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金色田野 | 又是一年秋分至 直抵现场庆丰收

2023-09-20 22:16 今日镇江  

编者按

金秋九月好时光,瓜果飘香庆丰收。9月23日秋分节气即将到来,记者走进果园、稻田和蟹塘,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生动展现镇江喜人的丰收景象,为市民开启“瓜果飘香、稻浪滚滚、膏满蟹肥”的美好旅途。

全媒体记者 周迎 本报通讯员 茅蓉芳  马梁

丰收故事①——清境田园泛“桃”香

“老曹,今天准备采几筐?”“和你比比,这片的果子都熟了,还不加紧采嘛?”9月19日上午8时许,句容市清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200亩猕猴桃基地热闹了起来,采摘女工们每人都半抱着一个方筐,先后走进基地,开启了一天的“收获之旅”。

在一棵棵猕猴桃树下,女工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只需用手隔着保护袋一摸,袋中的猕猴桃“大小如何”“成熟与否”就已经了然于胸,随后就是手脚麻利地采摘后放入筐中,一气呵成。

脸上带着笑容的女工老曹今年已近60岁,是农场所在自然村人,说起在这里采摘猕猴桃的工作,她晒得黑中带红的脸上立刻浮出笑容,“我是这里的长用工人,现在这个季节,农场的猕猴桃熟了,看着这些猕猴桃从套袋前一个个小小模样长这么大,心里是真高兴。”

透过女工们往后看,一个个袋子坠在枝头,初秋的微风在阳光的烘烤下,依旧热力满满,却也恰恰将成熟猕猴桃的香味带出果袋,将果园“熏得”香味扑鼻。

农场负责人季梅笑着说,农场目前种植了200多亩猕猴桃,有徐香、翠香、金福、红阳、亚特等6个品种,目前上市的是徐香,销售价格为40元/公斤。“农场的猕猴桃亩均产量为1000-1500公斤,有绿色食品认证,支持采摘体验,自9月初上市以来,老客户,来游玩的酒店散客、团队客人,还有苏锡常地区的精品水果超市都有订单不断发来,销售势头不错。”

现场,和老曹一样的女工还有不少。据了解,清境农业园区带动了附近近70户农户,让他们实现“就近就业”。“在我们农场工作的工人,不仅能兼顾家里的农业种植,同时在园区工作也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真正实现家里丰产、工作丰收,大大提高了原来的生活水平。”


丰收故事②——虾兵蟹将迎上市

“你看,这种色泽发青、体型比寻常龙虾大两三倍的,就是我们农场特色养殖的淡水澳龙。旁边这个白色桶里的是螃蟹,现在都处于尝鲜阶段,给一些老客户品尝品尝,正式销售预计在中秋国庆之前。”9月20日,阳光躲在厚厚的云层中,站在镇江新区大路镇鸿渔家庭农场的养殖池边,虽然江风裹挟着丝丝细雨倍添凉意,但介绍着自家产品的农场主朱梦杰心里却热情如火。


朱梦杰的农场成立于2017年,有180多亩养殖水面,养殖产品有螃蟹、淡水澳龙、四大家鱼和鲈鱼等,种类丰富,但最让他得意的还要数淡水澳龙。“这个品种其实是一种大型龙虾,不仅个头比传统小龙虾大,肉质也更为饱满,鲜美度更高,近年来十分受市场欢迎,价格长期保持在110元/公斤左右,效益不错。”

“咕噜咕噜咕噜”,一个青黑色身影爬上了朱梦洁身旁的红色框沿,两只大钳子伸向天空,嘴里吐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泡泡。看到这只即将“偷跑”成功的螃蟹,朱梦杰一下子就将它捉了起来,放回框里。“今天降温,这些母蟹更有活力,偷跑的动作都利索不少,看样子就快能上市销售了。”

原来,即将上市的螃蟹都是母蟹,个头从2.5-3.5两不等,价格区间为120-180元/公斤。“今年的螃蟹真不错,不但个头大,产量也好,一扫去年干旱的影响。”朱梦杰说,螃蟹多,价格也还不错,丰收年景已可预见。

在螃蟹养殖方面,朱梦杰还有“绝活”。通过与江苏省淡水研究所(扬中基地)联合试验示范螃蟹周期养殖套养虎头鲨生产技术,有效减少了螃蟹养殖过程中,因经济价值不高的杂鱼类导致的饲料损耗。同时虎头鲨经济价值较高,每亩可提高效益2000余元。

