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朱婕)人间烟火,最抚人心。人生在世,不可辜负的,唯有爱和美食。一年四季,您最喜欢的美食究竟是什么?您的味蕾里一定藏着许许多多的美食基因和美食背后的情怀故事。
“创意写作 全城接力”第十二季现已启动,邀您写出喜欢的镇江美食,一起分享舌尖上的美好生活,同时也希望您以实际行动落实《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的文件精神,与亲朋携手,和美食作伴,尽情“饕餮一夏”。(投稿要求详见文末海报)。
58.转角的感觉街角的爱——镇江锅盖面馆
□ 蒋云峰
平常的傍晚,华灯初上,闲走在镇江的老街,踩着青石板,一边是现代都市的光怪陆离,一边是老街古巷的幽静典雅,伴着车辆的嘈杂,合着市井的喧哗,忽然想起新鲜出炉的“中国十大面条”,镇江锅盖面金榜题名。
商务部、中国饭店协会在“中国饭店文化节暨首届中国面条文化节”上评出的“中国十大面条”,包括兰州拉面、河南烩面、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杭州片儿川、昆山奥灶面、镇江锅盖面、四川担担面、武汉热干面、吉林延吉冷面。
还听说,陕西拉面(臊子面)、重庆麻辣小面、上海阳春面不干了,仿佛比窦娥还冤!
可你是否知道,镇江市区可是全民皆“面”,锅盖面有着千年历史,是中国最早的中式快餐,这与这座城市古时不可撼动的经济、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的地位密不可分。
目前,镇江锅盖面店遍布镇江城区的大街小巷,门面不大,但满城飘香,价格不高,游客却趋之若鹜。
图片由作者提供
排队等面的悠然,端着大碗等不及蹲在地上美味先尝为快的感觉,那种阵势可谓盛况空前,那种独有的气息更是你品读这座城市最好的方式。
而昆山的奥灶面也入选了江苏非物质文化遗……
思着,想着,快步走过街角,迎面的是随风轻舞的小旗,一个娟秀的"面”字映入眼帘。
转角的感觉,街角的爱,还等什么,来一碗镇江锅盖面,去品味一把“中国十大面条”的感觉,她分明就在你的身边!
(本文写于2013年7月)
59.独具特色“灶烧饼”
□ 远行
每当中秋、春节来临,高桥人家一般都会制作圆圆、金黄、软糯的“灶烧饼”,用作拜月的贡品,或招待客人、送给亲朋好友的礼品,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新的一年圆圆满满。
图片由作者提供
先将地产的优质大米磨成粉,倒入木桶或钢精锅中,用七、八十度左右的热水,将热水和米粉按一定比例搅拌合成为散松松的米糊,将事先用老酵加面粉发酵而成的酵头,倒入米糊中,反复扦揉,使小酵在米糊中分布均匀。
经过热天大约2小时、冬天五到六个小时的充分发酵,米糊开始变壮,稀薄度正好,再加入些适量的食碱、白糖或糖精水。
端出平底铁锅,放在柴火灶上,锅中先倒入豆油,再用半个萝卜在锅里擦拭片刻,进行滑锅,使豆油分布均匀,用勺子将发酵好的米糊舀上,倒在平底锅里,变成一个个圆形的米饼,一锅可以贴十几只。
用稻麦草点火,草把不能过大,掌握好火候、时间,三把草烧过,出锅后的灶烧饼底面金黄不发黑,饼面厚厚实实,嚼起来软糯香甜……
这种当地特色美食老少皆宜,远近闻名,受人欢迎。
早上,高桥街上有人专门售卖,但往往供不应求。
许多外地人之前没见过,来此吃过后,感到非常可口,还会频繁地买些,用快递寄给家中的父母、子女品尝。
买几只灶烧饼回家尝尝,是许多人茶余饭后的念想。
60. 消失的“茶饭”
□ 徐庭国
在我们老家,老一辈的乡人见面,相互会问:茶饭吃了吗?一日三餐,我们称之为“茶饭”。至于“饭”前为何带个“茶”字,乡人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百度将“茶饭”解释为:茶、酒、饭、菜、汤的总称。我却不以为然。
我不是大厨,更不是美食家。但我打小就会烧饭,与我年龄相当的人都会烧饭。否则,就不是合格的乡下人。
我烧的茶饭几乎与米无关。
一是蕃瓜(南瓜)汤。选好蕃瓜,中间破开,掏尽瓜瓤,切成条块,洗净,加入适量河水,大火烧开,加入适量盐,小火焖5一10分钟,即可食用。水开后亦可加入适量玉米粉、麦粉、青菜等,谓之蕃瓜粥,每年夏天一日三餐食用。
二是山芋汤。选一篮半篮自种山芋,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河水,大火烧开后,小火焖10分钟即可食,无需任何佐料。有条件人家,可将山芋刨皮,或加入适量麦粉、玉米粉、青菜,此谓山芋粥。每年8月至12月,一日三餐如是。
三是大麦粥、玉米粥。无需放入一粒米,河水烧开,将预先冷水调好的麦糊、玉米糊倒入锅中搅拌均匀,小火烧开即可食用。此粥可分为白粥、菜粥。如系菜粥,加入适量油盐,可白粥连中,菜粥连晚。
上述茶饭,虽非美食,却是主食,她养活了上世纪60年代前后出生的乡下人。这样的茶饭,如今已经失传了!
温馨提示:
请好友投稿时,尽量提供一至二张和文章主题相关的现场图片或者资料图片,并注明拍摄者或者图片来源。
编辑:金凯海报设计:谢志斌审核:沈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