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地评线】紫金e评:千年古运河,焕发时代新活力

2023-08-27 17:28

8月24日,2023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州开幕。

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致辞。他指出,新征程上,我们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重大定位和“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重大要求,守护绵延的文化根脉,畅通鲜活的生态绿脉,壮大涌动的经济动脉,努力把大运河江苏段打造成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精品工程、彰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鲜明标识,建设成城河共生、人河相亲的美丽家园和江苏地理版图上的“美丽中轴”,塑造成享誉中外的缤纷旅游带、展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靓丽名片。

中国大运河穿越2500多年,见证中华民族的奋斗与兴盛,是世界上空间跨度最大、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运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运河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运河城市的共同责任。悠悠运河水,承载着千年的文脉,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护好大运河的基础所在。江苏通过大运河常州城区段交通疏导、宝应段沿线砂石场整治归并、苏州段山塘街风貌整治、无锡段环城古运河提升改造、宿迁段闸西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等遗产环境整治项目,将运河遗产保护工作融入城乡建设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一幅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生动画卷正在运河沿线徐徐展开。

纵贯南北、穿越古今的中国大运河,是我国第46项世界文化遗产,在“水韵江苏”大地上奔流出浩荡风光。在江苏各地,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也正高质量推进。《苏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条例》2023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苏州以立法护航文化与经济、生态协同发展,古韵与生活、城市相互交融,把千年运河史诗化作新时代的“最江南画卷”;淮安勾画“产业、文旅、生态”三张画卷,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相互促进。全省各地也依托大运河“黄金水道”和人文生态优势,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打响“千年运河”国际文化旅游品牌。

大运河于历史长河中穿越千年,于山川湖海间日夜奔流,流淌至今,恰如生生不息、奔涌向前的中华文化,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决心与勇气。无锡江南运河清名桥段故道、苏州盘门、淮安双金闸、扬州瓜洲闸、镇江西津渡、洪泽湖大堤……大运河上,一处处水利遗产是一代代人的治水智慧的结晶。“活”的航道迄今仍然发挥着航运、供水、灌溉、调水、生态、旅游等综合作用。面对着丰厚活态的运河遗产,江苏通过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展示利用体系,使大运河江苏段成为展示中华文明、东方神韵的重要窗口。江苏13个设区市全部纳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规划,推动了江苏全域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让大运河更好地造福于人民。

过去,大运河是哺育扬州、苏州、淮安、无锡、常州等城市的母亲河,未来,大运河文明需要代代守护,反哺大运河、建设好大运河文化带将是我们的时代使命。让我们共同守护好大运河,以长远开阔的眼光去探索协同创新共同保护的新路径。(陈语竹)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编辑:朱超

审核:高新

95

8月24日,2023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州开幕。

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致辞。他指出,新征程上,我们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重大定位和“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重大要求,守护绵延的文化根脉,畅通鲜活的生态绿脉,壮大涌动的经济动脉,努力把大运河江苏段打造成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精品工程、彰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鲜明标识,建设成城河共生、人河相亲的美丽家园和江苏地理版图上的“美丽中轴”,塑造成享誉中外的缤纷旅游带、展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靓丽名片。

中国大运河穿越2500多年,见证中华民族的奋斗与兴盛,是世界上空间跨度最大、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运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运河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运河城市的共同责任。悠悠运河水,承载着千年的文脉,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护好大运河的基础所在。江苏通过大运河常州城区段交通疏导、宝应段沿线砂石场整治归并、苏州段山塘街风貌整治、无锡段环城古运河提升改造、宿迁段闸西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等遗产环境整治项目,将运河遗产保护工作融入城乡建设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一幅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生动画卷正在运河沿线徐徐展开。

纵贯南北、穿越古今的中国大运河,是我国第46项世界文化遗产,在“水韵江苏”大地上奔流出浩荡风光。在江苏各地,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也正高质量推进。《苏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条例》2023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苏州以立法护航文化与经济、生态协同发展,古韵与生活、城市相互交融,把千年运河史诗化作新时代的“最江南画卷”;淮安勾画“产业、文旅、生态”三张画卷,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相互促进。全省各地也依托大运河“黄金水道”和人文生态优势,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打响“千年运河”国际文化旅游品牌。

大运河于历史长河中穿越千年,于山川湖海间日夜奔流,流淌至今,恰如生生不息、奔涌向前的中华文化,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决心与勇气。无锡江南运河清名桥段故道、苏州盘门、淮安双金闸、扬州瓜洲闸、镇江西津渡、洪泽湖大堤……大运河上,一处处水利遗产是一代代人的治水智慧的结晶。“活”的航道迄今仍然发挥着航运、供水、灌溉、调水、生态、旅游等综合作用。面对着丰厚活态的运河遗产,江苏通过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展示利用体系,使大运河江苏段成为展示中华文明、东方神韵的重要窗口。江苏13个设区市全部纳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规划,推动了江苏全域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让大运河更好地造福于人民。

过去,大运河是哺育扬州、苏州、淮安、无锡、常州等城市的母亲河,未来,大运河文明需要代代守护,反哺大运河、建设好大运河文化带将是我们的时代使命。让我们共同守护好大运河,以长远开阔的眼光去探索协同创新共同保护的新路径。(陈语竹)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编辑:朱超

审核:高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