“就目前反馈的情况来看,螃蟹的电话订单已有不少,网络销售也即将进入预热阶段,线下门店的销售准备也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朱梦杰笑着说,这些年,通过养殖技术的不断优化升级,农场的效益也逐年走高,实现年产螃蟹5.5吨、淡水澳龙2.5吨、淡水鱼6.5吨,销售收入260余万元。农场还先后被认定为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我现在每天都要去虾塘蟹笼里看看,期待它们的品质快一点达标,抢在两节前卖个好价钱。”


丰收故事③——致富绿果藤上挂

“大家加快进度啊,这批团购的巨峰马上就要来拉货了,包装都仔细一点,别在运输中出现掉果之类的问题。”9月19日上午10时,句容市茅山镇介文葡萄合作社负责人戴瑶边回复着微信中的订单信息,边向正在干活的几位工人说道。

在遮光又避雨的连廊下,五六个工人忙碌的手速又加快了几分。只见采摘好的一筐筐巨峰整齐地摞在脚下,经过仔细挑选修果后,工人们将达标的葡萄用分隔纸包好后放入盒中,井然有序。

接到订单信息的戴瑶喊上弟弟,拎着剪刀,挎上筐子,大步走向不远处的阳光玫瑰大棚。

记者跟入棚中,一串串套着深色纸袋的阳光玫瑰垂在枝头,一根根红色立柱将大棚撑得又高又亮。葡萄藤高度正好,十分利于修剪。大棚内的远处,还有少量鸡鸭在自由走动。

为了寻找客户需要的精品果,戴瑶用手轻轻接触一个个纸袋,轻微压缩后查看果形,觉得合适后进行拆袋,并细致观察有无瑕疵。经过反复确认后,用剪刀将满足条件的阳光玫瑰剪下放入筐中。15分钟后,笑呵呵的戴瑶和弟弟抬着装满葡萄的筐子走进客厅,进行细致修剪并装箱。

“我们家的葡萄有30亩,今年的销售价格受外地喧嚣的‘科技与狠活’影响不大,巨峰和阳光玫瑰的价格稳定在80-100元/公斤和240-300元/公斤。”说到自家的葡萄销售,戴瑶的脸上自信满满。她说,老客户带着新客户,一尝品质,价格都认可。而且,她的网络销售走得很棒,占到了总销量的60%。“除了本地和南京的老客户外,北京、上海、广东都卖过,要不是快递和我说不能保证完好无损,我家的葡萄都能卖到新疆去。”

随着中秋国庆的临近,戴瑶对这场收官战格外期待。“目前,我家的葡萄已经销售了三分之二了,趁着中秋国庆,调整一下价格,只要能多走一波,估计10月中下旬葡萄销售就能全部结束。”


丰收故事④——稻花香里说“丰”年

“轰轰轰、轰轰轰……”9月19日上午8时,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一场和雨水的竞赛在句容市茅山镇丁庄村曹庄自然村打响。

站在田头,紧盯收割机驾驶员操作,还喊着“别图快,减少机收损失”的小伙子是丁庄村团支部书记吴阳。他眼前的这块田里,种植的都是由“时代楷模”赵亚夫推荐的“越光”稻。

“曹庄自然村毗邻二圣水库,地势低洼,过去常有水患发生,大水漫灌下,这片区域不但不适合种植丁庄的‘名片’——葡萄,种植常规作物还常年减产,产生不了效益,伤了老百姓的心,土地被抛荒。”回忆起几年前的样貌,吴阳有些感慨。

为了让这片“撂荒”土地发挥“富民强村”的积极作用,丁庄村于2022年成立“丁庄谷得稻米专业合作社”,采用村民以田亩入股、合作社以资金入股的形式,首批流转80多亩地开展“越光”稻的有机栽培。“2022年,我们的大米销售后,不但给村民分发了每亩600元的保底分红,还有大米销售的二次分红,村民们都很高兴。今年很多农户主动要求加入,种植面积一下子扩大至近300亩。”

说话间,在稻田里转了3圈的收割机“肚子”里已是满满当当,驾驶员将收割机开至田边,向早已停在一旁的小货车车厢中“吐出”一粒粒金黄的稻穗。满满的稻香瞬间萦绕鼻腔,货车旁几个曹庄村本村的“生产队长”看着饱满的谷粒,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

吴阳指着车旁一小片未收割的田块说:“今年,我们的栽种模式进一步优化,控草技术进一步加强,每一穗都达到120粒左右,不少稻秆都被饱满的稻穗压弯了腰。保守估计产量要增加20%—30%。”

“越光”稻种进了茅山镇,不难让人联想到“戴庄经验”和“丁庄经验”在这里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而反应的效果也十分明显,富民强村的成效满满,丰收的喜悦在这里蔓延。


