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江花副刊 | 漫步扬中岛

2023-09-15 23:09 今日镇江  

□ 刘干

扬中,是长江冲积洲,江苏唯一整域处于江心洲的县级市,俗称扬中岛。对我来说,是牵系一生的地方。随着年岁渐长,我越发强烈地感受到与这个岛城,难以割舍的情缘。

提起扬中,我并不陌生。20世纪80年代初,我和朋友曾来过一次。那时江上无桥,不能直达岛上,出行十分不便。我和朋友从皖北老家乘车到扬州,再从扬州换乘私营小客船,在风浪中颠簸一两个小时才抵达扬中岛码头。

登岛后,从码头通往市区的路是尘土飞扬的沙石路,没有公交车,我们搭上人力三轮车前往市区。沿途看着时隐时现的灰墙黑瓦的低矮民居,委实让我吃惊不小。印象中,江南一般是小桥、流水、人家,而此地怎么会如此荒凉?车夫说,以前,扬中岛基本是与世隔绝的孤岛,因为没有跨江大桥,人们进出岛全靠舟楫摆渡,风险劳顿带来的生存艰辛与生活沉重,时常让岛民欲哭无泪。

岂料,十多年后,我第二次踏上扬中岛。这次来,不是旅游,而是任教于岛上一所学校。我借助导航仪,从沪蓉高速扬中出口下,车直接开到校门口,不见了十几年前一江阻隔天涯路的局面,心情自然要比第一次来明朗了许多。

接待我的校人事处周老师告诉我,前几年岛民倾其所有、集资建起了长江大桥,后来政府投资又陆续建了长江一桥、二桥、三桥,仅十几年光景,扬中人凭借那股不服输的干劲,硬是把原本羸弱的孤岛,建出“一岛五桥”的大交通格局。从首座跨江大桥建成起,国道、省道、县乡道,星罗棋布,给岛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路、幸福路。

刚到扬中时,街道狭窄陈旧,记得经过几次旧城改造后,现在的商业街,随处可见星巴克、肯德基、麦当劳、茶馆、酒店等,置身其中,赫然就是江岛商业街发展的编年史。当我走过新改造的金鹰商贸建筑群,仿佛穿越朦胧的时空,热闹迎面扑来。特别是护城河依岸傍水的几家镇江锅盖面馆,河豚面、鳝丝面、毛肚面、肥肠面等江岛特色美食,让人味蕾激荡,齿颊留香。昔日的孤岛,一下子变成了宜居、宜业、宜商、和美的桃花岛。

我在市博物馆看到,改革开放前,扬中人口是27万,耕地只有16万亩,田少人多,绝大多数农户仍然是“麦子吃不到栽秧,稻子吃不到下霜”,贫困人口高达80%,穷得全省闻名。穷则思变,改革开放后,全岛2万多名供销员秉持踏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四万”精神,解决了缺原料缺市场的大难题,为扬中乡镇企业的崛起立下奇功。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扬中人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着眼于脱贫攻坚,利用多年跑业务积攒的资金,大力兴办民营企业,迎来了江岛第二次华丽转身。从低矮灰暗的瓦房,到宽敞明亮的楼房,再到住上高大上的别墅,先后创成“国家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等,用“四千四万”精神,讲好江岛故事,谱写着一个又一个脱贫攻坚的神话。

为了更科学地利用江岛资源,近年来市旅游部门以“水韵芳洲”为主题,着力打造环岛旅游新高地。目前全岛已推出五条乡村特色旅游线路:一是博物馆馆藏探寻之旅,二是美丽乡村寻觅之旅,三是江岛美食文化寻味之旅,四是江洲采风之旅,五是红色记忆追寻之旅。附近村民凭借景点优势,加快产业转型,纷纷办起了农家乐、民宿等提升江岛旅游品质,让文旅成为江岛消费新热点。

一晃,我在扬中岛工作生活18年了,参与并见证了江岛由穷到富到强的发展过程。我与江岛似乎已达成某种高度共鸣,仿佛我就是那座岛,岛已化为江上望乡的我。如果说,皖北老家是我青少年时代最魂牵梦绕的地方,那么扬中岛则是我羁旅生活灵魂的皈依所。因为我们都是如此地热爱这座小小的岛城,尤其像我这种被打着深深江岛印记的外地人。

清心置闲,常去江堤漫步。风,带着暖意掠过江面,兴起了一层层涟漪。无论站在江堤哪个方位,抬头总能看到绵延起伏的绿洲。岛上总是云雾缭绕,看杨柳曼舞,秋橘如金,榴红似火,还有那些不知名的野花遍及江岸,让我亲近寄托情怀的美景,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扬中岛发展变化的磅礴伟力。

