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从村办小作坊到世界最大基地 丹阳眼镜的华丽蝶变

2023-08-23 22:51 今日镇江  

今日镇江讯(周竹生)“戴丹阳眼镜,看美丽中国。”进入江苏丹阳交通要道的入城处,人们最先看到的是写着这一行大字的丹阳眼镜的巨大广告牌。在所有推介丹阳产品的广告语中,这一句最有气势,最具影响,最为流行。因为这一句话有着最大的底气,那就是丹阳眼镜制造的庞大产业群和巨大影响力。

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

话说丹阳眼镜,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丹阳人是亲眼看着丹阳眼镜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的。不仅如此,我也是一个一天也离不开丹阳眼镜的丹阳人,从青年到老年,整整戴了四十年。前二十年一两年配一副,后二十年一年配一两副,配了四五十副,戴过的也舍不得扔掉,整整保存了一柜子。丹阳眼镜数十年的风云变幻,我尽收眼底。

从段上村眼镜小作坊

到现代化丹阳眼镜大企业

丹阳最早是大泊开始磨眼镜玻璃片,丹阳眼镜厂在大泊成立。大泊一位姓王的老师傅新中国成立前在上海做眼镜,会设计镜架,当时大泊把有机玻璃成分的叫大美料眼镜架子。我第一次看到丹阳眼镜的制作,那是在20世纪70年代,我十来岁的时候。

我所在的生产大队办厂起步很早,一家是眼镜厂,一家是皮鞋厂。眼镜厂的起步并不亚于丹阳眼镜之乡司徒镇,皮鞋厂的起步并不亚于丹阳皮鞋之乡陵口镇。眼镜厂办在我姑父所在的段上村,是利用有年代的一座废弃的祠堂改建的,进行最简陋的玻璃镜片加工。平时我们路过,只看到屋后墙根处有一个个小孔,会有一股股铁锈红的液体流出。为了一探究竟,我会悄悄地踮起脚尖,探头探脑地朝窗子里张望。只见一台台研磨机沿墙壁排开,利用一只只小马达驱动,把厚厚的玻璃镜片磨薄了,达到需要的度数。一台机器下就有一个沿墙根向外开凿的小孔,让研磨镜片时的水剂流出屋外。我们经过这里,老远就可以看到一道道铁锈红的小水沟。

早年的眼镜加工设备

那时我就很纳闷,无色的玻璃镜片怎么会磨出红红的颜色?直到四十年后,遇到中国眼镜协会副理事长、丹阳眼镜商会会长、万新光学集团董事长汤龙保,汤会长的一番话,解开了我心中的疑团。1971年,年仅17岁的汤龙保进入司徒镇大坟镜片厂,成为一名磨片工人。镜片是玻璃材质,需要人工操纵磨片机来打磨。磨片过程有点像推磨,工人推动操纵杆的力度决定所切割玻璃的弧度,进而决定镜片的度数。打磨一片镜片需要数小时,研磨需要一种抛光粉,这种抛光粉遇水便会变红,工人的手上、脸上常常被染得通红。

丹阳眼镜的起步阶段

那个年代,一股股铁锈红水流出的地方,就是一家家丹阳眼镜厂所在。铁锈红的时代并不很长,却是丹阳眼镜最早的寻踪处。从铁锈红的土地上播种,丹阳眼镜恰逢天时地利,蓬勃发展。丹阳从事眼镜产业及相关配套的工贸企业1600多家,其中眼镜生产企业600余家,现代化的眼镜大企业有海昌、万新、明月、唯尊、鸿晨,相关配套的贸易企业及商家1000多家,行业从业人员近5万人,产品涵盖眼镜产业各个领域。