摄影:周迎

编辑:万嘉

审核:杨佩佩

87

编者按

金秋九月好时光,瓜果飘香庆丰收。9月23日秋分节气即将到来,记者走进果园、稻田和蟹塘,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生动展现镇江喜人的丰收景象,为市民开启“瓜果飘香、稻浪滚滚、膏满蟹肥”的美好旅途。

全媒体记者 周迎 本报通讯员 茅蓉芳  马梁

丰收故事①——清境田园泛“桃”香

“老曹,今天准备采几筐?”“和你比比,这片的果子都熟了,还不加紧采嘛?”9月19日上午8时许,句容市清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200亩猕猴桃基地热闹了起来,采摘女工们每人都半抱着一个方筐,先后走进基地,开启了一天的“收获之旅”。

在一棵棵猕猴桃树下,女工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只需用手隔着保护袋一摸,袋中的猕猴桃“大小如何”“成熟与否”就已经了然于胸,随后就是手脚麻利地采摘后放入筐中,一气呵成。

脸上带着笑容的女工老曹今年已近60岁,是农场所在自然村人,说起在这里采摘猕猴桃的工作,她晒得黑中带红的脸上立刻浮出笑容,“我是这里的长用工人,现在这个季节,农场的猕猴桃熟了,看着这些猕猴桃从套袋前一个个小小模样长这么大,心里是真高兴。”

透过女工们往后看,一个个袋子坠在枝头,初秋的微风在阳光的烘烤下,依旧热力满满,却也恰恰将成熟猕猴桃的香味带出果袋,将果园“熏得”香味扑鼻。

农场负责人季梅笑着说,农场目前种植了200多亩猕猴桃,有徐香、翠香、金福、红阳、亚特等6个品种,目前上市的是徐香,销售价格为40元/公斤。“农场的猕猴桃亩均产量为1000-1500公斤,有绿色食品认证,支持采摘体验,自9月初上市以来,老客户,来游玩的酒店散客、团队客人,还有苏锡常地区的精品水果超市都有订单不断发来,销售势头不错。”

现场,和老曹一样的女工还有不少。据了解,清境农业园区带动了附近近70户农户,让他们实现“就近就业”。“在我们农场工作的工人,不仅能兼顾家里的农业种植,同时在园区工作也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真正实现家里丰产、工作丰收,大大提高了原来的生活水平。”


丰收故事②——虾兵蟹将迎上市

“你看,这种色泽发青、体型比寻常龙虾大两三倍的,就是我们农场特色养殖的淡水澳龙。旁边这个白色桶里的是螃蟹,现在都处于尝鲜阶段,给一些老客户品尝品尝,正式销售预计在中秋国庆之前。”9月20日,阳光躲在厚厚的云层中,站在镇江新区大路镇鸿渔家庭农场的养殖池边,虽然江风裹挟着丝丝细雨倍添凉意,但介绍着自家产品的农场主朱梦杰心里却热情如火。


朱梦杰的农场成立于2017年,有180多亩养殖水面,养殖产品有螃蟹、淡水澳龙、四大家鱼和鲈鱼等,种类丰富,但最让他得意的还要数淡水澳龙。“这个品种其实是一种大型龙虾,不仅个头比传统小龙虾大,肉质也更为饱满,鲜美度更高,近年来十分受市场欢迎,价格长期保持在110元/公斤左右,效益不错。”

“咕噜咕噜咕噜”,一个青黑色身影爬上了朱梦洁身旁的红色框沿,两只大钳子伸向天空,嘴里吐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泡泡。看到这只即将“偷跑”成功的螃蟹,朱梦杰一下子就将它捉了起来,放回框里。“今天降温,这些母蟹更有活力,偷跑的动作都利索不少,看样子就快能上市销售了。”

原来,即将上市的螃蟹都是母蟹,个头从2.5-3.5两不等,价格区间为120-180元/公斤。“今年的螃蟹真不错,不但个头大,产量也好,一扫去年干旱的影响。”朱梦杰说,螃蟹多,价格也还不错,丰收年景已可预见。

在螃蟹养殖方面,朱梦杰还有“绝活”。通过与江苏省淡水研究所(扬中基地)联合试验示范螃蟹周期养殖套养虎头鲨生产技术,有效减少了螃蟹养殖过程中,因经济价值不高的杂鱼类导致的饲料损耗。同时虎头鲨经济价值较高,每亩可提高效益2000余元。

