推广,今年拟打造90个新空间,到2025年完成至230个。

二是“以文塑旅”融出新产品

实施“乡村文旅五百工程”,建设以“五百”为统领的乡村文旅

品牌体系,今年,镇江通过了省级乡村旅游集聚区服务标准化试点,镇江也是全省唯一一个全国“甲乙丙”级旅游民宿全覆盖的城市。

三是“以点带面”融出新游线

实施主题文化游系列活动,将文博场馆、名人故居、考古现场等文化设施有机地嵌入各类旅游线路,推出“跟着课本游镇江”“跟着诗词游镇江”“跟着文物游镇江”等代表性“文心”研学线路,2023年暑期各类文博场馆入馆人次同比增幅约 50%。

五、“促”:促消费

通过政策扶持、服务保障、资源整合,宣传推介等举措,共同构建文旅公共服务促消费的发展架构。今年1-7月份,我市接待国内游客 2891.1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60.28亿元,同比接近实现翻番。

一是组合推出一套政策

出台了《镇江市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的实施意见》《镇江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实施意见》《镇江市旅游业发展奖励办法》等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实施消费补贴、积分奖励等惠民措施,落实小微企业减费纾困举措,有效激活文旅消费市场。

二是率先构建一个体系

作为国家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创新构建“信用承诺-评价-监管-奖惩”的文旅市场信用体系,引导全市2396家文旅企业签订信用承诺书,营造诚信、放心的文旅消费服务环境,2022年至今,全市旅游投诉受理满意率 100%,旅行社投诉同比下降45%。行政执法成本同比减少 30%;对信用评价评分优秀的 20家 A类旅行社,发放考核奖励资金245万元。

三是吸引聚集一支力量

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在原有文艺播种志愿者基础上,拓展形成表演、宣讲、培训、服务、空间5大类志愿者体系,全市注册文化志愿者1.3万人。

四是持续打造一组活动

唱响“镇江文旅消费季四季歌”,每季度发放消费补贴 200 万元,间接拉动消费超亿元;连续举办16届“金山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12届长江音乐与艺术节等规模性文旅活动,真正实现了为城市引流、为市场助“热”。

接下来,我市将继续围绕文旅公共服务“送、种、创、融、促”镇江探索,聚焦新生代群体,集聚新社会力量,用好新政策红利,打造新文旅场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让全市文旅公共服务推向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让老百姓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编辑:金凯

审核:杨佩佩

218

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笪伟 通讯员 王佑嘉)日前,第三届长三角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合作机制大会在我市召开,沪苏浙皖等43个城市(地区)围绕“深化文旅融合 促进文旅消费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主题,探索文旅公共服务促消费新路径。

市文广旅局党委书记、局长陆艳华介绍,2021年,镇江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近年来,围绕“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促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深度融合”,结合本地文旅特色,镇江探索总结出文旅公共服务“送、种、创、融、促”五字诀。

一、“送”:送文化

通过 3 个“化”,让老百姓享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一是“标准化”,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上。镇江承担了国家级和省级2项标准化项目,即文化广场标准化试点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制定。文化广场标准化试点方面,以优秀等次通过“文化广场管理服务”国家标准化试点,按照“六个一”标准(即一块场地、一支专兼职管理队伍、一个电子显示屏、一套音响系统、一个阅报栏、一份节目资源表),全市建成文化广场 1600 多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方面,制定《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推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X”模式(1:指满足国家、省“规定动作”,X:指“群众需求、地方特色”的“自选动作”),形成村史馆、文化礼堂等近百个特色文化服务中心。

二是“一体化”,主要侧重公共文化的城乡一体化、服务一体化

实施送文化“六进”活动(即进机关、进军营、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足迹遍及全市658个村(社区)、162所中小学(含特教中心)、百余家大中型企业、5支驻镇部队,让新老镇江人都能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烟火气”。

三是“信息化”,着力解决公共服务精准性的问题

参照“淘宝”运营模式,在全省率先搭建“淘文化网”,采用“线上点单、线下配送、评价激励”的方式,让老百姓精准选择感兴趣的文化服务。同时正在大力推行智慧图书馆、云端博物馆等数字化服务,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即可尽享各类公共文化大餐。

二、“种”:种文化

创新实施“文艺播种计划”,通过3个“全覆盖”,让文艺种子广泛“播”向群众心间。该项目荣获江苏省“四力”教育先进案例、江苏省委宣传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等。

一是需求摸排全覆盖,解决“种什么”的问题

深入到全市各村(社区),全面摸排梳理文艺需求 600 余项。

二是结对辅导全覆盖,解决“谁来种”的问题

整合全市宣传、文旅、文联、教育等系统资源,建立“市-县-镇”三级文化志愿者体系,包括专职艺术家、专业院团骨干、学校美术老师、艺培机构老师等各类文化志愿者300余名。4年来,走遍全市 658个行政村(社区),累计辅导近万场,辅导基层文艺爱好者30 余万人次,受益群众超百万人次。

