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翔
■ 摘要
城市突围,需要一次次“被看见”。文化,正是一座城市最具独特性、最易“被看见”的资源。
“有骨的江南看绍兴。”近日,绍兴开了一个会——“绍兴打造江南文化中心城市研讨会”,颇值得我们的城市借鉴。
一直关注绍兴,因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却常常能看到我们城市的影子。2020年绍兴曾拍摄了一部电视政论片《向海》,解说词中的“绍兴之困”“绍兴之惑”,让我们深有同感。譬如,“标兵渐行渐远,追兵愈追愈近。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每一次发展榜单的公布,都会刺痛绍兴人的神经……‘绍兴焦虑’的成因,说到底是先发优势渐渐消失,而理念创新没有及时跟上。”
“绍兴之困”如是:一是城市之困。城市规模制约了城市承载力。在都市圈中,绍兴与上海、杭州、宁波在优质公共产品供给和营商环境方面有较大落差,绍兴人无法享受到高能级城市内部优质的公共服务。二是产业之困。传统产业大市,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提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使得绍兴在高质量发展中的问题逐渐显现,成长烦恼不断,发展后劲不足,产业结构不优,导致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排行榜上不进则退。三是体制之困。难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培育、扶持与推动发展。四是人才之困。饱受人才短缺与流失之苦。在创新功能和技术流动集散功能上短板明显,要素集聚、组织管理、综合服务功能还不完善,有规模效应的高端产业缺失,造成人才迁出率居高不下,本地高校毕业生的留存率甚至只有17%,绍兴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率也只有17%。总结是:“环顾周边城市,审视新的发展要求,绍兴发现,城市能级、体制创新、产业升级和人才集聚等存在的短板,互为影响、互相交织,拖累了整个发展的‘大盘’。”
资料图(新华社图片)
还有“绍兴之惑”:多年来,绍兴既“困”于发展新动能难以为继,更“惑”于文化的保守和理念的落后。面对日新月异的外部世界,在犹豫彷徨中消磨了奋勇争先的激情。具体则有:
得失之惑。多年来,绍兴习惯于埋头拉车而不抬头看天,在区域协同上缺少共生共荣、主动出击的开放意识和积极姿态。在眼前利益和远景规划之间,缺少大开大合、“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魄力和勇气。“小富即安”的心态体现在多个方面。
竞合之惑。在竞争中合作,“跟着大哥一起飞”,是一体化于城市的原动力。但享受红利的同时,“融合得越快,虹吸得越厉害”的焦虑也让绍兴人夜不能寐。担忧各种要素、资源快速流失,城市“空心化”速度变快。对新态势新机遇,绍兴人似乎有着天然的患得患失心理。
定位之惑。绍兴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绍兴似乎从来都没有过清晰的城市标识。更重要的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绍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却远远落后。文化资源到底是绍兴的“金饭碗”还是湿棉袄?如何让文化动起来、让古城活起来?已成为一个亟待破解的课题。某种程度上,在传统文化和开放思维之间,隔了一个城市定位的距离。
之所以大段引用《向海》的解说词,你有没有发现,几乎这里面的每一句话,都能找到我们城市的影子。
事实上,绍兴与我们的城市相类之处,更在于——两大都市圈中的夹缝生存。“大树底下如何长草?”绍兴如何突围?《向海》政论片的拍摄背景正是长三角一体化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于突围的意义则在于——对绍兴而言,“这是一个都市圈‘以小融大’的机会。”而“向海”,恰是“走出会稽山,迈向太平洋”,是苦练内功提升城市能级,是杭绍甬一体化发展,抱团出征,是出湾向洋面向世界参与竞争。
应该说,近几年,绍兴的发展逐步复苏。2023年上半年,绍兴全市的GDP总量为36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9%,增速高居浙江全省第二位。沉默了很久的挑战浙江第三城的口号又再度响起。但新的问题也更加凸显,即长三角城市群可谓高手林立、群雄逐鹿,在一个更比一个耀眼的城市之间,如何让自己的城市被“看见”。因为,在区域一体化不断掀起浪潮,兄弟城市竞相奔跑的竞争格局中,自己的城市需要“被看见”;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产业分工格局加速重构的格局中,自己的城市需要“被看见”;再具体一些,在招商引资、人才争夺,打造极具吸引力、极富成功机会的创新热土的新征途中,自己的城市需要一次次“被看见”。严重一点说,在城市发展“马太效应”越来越显著的今天,于三、四线城市,这是一个关乎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
这时,让我们再看文初提到的绍兴的研讨会,或能理解,为什么已然有苏州、杭州包括扬州在前,绍兴却毅然决然地提出打造江南文化中心城市。这不仅是因为绍兴文化底蕴深厚,更在于——文化,是一座城市最具独特性、最易“被看见”的资源。今年初,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走遍浙江11个设区市,提出了浙江各城市最新发展定位与战略方向。绍兴的定位颇与其他城市不同,其独特之处正在于——“以人文为魂注入新韵味,以‘胆剑精神’展现新风貌”。这样的独特,恰是城市一次次“被看见”的重要契机。另一方面,2022年,绍兴召开文化工作会议,提出“深化跨界融合,在文化产业发展上求突破攀高峰。”《绍兴日报》有解释——“使文化成为绍兴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资源,成为未来绍兴城市发展的新动能,这是跨界融合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如是,就让我们学习一下研讨会中的专家发言吧。于我们的城市当不无启思。
“绍兴打造江南文化中心城市的构想,是贯穿绍兴文脉、浙江文脉和江南文脉的重要体现,也是绍兴文化建设和城市建设的新起点。”“绍兴关于江南文化中心城市的定位需要立足于长三角的整体格局,注重建立绍兴城市文化的独特性和辨识度,发挥年轻群体的创造力和号召力,集中精力做好有效的内外需求匹配。”“以讲述故事的方式来传播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要深入理解城市的价值逻辑、满足传播对象的诉求、把握互联网和数字时代特点,利用独特的城市发展和传播思考方式,有助于更好地创造共鸣和实现传播目标。”“绍兴面临‘文强、商弱、旅平’三大痛点,要走特色化规划、品牌化引领、体系化整合、市场化推进、国际化拓展五大路径,以及联动区县市、协同杭甬沪、构建综合消费体系等。”“要回答‘何为江南文化’和‘如何打造’两个问题,建议从‘知家底’‘强基础’‘扩影响’三方面出发,深挖江南文脉、保护历史街区、推动文化交流。”……
绍兴突围,我们的城市,当仔细看、认真想。
编辑:黄昕彤
审核:沈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