“就目前反馈的情况来看,螃蟹的电话订单已有不少,网络销售也即将进入预热阶段,线下门店的销售准备也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朱梦杰笑着说,这些年,通过养殖技术的不断优化升级,农场的效益也逐年走高,实现年产螃蟹5.5吨、淡水澳龙2.5吨、淡水鱼6.5吨,销售收入260余万元。农场还先后被认定为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我现在每天都要去虾塘蟹笼里看看,期待它们的品质快一点达标,抢在两节前卖个好价钱。”


丰收故事③——致富绿果藤上挂

“大家加快进度啊,这批团购的巨峰马上就要来拉货了,包装都仔细一点,别在运输中出现掉果之类的问题。”9月19日上午10时,句容市茅山镇介文葡萄合作社负责人戴瑶边回复着微信中的订单信息,边向正在干活的几位工人说道。

在遮光又避雨的连廊下,五六个工人忙碌的手速又加快了几分。只见采摘好的一筐筐巨峰整齐地摞在脚下,经过仔细挑选修果后,工人们将达标的葡萄用分隔纸包好后放入盒中,井然有序。

接到订单信息的戴瑶喊上弟弟,拎着剪刀,挎上筐子,大步走向不远处的阳光玫瑰大棚。

记者跟入棚中,一串串套着深色纸袋的阳光玫瑰垂在枝头,一根根红色立柱将大棚撑得又高又亮。葡萄藤高度正好,十分利于修剪。大棚内的远处,还有少量鸡鸭在自由走动。

为了寻找客户需要的精品果,戴瑶用手轻轻接触一个个纸袋,轻微压缩后查看果形,觉得合适后进行拆袋,并细致观察有无瑕疵。经过反复确认后,用剪刀将满足条件的阳光玫瑰剪下放入筐中。15分钟后,笑呵呵的戴瑶和弟弟抬着装满葡萄的筐子走进客厅,进行细致修剪并装箱。

“我们家的葡萄有30亩,今年的销售价格受外地喧嚣的‘科技与狠活’影响不大,巨峰和阳光玫瑰的价格稳定在80-100元/公斤和240-300元/公斤。”说到自家的葡萄销售,戴瑶的脸上自信满满。她说,老客户带着新客户,一尝品质,价格都认可。而且,她的网络销售走得很棒,占到了总销量的60%。“除了本地和南京的老客户外,北京、上海、广东都卖过,要不是快递和我说不能保证完好无损,我家的葡萄都能卖到新疆去。”

随着中秋国庆的临近,戴瑶对这场收官战格外期待。“目前,我家的葡萄已经销售了三分之二了,趁着中秋国庆,调整一下价格,只要能多走一波,估计10月中下旬葡萄销售就能全部结束。”


丰收故事④——稻花香里说“丰”年

“轰轰轰、轰轰轰……”9月19日上午8时,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一场和雨水的竞赛在句容市茅山镇丁庄村曹庄自然村打响。

站在田头,紧盯收割机驾驶员操作,还喊着“别图快,减少机收损失”的小伙子是丁庄村团支部书记吴阳。他眼前的这块田里,种植的都是由“时代楷模”赵亚夫推荐的“越光”稻。

“曹庄自然村毗邻二圣水库,地势低洼,过去常有水患发生,大水漫灌下,这片区域不但不适合种植丁庄的‘名片’——葡萄,种植常规作物还常年减产,产生不了效益,伤了老百姓的心,土地被抛荒。”回忆起几年前的样貌,吴阳有些感慨。

为了让这片“撂荒”土地发挥“富民强村”的积极作用,丁庄村于2022年成立“丁庄谷得稻米专业合作社”,采用村民以田亩入股、合作社以资金入股的形式,首批流转80多亩地开展“越光”稻的有机栽培。“2022年,我们的大米销售后,不但给村民分发了每亩600元的保底分红,还有大米销售的二次分红,村民们都很高兴。今年很多农户主动要求加入,种植面积一下子扩大至近300亩。”

说话间,在稻田里转了3圈的收割机“肚子”里已是满满当当,驾驶员将收割机开至田边,向早已停在一旁的小货车车厢中“吐出”一粒粒金黄的稻穗。满满的稻香瞬间萦绕鼻腔,货车旁几个曹庄村本村的“生产队长”看着饱满的谷粒,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

吴阳指着车旁一小片未收割的田块说:“今年,我们的栽种模式进一步优化,控草技术进一步加强,每一穗都达到120粒左右,不少稻秆都被饱满的稻穗压弯了腰。保守估计产量要增加20%—30%。”

“越光”稻种进了茅山镇,不难让人联想到“戴庄经验”和“丁庄经验”在这里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而反应的效果也十分明显,富民强村的成效满满,丰收的喜悦在这里蔓延。


摄影:周迎

编辑:万嘉

审核:杨佩佩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