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创意写作 全城接力”第十二季丨“我最喜欢的镇江美食”第二十三批作品展示

2023-08-20 10:17 今日镇江  

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朱婕)人间烟火,最抚人心。人生在世,不可辜负的,唯有爱和美食。一年四季,您最喜欢的美食究竟是什么?您的味蕾里一定藏着许许多多的美食基因和美食背后的情怀故事。

“创意写作  全城接力”第十二季现已启动,邀您写出喜欢的镇江美食,一起分享舌尖上的美好生活,同时也希望您以实际行动落实《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的文件精神,与亲朋携手,和美食作伴,尽情“饕餮一夏”。(投稿要求详见文末海报)。

67.爱吃面食的我

□ 卢宏慧

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吃面食。面条和馄饨伴随着我成长。

在农村寻常家里也就普通一碗面,加点菜。有时吃剩下的菜,一股脑地往锅里一倒,下到面条里面,就成了香喷喷的菜汤面。这时再端上两块薄薄香软的东乡韭菜饼或金黄酥香的南瓜丝饼,一口咬下,热喷香的菜油从饼中溢入嘴里,唇齿生香,回味无穷。

说起东乡面条,姚桥镇上的长鱼汤干拌面,还是很有名气的。一口鲜辣长鱼汤,一口油香干拌面,吃在嘴里一点不油腻。如果你食量大,胃口好,再来个肉包子与蒸饺,那才叫“爽”!到了冬天,儒里古镇上的羊血面也是非常好吃,光是看到碗中热气腾腾的羊血羊汤,以及肆意扑鼻而来的香味,就能猜想到面条味道有多鲜美。在那里酒宴过后主食一般都会点上一份羊血面。

馄饨,小的时候吃得不多,开学、过年的时候会吃。擀馄饨皮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交给家里小孩。隔壁村有一家这样的店铺,生意很忙,需有序排队,大人们相互间笑着打招呼,给老板付钱后,就留下各自小孩排队等皮子擀好带回家。

我家的馄饨馅每次总会分两种。一种是肉多,家人们吃的;一种是青菜与油渣馅,是我吃的。

长大后,生活条件逐渐好了起来,吃馄饨也是很方便的事了。我吃的馄饨馅都是妈妈做的。几年前妈妈走后,馄饨就吃得少了。老婆也会做馅包馄饨,来解一解我的馄饨瘾,味道还真不错。

68.回味丹阳肴肉

□ 明月霞光

在丹阳,去大名鼎鼎的“金鸡饭店”大堂吃一碗“肴肉面”,是丹阳人记忆里抹不去的一种体面生活方式,可见丹阳肴肉在丹阳人心中的地位。

图片:明月霞光

然而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我小时候吃的肴肉都是父亲在家做的,且只有过年才能吃到。每到年尾,父亲会嘱咐我去找“盐硝”,这时候我便知道,父亲要开始做肴肉了。

我那时总是拿着簸箕和掸子,一个人跑到村上那些长期空无一人的老房子里去找,然后用掸子小心掸进簸箕。为了证明那是硝而不是石灰粉,我得先用手指蘸一点放舌头上确认一下是不是有咸味。曾听父亲说过硝是有毒的,所以我那时很害怕尝多了会中毒。

不过,中毒的事从没发生过,当看到那色泽红润,香味浓郁,酥烂爽口的肴肉端上过年的餐桌,我便忘了有“怕中毒”这回事。

后来知道,肴肉味美,与选材讲究很有关系,它只取每头猪两个前腿上纯精的两块肉,俗称“老鼠肉”,腌制后制作而成,硝的量也只取很少一点,能起到变色、肉质香酥作用即可。

如今,丹阳肴肉已是一方品牌美食。父亲也早已不再动手制作,家里吃的肴肉都是现买。

来镇江市区生活后,吃镇江肴肉的机会相对多了点,然而我依然想念丹阳肴肉,想念那时做肴肉、找“盐硝”的点点滴滴,想着想着美味也就愈加的浓烈起来。

69. “乌米饭”已香千年

□ 李国平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来临之前,宝堰及周边地区乡镇的地摊上或菜场内,会出现一堆一堆的新鲜野生的灌木嫩叶卖,一斤嫩叶售价高达20多元。我小时候,都是母亲从附近的燕子山上采一些下来,然后在石磨之类的工具上捣碎后用水浸泡一夜,再用这个叶子水做饭。做出来的米饭不仅乌黑发亮,而且还有一股特别的清香味儿。当时听母亲说这种草叫乌饭草。

图片:李国平

据镇江地方志记载和镇江南乡民间流传下来的习俗,关于乌米饭的来历,在镇江南乡一带有几个版本的传说。

但流传最广的是一个凄美的救母故事:一个叫目莲的人,他的母亲在十八层地狱受苦受难,目莲每次备了饭菜给地狱的母亲吃,都被沿途的饿鬼狱卒抢吃一空。目莲为了让挨饿的母亲吃饱饭,就听了当地的一个老神仙说,用一种灌木叶子煮成黑饭送给母亲吃,饿鬼和狱卒见了这种乌黑的饭再不敢吃了,目莲的母亲总算吃上了饱饭。目莲最终也成功救出了母亲。

图片:李国平

传说各有不同,但宝堰和周边乡镇的农家,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吃乌米饭的习俗却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只要家中有年长一点的奶奶、姥姥或母亲,都要采来或买来乌饭草,按照乌叶汁的比例下锅煮成米饭。

据《本草纲目》记载,乌米饭不仅口感清香,而且还能益精气,强筋骨,明目乌发,健脾益肾,久服有轻身延年之功效。

温馨提示:

