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朱婕)人间烟火,最抚人心。人生在世,不可辜负的,惟有爱和美食。一年四季,您最喜欢的美食究竟是什么?您的味蕾里一定藏着许许多多的美食基因和美食背后的情怀故事。
"创意写作 全城接力"第十二季现已启动,邀您写出喜欢的镇江美食,一起分享舌尖上的美好生活,同时也希望您以实际行动落实《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的文件精神,与亲朋携手,和美食作伴,尽情"饕餮一夏"。(投稿要求详见文末海报)。
22.镇江厨师改良武汉"四季美"汤包
□ 胡岸汀
武汉老四季美汤包馆开办于1922年,老板田玉山从南京请来镇江籍烹饪好手徐大宽师傅,在徐师傅的建议下,对汤包的制作进行严格把关和改进:第一步熬皮汤、做皮冻;第二步做肉馅;第三步制包,最后"一口气"火候到位。同时,在用料上一律选用上等的,肉皮要绝对新鲜,肉馅要一指膘的精肉,解黄汤包定要用阳澄湖的大鲜蟹等。由于"四季美"在质量上狠下功夫,因而一下子吸引了很多顾客,使"四季美"的小笼汤包名声大噪。
解放后,"老四季美"汤包馆生意兴隆,越做做红火,由原址迁到江汉路与中山大道交汇之处,现在已有三层楼做营业专厅,有300多席位,一年四季宾客如云。
印证了"四季美"店名,意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应,如春炸春卷,夏卖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饼等,受到顾客的好评,被誉为"汤包大王",使该店变为主要供应小笼汤包的汤包馆。他们制馅讲究,七个一笼,佐以姜丝和镇江香醋,异常鲜美。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需要,除鲜肉汤包外,他们还应时制作蟹黄汤包、虾仁汤包、香菇汤包、鸡茸汤包和什锦汤包等。
武汉的四季美汤包是在苏式汤包的传统作法基础上,不断改进发扬光大形成的。这种汤包具有皮薄、汤多、馅嫩、味鲜的风味特点,不仅为武汉人所喜爱,而且在全国也颇有名气。有经验食客的吃法为:先轻轻咬破汤包的表皮,慢慢吸尽里面的汤汁,然后再吃汤包的面皮和肉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小笼汤包的特有滋味。
23、地道的丹阳大麦粥
□ 束玉华
地道的丹阳大麦粥有这么一个传说,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丹阳,品尝了丹阳的大麦粥,金口连赞。从此丹阳大麦粥传遍江南。丹阳人也被赋予大麦粥命。
图片由作者提供
粥的原料是本地产的元麦粉加上大米或者剩饭。把大米煮熟,米有点开芯。或把剩饭加水烧开,然后把元麦粉用另一只碗调稀调匀,然后倒入锅里面搅拌均匀,再加上丹阳的食用碱,加进去后粥的颜色就有一点发黄变红,颜色越深碱味越重,可根据个人的喜爱自己调整。夏天来一碗凉凉的大麦粥,然后搭一点陵口萝卜干或榨菜或豆腐乳,感觉太爽了!
24.家味恒久远
□ 徐庭国
多年来,我的早饭基本是面条。多数情况自己下,偶尔也会在店里吃
一些在家没法自己动手煮的。如果早餐未吃面条,中午或晚上一般要补上,否则这一天总有点失魂落魄。
儿时,家中每年起码要养两头猪,一般在中秋或腊月里宰杀,除了留下猪头、猪血或少量水油,其他能卖则卖,应卖尽卖。猪头腌制,猪血旺搭点水油,惯例是左邻右舍每家送一碗,杀猪的高兴劲来不及欢喜,便随风散去。待我成家后,每到年关必杀一猪,能留则留,实在多了才卖。报了儿时食无肉之怨。
徐庭国 摄影
猪头腌好晒干后,照例是春节后的某日开吃。母亲在灶下添柴升火,父亲在灶上拆骨剔肉。兄妹四人围站在灶台边,一块一块轮流往嘴中塞肉,偶尔会递一块给娘,娘会摆动着手说:"不吃不吃,你们吃吧!"不大工夫,十斤重的猪头,风卷残云般,全部下肚。
这时,母亲会和面、揉面、擀面、削面,一气呵成。猪头汤下烂面条,七八丈的大铁锅,煮的时间比吃的时间还长,偶尔会剩下一两碗的,第二天早上热一下,堪比天下第一味。
毕竟猪头汤下面一年一回,多数情况下,逢到雨天无农活,母亲都会擀面条,下午早早升好小煤炉,七八丈的大钢筋锅,烧一锅要三、四个小时,而吃起来,你一碗我一碗,人人当先,个个争强,不到半小时,锅底朝天,而我们仍余兴未尽。
徐庭国 摄影
妈妈走了,家的味道还能传承吗?我自问,也在问我的孩子们!
温馨提示:
请好友投稿时,尽量提供一至二张和文章主题相关的现场图片或者资料图片,并注明拍摄者或者图片来源。
海报设计:谢志斌
编辑:万嘉
审核:解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