夜幕降临,远眺闪烁在江湾里星星点点的灯火,那每一团灯火里都是一个小小的村落、一个个温暖的家,都是正在汇聚的光源和希望,璀璨着扬中的未来。

编辑:缪小兵

审核:高新


67

□ 刘干

扬中,是长江冲积洲,江苏唯一整域处于江心洲的县级市,俗称扬中岛。对我来说,是牵系一生的地方。随着年岁渐长,我越发强烈地感受到与这个岛城,难以割舍的情缘。

提起扬中,我并不陌生。20世纪80年代初,我和朋友曾来过一次。那时江上无桥,不能直达岛上,出行十分不便。我和朋友从皖北老家乘车到扬州,再从扬州换乘私营小客船,在风浪中颠簸一两个小时才抵达扬中岛码头。

登岛后,从码头通往市区的路是尘土飞扬的沙石路,没有公交车,我们搭上人力三轮车前往市区。沿途看着时隐时现的灰墙黑瓦的低矮民居,委实让我吃惊不小。印象中,江南一般是小桥、流水、人家,而此地怎么会如此荒凉?车夫说,以前,扬中岛基本是与世隔绝的孤岛,因为没有跨江大桥,人们进出岛全靠舟楫摆渡,风险劳顿带来的生存艰辛与生活沉重,时常让岛民欲哭无泪。

岂料,十多年后,我第二次踏上扬中岛。这次来,不是旅游,而是任教于岛上一所学校。我借助导航仪,从沪蓉高速扬中出口下,车直接开到校门口,不见了十几年前一江阻隔天涯路的局面,心情自然要比第一次来明朗了许多。

接待我的校人事处周老师告诉我,前几年岛民倾其所有、集资建起了长江大桥,后来政府投资又陆续建了长江一桥、二桥、三桥,仅十几年光景,扬中人凭借那股不服输的干劲,硬是把原本羸弱的孤岛,建出“一岛五桥”的大交通格局。从首座跨江大桥建成起,国道、省道、县乡道,星罗棋布,给岛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路、幸福路。

刚到扬中时,街道狭窄陈旧,记得经过几次旧城改造后,现在的商业街,随处可见星巴克、肯德基、麦当劳、茶馆、酒店等,置身其中,赫然就是江岛商业街发展的编年史。当我走过新改造的金鹰商贸建筑群,仿佛穿越朦胧的时空,热闹迎面扑来。特别是护城河依岸傍水的几家镇江锅盖面馆,河豚面、鳝丝面、毛肚面、肥肠面等江岛特色美食,让人味蕾激荡,齿颊留香。昔日的孤岛,一下子变成了宜居、宜业、宜商、和美的桃花岛。

我在市博物馆看到,改革开放前,扬中人口是27万,耕地只有16万亩,田少人多,绝大多数农户仍然是“麦子吃不到栽秧,稻子吃不到下霜”,贫困人口高达80%,穷得全省闻名。穷则思变,改革开放后,全岛2万多名供销员秉持踏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四万”精神,解决了缺原料缺市场的大难题,为扬中乡镇企业的崛起立下奇功。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扬中人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着眼于脱贫攻坚,利用多年跑业务积攒的资金,大力兴办民营企业,迎来了江岛第二次华丽转身。从低矮灰暗的瓦房,到宽敞明亮的楼房,再到住上高大上的别墅,先后创成“国家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等,用“四千四万”精神,讲好江岛故事,谱写着一个又一个脱贫攻坚的神话。

为了更科学地利用江岛资源,近年来市旅游部门以“水韵芳洲”为主题,着力打造环岛旅游新高地。目前全岛已推出五条乡村特色旅游线路:一是博物馆馆藏探寻之旅,二是美丽乡村寻觅之旅,三是江岛美食文化寻味之旅,四是江洲采风之旅,五是红色记忆追寻之旅。附近村民凭借景点优势,加快产业转型,纷纷办起了农家乐、民宿等提升江岛旅游品质,让文旅成为江岛消费新热点。

一晃,我在扬中岛工作生活18年了,参与并见证了江岛由穷到富到强的发展过程。我与江岛似乎已达成某种高度共鸣,仿佛我就是那座岛,岛已化为江上望乡的我。如果说,皖北老家是我青少年时代最魂牵梦绕的地方,那么扬中岛则是我羁旅生活灵魂的皈依所。因为我们都是如此地热爱这座小小的岛城,尤其像我这种被打着深深江岛印记的外地人。

清心置闲,常去江堤漫步。风,带着暖意掠过江面,兴起了一层层涟漪。无论站在江堤哪个方位,抬头总能看到绵延起伏的绿洲。岛上总是云雾缭绕,看杨柳曼舞,秋橘如金,榴红似火,还有那些不知名的野花遍及江岸,让我亲近寄托情怀的美景,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扬中岛发展变化的磅礴伟力。

夜幕降临,远眺闪烁在江湾里星星点点的灯火,那每一团灯火里都是一个小小的村落、一个个温暖的家,都是正在汇聚的光源和希望,璀璨着扬中的未来。

编辑:缪小兵

审核:高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