请好友投稿时,尽量提供一至二张和文章主题相关的现场图片或者资料图片,并注明拍摄者或者图片来源。

海报设计:谢志斌

编辑:朱超

审核:高新

141

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朱婕)人间烟火,最抚人心。人生在世,不可辜负的,唯有爱和美食。一年四季,您最喜欢的美食究竟是什么?您的味蕾里一定藏着许许多多的美食基因和美食背后的情怀故事。

“创意写作  全城接力”第十二季现已启动,邀您写出喜欢的镇江美食,一起分享舌尖上的美好生活,同时也希望您以实际行动落实《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的文件精神,与亲朋携手,和美食作伴,尽情“饕餮一夏”。(投稿要求详见文末海报)。

67.爱吃面食的我

□ 卢宏慧

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吃面食。面条和馄饨伴随着我成长。

在农村寻常家里也就普通一碗面,加点菜。有时吃剩下的菜,一股脑地往锅里一倒,下到面条里面,就成了香喷喷的菜汤面。这时再端上两块薄薄香软的东乡韭菜饼或金黄酥香的南瓜丝饼,一口咬下,热喷香的菜油从饼中溢入嘴里,唇齿生香,回味无穷。

说起东乡面条,姚桥镇上的长鱼汤干拌面,还是很有名气的。一口鲜辣长鱼汤,一口油香干拌面,吃在嘴里一点不油腻。如果你食量大,胃口好,再来个肉包子与蒸饺,那才叫“爽”!到了冬天,儒里古镇上的羊血面也是非常好吃,光是看到碗中热气腾腾的羊血羊汤,以及肆意扑鼻而来的香味,就能猜想到面条味道有多鲜美。在那里酒宴过后主食一般都会点上一份羊血面。

馄饨,小的时候吃得不多,开学、过年的时候会吃。擀馄饨皮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交给家里小孩。隔壁村有一家这样的店铺,生意很忙,需有序排队,大人们相互间笑着打招呼,给老板付钱后,就留下各自小孩排队等皮子擀好带回家。

我家的馄饨馅每次总会分两种。一种是肉多,家人们吃的;一种是青菜与油渣馅,是我吃的。

长大后,生活条件逐渐好了起来,吃馄饨也是很方便的事了。我吃的馄饨馅都是妈妈做的。几年前妈妈走后,馄饨就吃得少了。老婆也会做馅包馄饨,来解一解我的馄饨瘾,味道还真不错。

68.回味丹阳肴肉

□ 明月霞光

在丹阳,去大名鼎鼎的“金鸡饭店”大堂吃一碗“肴肉面”,是丹阳人记忆里抹不去的一种体面生活方式,可见丹阳肴肉在丹阳人心中的地位。

图片:明月霞光

然而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我小时候吃的肴肉都是父亲在家做的,且只有过年才能吃到。每到年尾,父亲会嘱咐我去找“盐硝”,这时候我便知道,父亲要开始做肴肉了。

我那时总是拿着簸箕和掸子,一个人跑到村上那些长期空无一人的老房子里去找,然后用掸子小心掸进簸箕。为了证明那是硝而不是石灰粉,我得先用手指蘸一点放舌头上确认一下是不是有咸味。曾听父亲说过硝是有毒的,所以我那时很害怕尝多了会中毒。

不过,中毒的事从没发生过,当看到那色泽红润,香味浓郁,酥烂爽口的肴肉端上过年的餐桌,我便忘了有“怕中毒”这回事。

后来知道,肴肉味美,与选材讲究很有关系,它只取每头猪两个前腿上纯精的两块肉,俗称“老鼠肉”,腌制后制作而成,硝的量也只取很少一点,能起到变色、肉质香酥作用即可。

如今,丹阳肴肉已是一方品牌美食。父亲也早已不再动手制作,家里吃的肴肉都是现买。

来镇江市区生活后,吃镇江肴肉的机会相对多了点,然而我依然想念丹阳肴肉,想念那时做肴肉、找“盐硝”的点点滴滴,想着想着美味也就愈加的浓烈起来。

69. “乌米饭”已香千年

□ 李国平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来临之前,宝堰及周边地区乡镇的地摊上或菜场内,会出现一堆一堆的新鲜野生的灌木嫩叶卖,一斤嫩叶售价高达20多元。我小时候,都是母亲从附近的燕子山上采一些下来,然后在石磨之类的工具上捣碎后用水浸泡一夜,再用这个叶子水做饭。做出来的米饭不仅乌黑发亮,而且还有一股特别的清香味儿。当时听母亲说这种草叫乌饭草。

图片:李国平

据镇江地方志记载和镇江南乡民间流传下来的习俗,关于乌米饭的来历,在镇江南乡一带有几个版本的传说。

但流传最广的是一个凄美的救母故事:一个叫目莲的人,他的母亲在十八层地狱受苦受难,目莲每次备了饭菜给地狱的母亲吃,都被沿途的饿鬼狱卒抢吃一空。目莲为了让挨饿的母亲吃饱饭,就听了当地的一个老神仙说,用一种灌木叶子煮成黑饭送给母亲吃,饿鬼和狱卒见了这种乌黑的饭再不敢吃了,目莲的母亲总算吃上了饱饭。目莲最终也成功救出了母亲。

图片:李国平

传说各有不同,但宝堰和周边乡镇的农家,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吃乌米饭的习俗却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只要家中有年长一点的奶奶、姥姥或母亲,都要采来或买来乌饭草,按照乌叶汁的比例下锅煮成米饭。

据《本草纲目》记载,乌米饭不仅口感清香,而且还能益精气,强筋骨,明目乌发,健脾益肾,久服有轻身延年之功效。

温馨提示:

请好友投稿时,尽量提供一至二张和文章主题相关的现场图片或者资料图片,并注明拍摄者或者图片来源。

海报设计:谢志斌

编辑:朱超

审核:高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