从谭巷村眼镜小制作

到智能化丹阳眼镜大智造

一旦有了根,就会扎根发芽,就会根深叶茂,长成参天大树。那么,丹阳眼镜最先的树根在哪里呢?在丹阳眼镜之乡司徒镇的谭巷村。

20世纪70年代,司徒谭巷村有村民在苏州眼镜厂上班,工人师傅就把技术带回了村里,谭巷村办起了磨镜片的眼镜小加工厂。1976年,谭巷村创办了第一家村办企业丹阳县眼镜二厂。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丹阳县眼镜二厂快速发展,产值不断提升。20世纪90年代,丹阳县眼镜二厂赶上了招商引资大潮,一批有技术、懂市场、敢闯敢拼的谭巷人如鱼得水,开始创业,一批中小眼镜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茁壮成长。谭巷村乃至司徒镇的眼镜产业逐渐形成了规模,慢慢地成长为了地方特色产业、支柱产业。中国最大的树脂镜片生产企业万新公司,中国最大的隐形眼镜生产企业海昌公司,中国最大的眼镜网络销售企业淘镜公司,都在谭巷村,一个村庄孕育出了三个中国之最。

万新光学发展简介

规模最大并不值得骄傲,技术最新才值得自豪。万新公司有了自动化生产线,40秒就能研磨好一片定制化镜片,误差在纳米级。过去丹阳眼镜厂拼的是工人的经验,现在拼的是设备和技术。万新的定制镜片产能已突破2.1万片/天,是当地领先水平,每天都有很多镜片制作好被送往全球各地。

让丹阳眼镜会听话、会唱歌,智能时代的来临,让眼镜不单单只是解决视力问题的工具,而是在满足视觉需求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性。丹阳天禄眼镜电商有限公司开发了天禧骨传导蓝牙眼镜,融合了骨传导式的助听器,为听力受损的老年人带来了福音。

丹阳国际眼镜城

黑科技、高技术、新材料,赋予了丹阳眼镜的新魅力。全国第一家眼镜研究所、国家级眼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丹阳,丹阳眼镜拥有了眼镜行业的话语权。

从贡潘村眼镜小摊位

到国际化丹阳眼镜大卖场

眼镜工厂建到哪里,供销员跟到哪里;市场在哪里,丹阳眼镜供销员跑到哪里,这是丹阳眼镜早期发展的秘诀。丹阳是“中国眼镜之都”,镜架年产量1亿多副,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镜片年产量4亿多副,约占全国的75%、世界的40%左右,是世界最大的镜片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眼镜产品集散地、中国眼镜生产基地和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丹阳眼镜的做强做大,还有一个秘诀,丹阳的眼镜工厂有多少,丹阳眼镜的门店就有多少;丹阳眼镜的工厂有多大,丹阳眼镜的卖场就有多大。

究竟有多少,究竟有多大,从一个小村发展起来的中国丹阳眼镜城以及城中的中国眼镜博物馆可以告诉你答案。

约14万平方米的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

四十多年前,丹阳火车站对面有一个小小的村子叫贡潘村,因为交通便利,进货出货方便,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一个小货摊,自发形成了一批眼镜地摊,这里成了眼镜镜片镜架批发的集散地。各地的商贩乘车前来丹阳拿货,再将丹阳产的眼镜销往全国各地。1986年全国最早的眼镜交易专业市场华阳眼镜市场成立,如今在丹阳火车站附近矗立着一座更气派的“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这是一座面积约14万平方米的商贸综合体。每天眼镜城里人头攒动,能够听到天南海北的口音,热闹而有序。这种景象,在丹阳持续了数十年。

丹阳国际眼镜城的中华老字号有南京吴良才、南京四明、杭州毛源昌、北京大明、重庆精益,国际一线品牌有蔡司、依视路、凯迪拉克、万宝龙、席琳迪翁、花花公子等。不管从入驻的眼镜商户数量还是眼镜产品交易数量,都堪称全国第一,可以说是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功能最强的眼镜产品交易市场。近年来,丹阳眼镜城分别获得“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百强市场”“国家级眼镜验配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江苏旅游十大新地标”“江苏省转型升级示范市场”“江苏省正版正货示范街区”“江苏省诚信示范街区”等殊荣。

全世界每两个戴眼镜的人中,就有一人使用了丹阳产的镜片。听闻丹阳国际眼镜城中国眼镜博物馆讲解员的解说,戴丹阳眼镜,看美丽中国,我自然而然地把后半句改成了看美丽世界。