三是团队培育全覆盖,主要呈现“种的结果”怎么样

通过精准帮扶培育,全市群众文艺团队的数量从400多支增加到964支,其中一些10人左右的小微团体已经发展成为30人左右的固定团队,36支群众文艺团队入选江苏省“双千计划”优秀群文团队培育对象,康盛剧社也九次登上央视戏曲频道,丹剧团则登上戏曲春晚舞台。

三、“创”:创文化

充分调动群众自我创作、自我表现、自我服务的积极性,让大家自觉成为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展示者。

一是群众故事群众讲

老百姓自编自导、自编自演,将散落在民间的故事民谣、身边人身边事等,改编创作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比如由老百姓自己创作的南乡田歌车水号子荣获江苏省民间文艺奖,器乐重奏《凤鸣朝阳》荣获长三角民族器乐作品创作大赛银奖等等,老百姓身体力行地讲好镇江故事,传播镇江声音。

二是群众舞台群众演

搭建“百姓大舞台”“四季村晚”“文艺播种成果选拔赛”“全民K 歌大赛”等大型群文平台,每年举办超百场“村晚”活动,其中扬中市兴阳村“村晚”已连续深耕16届,荣获全国秋季村晚示范点。

三是群众品牌群众建

经多年培育,我市56个乡镇658个村(社区)逐步形成“一镇一品、一村一特”的发展格局,其中丹阳市云阳街道的“灯谜”两次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句容市丁庄村、丹徒区五套村等乡村以葡萄、柑橘等本地特产为主题,打造集节庆活动、文创商品、文旅场景等于一体的整村IP品牌。

四、“融”:融文旅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让文化借助旅游的载体,实现更深层次服务、更广范围传播,是基于“送、种、创”进行的进一步提炼和运用。

一是“以小见大”融出新空间

实施“文艺拾光浸润工程”,通过融合、嵌入的方式,将小剧场、文旅驿站、艺术转角、文心书坊、非遗守望空间5类小场景有机植入到景区、商圈、社区、乡村、古建等城乡空间中,让文艺服务不限于剧场、不囿于围墙,打造百姓触手可及的文旅新空间。目前已在西津渡街区试点营造了16个融合新空间,并面向全市推广,今年拟打造90个新空间,到2025年完成至230个。

二是“以文塑旅”融出新产品

实施“乡村文旅五百工程”,建设以“五百”为统领的乡村文旅

品牌体系,今年,镇江通过了省级乡村旅游集聚区服务标准化试点,镇江也是全省唯一一个全国“甲乙丙”级旅游民宿全覆盖的城市。

三是“以点带面”融出新游线

实施主题文化游系列活动,将文博场馆、名人故居、考古现场等文化设施有机地嵌入各类旅游线路,推出“跟着课本游镇江”“跟着诗词游镇江”“跟着文物游镇江”等代表性“文心”研学线路,2023年暑期各类文博场馆入馆人次同比增幅约 50%。

五、“促”:促消费

通过政策扶持、服务保障、资源整合,宣传推介等举措,共同构建文旅公共服务促消费的发展架构。今年1-7月份,我市接待国内游客 2891.1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60.28亿元,同比接近实现翻番。

一是组合推出一套政策

出台了《镇江市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的实施意见》《镇江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实施意见》《镇江市旅游业发展奖励办法》等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实施消费补贴、积分奖励等惠民措施,落实小微企业减费纾困举措,有效激活文旅消费市场。

二是率先构建一个体系

作为国家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创新构建“信用承诺-评价-监管-奖惩”的文旅市场信用体系,引导全市2396家文旅企业签订信用承诺书,营造诚信、放心的文旅消费服务环境,2022年至今,全市旅游投诉受理满意率 100%,旅行社投诉同比下降45%。行政执法成本同比减少 30%;对信用评价评分优秀的 20家 A类旅行社,发放考核奖励资金245万元。

三是吸引聚集一支力量

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在原有文艺播种志愿者基础上,拓展形成表演、宣讲、培训、服务、空间5大类志愿者体系,全市注册文化志愿者1.3万人。

四是持续打造一组活动

唱响“镇江文旅消费季四季歌”,每季度发放消费补贴 200 万元,间接拉动消费超亿元;连续举办16届“金山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12届长江音乐与艺术节等规模性文旅活动,真正实现了为城市引流、为市场助“热”。

接下来,我市将继续围绕文旅公共服务“送、种、创、融、促”镇江探索,聚焦新生代群体,集聚新社会力量,用好新政策红利,打造新文旅场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让全市文旅公共服务推向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让老百姓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编辑:金凯

审核:杨佩佩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