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单杉 通讯员 李媛 张启帆)2023年,太湖流域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达100%;
到2025年,流域重点断面Ⅱ类比例力争达到38%,河流断面全部稳定达到Ⅲ类;流域生态系统质量持续提升,水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由“中等”提升到“良好”;
到2030年,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进一步提高;
展望2035年,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提升。
日前,随着《镇江市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出台,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的目标也新鲜出炉。一串串数字、一个个目标,都体现了我市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工作的信心与决心。
目标已定,如何发力?记者了解到,根据《方案》,我市将在控源减污、生态扩容、科学调配、精准防控四方面发力,部署“七大任务”,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工作。
强力推进工业污染治理。我市将全面系统开展涉磷企业专项排查整治,对所有涉磷企业建立“磷账本”。2024年底前,全面完成流域涉磷企业标准化、规范化整治任务。同时,持续深化重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更大力度推动印染、化工、造纸、钢铁、电镀、食品等传统产业升级,以质量效益为标准,推进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依法依规制定实施差别化政策措施。
此外,镇江还将加快建设工业废水处理系统,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速“腾笼换鸟”,以江苏省太湖流域未来产业发展政策措施为指引,前瞻谋划一批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生活污水全量收集工作也在加速推进。我市将加快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全收集,推行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化建设运营,提升污水收集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与人民幸福生活息息相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大幅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和农户覆盖率,按照国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双60%”标准,到2025年,镇江市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0%。
工业污染治理稳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同样重要。据悉,我市通过构建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田退水治理、大力推进秸秆离田利用、加强池塘养殖规范化管理、加快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等措施,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
“每项工作都需要多部门联合发力。”上述工作人员说,以加快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为例,我市将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参与,进一步发挥各级河长作用,加强农村河道环境整治及监管维护。2023年底前,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组织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建立整改销号制度。根据农村黑臭水体污染成因制定治理方案,综合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连通、生态恢复等措施,稳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到2025年,全流域彻底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加快实施重点区域综合治理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将由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等部门分工负责,实施新孟河、丹金溧漕河流域综合整治。以新孟河调水通道、丹金溧漕河等河流为重点,推进控源治污、生态保护与修复。
“无废城市”建设中,加强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是重要环节,在水环境提升工作中,亦是如此。我市将构建有机废弃物绿色低碳循环机制,形成多元化循环利用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同时建立健全有机废弃物收集处理利用体系,到2023年,厨余(餐厨)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9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超过95%,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95%。
我市还将通过统筹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加强水资源科学调配,以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第七项任务就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市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我市将从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保障能力、水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能力、生态环保执法能力、标准支撑能力这四项能力发力,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编辑:朱超
审核:滕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