编辑:朱超

审核:高新

166

今日镇江讯(周竹生)“戴丹阳眼镜,看美丽中国。”进入江苏丹阳交通要道的入城处,人们最先看到的是写着这一行大字的丹阳眼镜的巨大广告牌。在所有推介丹阳产品的广告语中,这一句最有气势,最具影响,最为流行。因为这一句话有着最大的底气,那就是丹阳眼镜制造的庞大产业群和巨大影响力。

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

话说丹阳眼镜,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丹阳人是亲眼看着丹阳眼镜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的。不仅如此,我也是一个一天也离不开丹阳眼镜的丹阳人,从青年到老年,整整戴了四十年。前二十年一两年配一副,后二十年一年配一两副,配了四五十副,戴过的也舍不得扔掉,整整保存了一柜子。丹阳眼镜数十年的风云变幻,我尽收眼底。

从段上村眼镜小作坊

到现代化丹阳眼镜大企业

丹阳最早是大泊开始磨眼镜玻璃片,丹阳眼镜厂在大泊成立。大泊一位姓王的老师傅新中国成立前在上海做眼镜,会设计镜架,当时大泊把有机玻璃成分的叫大美料眼镜架子。我第一次看到丹阳眼镜的制作,那是在20世纪70年代,我十来岁的时候。

我所在的生产大队办厂起步很早,一家是眼镜厂,一家是皮鞋厂。眼镜厂的起步并不亚于丹阳眼镜之乡司徒镇,皮鞋厂的起步并不亚于丹阳皮鞋之乡陵口镇。眼镜厂办在我姑父所在的段上村,是利用有年代的一座废弃的祠堂改建的,进行最简陋的玻璃镜片加工。平时我们路过,只看到屋后墙根处有一个个小孔,会有一股股铁锈红的液体流出。为了一探究竟,我会悄悄地踮起脚尖,探头探脑地朝窗子里张望。只见一台台研磨机沿墙壁排开,利用一只只小马达驱动,把厚厚的玻璃镜片磨薄了,达到需要的度数。一台机器下就有一个沿墙根向外开凿的小孔,让研磨镜片时的水剂流出屋外。我们经过这里,老远就可以看到一道道铁锈红的小水沟。

早年的眼镜加工设备

那时我就很纳闷,无色的玻璃镜片怎么会磨出红红的颜色?直到四十年后,遇到中国眼镜协会副理事长、丹阳眼镜商会会长、万新光学集团董事长汤龙保,汤会长的一番话,解开了我心中的疑团。1971年,年仅17岁的汤龙保进入司徒镇大坟镜片厂,成为一名磨片工人。镜片是玻璃材质,需要人工操纵磨片机来打磨。磨片过程有点像推磨,工人推动操纵杆的力度决定所切割玻璃的弧度,进而决定镜片的度数。打磨一片镜片需要数小时,研磨需要一种抛光粉,这种抛光粉遇水便会变红,工人的手上、脸上常常被染得通红。

丹阳眼镜的起步阶段

那个年代,一股股铁锈红水流出的地方,就是一家家丹阳眼镜厂所在。铁锈红的时代并不很长,却是丹阳眼镜最早的寻踪处。从铁锈红的土地上播种,丹阳眼镜恰逢天时地利,蓬勃发展。丹阳从事眼镜产业及相关配套的工贸企业1600多家,其中眼镜生产企业600余家,现代化的眼镜大企业有海昌、万新、明月、唯尊、鸿晨,相关配套的贸易企业及商家1000多家,行业从业人员近5万人,产品涵盖眼镜产业各个领域。

