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变桑田,高原今胜昔。8月21日至22日,省委书记信长星率江苏省党政代表团到西藏学习考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在新起点上推动江苏和西藏对口支援、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严金海,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陈永奇陪同考察并出席两省区座谈会。
座谈会上,信长星代表省委、省政府对西藏长期以来给予江苏工作的大力支持、给予江苏援派干部人才的关心厚爱表示感谢,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绩表示祝贺。他说,西藏在全国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聚焦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书写了令人自豪和振奋的恢弘史诗。我们感叹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创造的人间奇迹,感叹全国对口支援近30年西藏发生的沧桑巨变,更感叹新时代10年西藏发展取得的非凡成就。今天的西藏,各族人民相亲相爱,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充分昭示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无比正确,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充分印证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无比英明。对口支援拉萨以来,江苏和西藏人民的手紧紧牵在一起、心紧紧连在一起、命运紧紧交融在一起。新征程上继续做好对口援藏工作,既是江苏必须坚决扛好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力度、拓展双向合作广度、提升交往交流交融热度,携手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王君正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江苏省党政代表团来藏考察表示欢迎,对江苏省给予西藏的关心支持帮助表示感谢。他说,长期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援藏工作,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江苏是我国的东部大省、经济强省,近年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积极贡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示范引领。西藏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苏藏合作前景广阔。希望江苏西藏一如既往地加强交流合作,更好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加大高原生物、特色种质资源研究力度,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加强产业培育合作,深化清洁能源、通用航空、数字经济等产业合作,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共同推进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合作,建立健全旅游市场对接、信息互通、管理合作等机制,共同打造高品质文旅产业。进一步加强人文交流合作,深化全方位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陈永奇与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马欣分别介绍了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口支援合作情况。
会前,两省区领导考察了江苏援藏前方指挥部,看望慰问援藏干部人才代表,了解工作和生活情况,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信长星说,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大家带着党中央的殷殷重托和江苏人民的深情厚谊来到世界屋脊,有苦不言苦、有难不怕难,奋战在对口支援一线,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展现了新时代年轻干部的精神品质,展现了江苏干部人才的思想境界。援藏是难得的人生际遇和历练机会,必将受益终身。希望大家心怀“国之大者”,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继续保持好状态、好作风,严于律己、劳逸结合,全身心投入对口支援的崇高事业,为家乡增光、为受援地添彩,更好支持西藏发展、造福西藏人民。省委、省政府将为大家提供更好平台、创造更好条件,当好坚强后盾。
夏秋之交,高原大地天朗气清、生机勃勃,代表团一行深入学习考察。在拉萨市江苏实验幼儿园、曲水县才纳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大家参观了校园设施和高原生物研究所、温室大棚、特色农产品等,听取相关市对口援藏情况介绍。信长星说,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是对口支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各项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拉鲁湿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湿地,近处水波潋滟,远处群山林立,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代表团一行实地感受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学习借鉴西藏保护生态环境、构筑安全屏障的经验做法。在苏藏两地共同努力下,曲水县协荣村建成了美丽乡村、幸福家园。信长星来到藏族群众索朗群培家里,与大家拉家常。村民们对今天的幸福生活充满感激。信长星说,乡亲们的好日子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英明领导、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也是大家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的。我们将用心用情做好对口支援工作,让大家更加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生活好上加好,芝麻开花节节高。
江苏省领导韩立明、曹路宝、储永宏,西藏自治区领导普布顿珠、达娃次仁分别参加有关活动。
来源:交汇点
编辑:黄昕彤
审核:杨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