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历代名医辈出,堪称“杏林名城”
镇江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作为名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镇江中医药文化源脉久远,杏林门派众多,历代名医辈出。
01、镇江和“医药”有关的第一
● 被后世尊为“医药鼻祖”的是三国吴人葛玄,镇江句容人,一生修道采药、炼丹、医治疾病,造福百姓。
● 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是《肘后备急方》,它是东晋时的镇江句容人葛洪(葛玄从孙)的著作。其提出用青蒿治疗疟疾的方子,我国当代女科学家屠呦呦受此启发,发现了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
● 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专著《本草经集注》是后世本草学类药物分类的主要依据。作者是南北朝时期著名医药学家、有“山中宰相”之称的陶弘景。他当年辞官隐居镇江句容茅山,采草药、炼金丹,写成著作。
● 我国第一部中医史著作的作者叫陈邦贤,镇江人,13岁即开始攻读中医学,在1919年撰成了《中国医学史》,这是,1937年被商务印书馆列入“中国文化史丛书”出版。
● 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镇江的唐老一正斋膏药制作技艺榜上有名,是康熙年间唐守义秘制益症膏(又名万灵膏),后开设一正膏药铺,专治筋骨疼痛、跌打损伤等,产品远销国内外,外埠人士俗称镇江膏药。
02、镇江名医大家辈出,著作丰富
● 唐代医药家、润州医博士兼节度随军杨损之编著有《删繁本草》,为中医经典名著。
● 北宋时,迁居镇江的著名科学家苏颂编写了《嘉祐补充神龙本草》和《本草图经》,其中后者图文并茂,为当时最新最全的药物志。
● 南宋时,京江何氏开始在镇江行医,后世繁衍为名扬中外的江南何氏医派。何氏家族自南宋初年以来,800多年间相继涌现出350多位医家,世代相承,绵延不断,至今已历30多世,成为中外医学史上少见的奇迹。
● 明代,镇江人宁源选取可食之物,编著有《食鉴本草》。这一时期,陆续有京江丁氏、吴越钱氏(京江分支)等中医世家声誉鹊起,京江何氏继续称誉当地。
● 清代,镇江中医药兴盛,涌现了许多名医,如马宗元、何游、蒋宝素、沙书玉、王九峰、李冠仙等,其中不乏享誉大江南北的名医,不少为父子相袭,祖孙相传,世代以医名世,他们不仅治病救人,还著书立说,留有多部医书传世。
● 《江苏历代医人志》收录的镇江名医有180多人、各类医著超过200部。江苏中医学术流派中的四大世医流派,镇江占了两个,“江南何氏”“大港沙氏”名扬大江南北,另一医派“孟河四家”在镇江也有不少传人。
● 2009年,由人力资源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的现代中国著名中医(“国医大师”)30名,其中江苏籍7人,镇江籍就有3人,分别是颜正华、颜德馨、朱良春。
03、和“医”有关的镇江老街巷、故居
● 从大西路走进薛家巷,在这个巷子里,相传曾经有一道士薛阆仙,他是一名郎中,由于医道精良,前来求医的人络绎不绝,颇负盛名。此巷也因为他的姓氏而得名。
● 从山巷走入皮坊巷,此巷内曾经存在制革作坊。拐个弯之后,走到了大夫桥,大夫桥得名是因为相传早年有名医乔大夫居此,宅前有三块石板旱桥。
● 张云鹏故居位于市区仓巷69号,是省文物保护单位,曾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其主人张云鹏出生于江苏镇江,是清朝丞相、三朝元老张玉书的第七代孙,江南一代名医,著有《温病辩证十三篇》等著作。
由此可见镇江历代名医辈出,
堪称“杏林名城”,
让我们给名城镇江点个赞吧!
来源:整理自京江晚报
编辑:万嘉
审核:杨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