从谭巷村眼镜小制作

到智能化丹阳眼镜大智造

一旦有了根,就会扎根发芽,就会根深叶茂,长成参天大树。那么,丹阳眼镜最先的树根在哪里呢?在丹阳眼镜之乡司徒镇的谭巷村。

20世纪70年代,司徒谭巷村有村民在苏州眼镜厂上班,工人师傅就把技术带回了村里,谭巷村办起了磨镜片的眼镜小加工厂。1976年,谭巷村创办了第一家村办企业丹阳县眼镜二厂。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丹阳县眼镜二厂快速发展,产值不断提升。20世纪90年代,丹阳县眼镜二厂赶上了招商引资大潮,一批有技术、懂市场、敢闯敢拼的谭巷人如鱼得水,开始创业,一批中小眼镜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茁壮成长。谭巷村乃至司徒镇的眼镜产业逐渐形成了规模,慢慢地成长为了地方特色产业、支柱产业。中国最大的树脂镜片生产企业万新公司,中国最大的隐形眼镜生产企业海昌公司,中国最大的眼镜网络销售企业淘镜公司,都在谭巷村,一个村庄孕育出了三个中国之最。

万新光学发展简介

规模最大并不值得骄傲,技术最新才值得自豪。万新公司有了自动化生产线,40秒就能研磨好一片定制化镜片,误差在纳米级。过去丹阳眼镜厂拼的是工人的经验,现在拼的是设备和技术。万新的定制镜片产能已突破2.1万片/天,是当地领先水平,每天都有很多镜片制作好被送往全球各地。

让丹阳眼镜会听话、会唱歌,智能时代的来临,让眼镜不单单只是解决视力问题的工具,而是在满足视觉需求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性。丹阳天禄眼镜电商有限公司开发了天禧骨传导蓝牙眼镜,融合了骨传导式的助听器,为听力受损的老年人带来了福音。

丹阳国际眼镜城

黑科技、高技术、新材料,赋予了丹阳眼镜的新魅力。全国第一家眼镜研究所、国家级眼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丹阳,丹阳眼镜拥有了眼镜行业的话语权。

从贡潘村眼镜小摊位

到国际化丹阳眼镜大卖场

眼镜工厂建到哪里,供销员跟到哪里;市场在哪里,丹阳眼镜供销员跑到哪里,这是丹阳眼镜早期发展的秘诀。丹阳是“中国眼镜之都”,镜架年产量1亿多副,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镜片年产量4亿多副,约占全国的75%、世界的40%左右,是世界最大的镜片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眼镜产品集散地、中国眼镜生产基地和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丹阳眼镜的做强做大,还有一个秘诀,丹阳的眼镜工厂有多少,丹阳眼镜的门店就有多少;丹阳眼镜的工厂有多大,丹阳眼镜的卖场就有多大。

究竟有多少,究竟有多大,从一个小村发展起来的中国丹阳眼镜城以及城中的中国眼镜博物馆可以告诉你答案。

约14万平方米的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

四十多年前,丹阳火车站对面有一个小小的村子叫贡潘村,因为交通便利,进货出货方便,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一个小货摊,自发形成了一批眼镜地摊,这里成了眼镜镜片镜架批发的集散地。各地的商贩乘车前来丹阳拿货,再将丹阳产的眼镜销往全国各地。1986年全国最早的眼镜交易专业市场华阳眼镜市场成立,如今在丹阳火车站附近矗立着一座更气派的“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这是一座面积约14万平方米的商贸综合体。每天眼镜城里人头攒动,能够听到天南海北的口音,热闹而有序。这种景象,在丹阳持续了数十年。

丹阳国际眼镜城的中华老字号有南京吴良才、南京四明、杭州毛源昌、北京大明、重庆精益,国际一线品牌有蔡司、依视路、凯迪拉克、万宝龙、席琳迪翁、花花公子等。不管从入驻的眼镜商户数量还是眼镜产品交易数量,都堪称全国第一,可以说是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功能最强的眼镜产品交易市场。近年来,丹阳眼镜城分别获得“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百强市场”“国家级眼镜验配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江苏旅游十大新地标”“江苏省转型升级示范市场”“江苏省正版正货示范街区”“江苏省诚信示范街区”等殊荣。

全世界每两个戴眼镜的人中,就有一人使用了丹阳产的镜片。听闻丹阳国际眼镜城中国眼镜博物馆讲解员的解说,戴丹阳眼镜,看美丽中国,我自然而然地把后半句改成了看美丽世界。

编辑:朱超

审核:高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