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方良龙)近日,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和安庆师范大学在保护区进行水生植物调查时,发现了连片生长的极危物种——粗梗水蕨。这片粗梗水蕨面积约1200平方米,植株数量超过1万株。这是目前江苏省野外调查发现的最大粗梗水蕨群落。
“粗梗水蕨在野外是很少见的物种,很大的群落基本上是没有的。沿着那条小路,一下子就看到了3棵粗梗水蕨,当时就很兴奋。然后我们又沿着这条路一直往前走,走着走着一转眼又看到这么大一片粗梗水蕨,当时非常震惊。”9月2日,应邀对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水生植物进行科考的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晓可,介绍了粗梗水蕨的发现过程。在张教授的指引下,记者来到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处粗梗水蕨集中分布区。只见河沟里,一簇簇粗梗水蕨漂浮在水面,紧密相连、长势茂盛,叶片形似鹿角,青翠可爱。
粗梗水蕨是凤尾蕨科水蕨属植物,植株高20-30厘米,常浮生于水质较好的湖泊、河流、沼泽和水塘等环境中。它是研究蕨类植物配子体形成以及遗传多样性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植物,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粗梗水蕨在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苏和江西等省份的湿地随处可见。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外来植物入侵和过度围垦等原因,粗梗水蕨群落野外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专家介绍,粗梗水蕨1999年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依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标准,粗梗水蕨被认定为极危物种。粗梗水蕨对水质要求高,常视作环境的指标性生物。此次发现的粗梗水蕨群落,主要分布在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河沟和一片水塘中。它们在野外成片生长,也反映了当地的湿地环境保护成果。
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开展,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显著提升。
“根据保护区最新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结果,我们保护区共发现野生动植物500多种,包括白鹤、东方白鹳、小天鹅,还有粗梗水蕨、野大豆这些珍稀动植物就有30多种。”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王召根说,下一步还将开展水生植物的大面积普查,特别是对粗梗水蕨这样的珍稀植物,将联合科研院所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
编辑:缪小兵
审核:曾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