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二院)治未病科主任医师李丽华
今日镇江讯(杨吉羚 杨泠)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但会慢慢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由生长向收藏转变。中医认为,把握好这一时机调养,对健康很有益处,但一定要注意避开以下养生误区。
误区一:
“春捂秋冻”不分老幼
“春捂秋冻”古已有之,但因人而异,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患者、慢性肾病患者、胃病患者不宜“冻”,健康人群也一定要注意“冻”得适度。若气温下降但并不寒冷,这时是“秋冻”的最佳时期,适合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和抗病力。而对于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儿童,以及本身有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人群,由于自身调节能力相对较差,遇冷抵抗力下降、御寒能力较弱,此时应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且不宜过早穿得太厚实,适度即可。
误区二:
“贴秋膘”不分胖瘦
民间素有“贴秋膘以备过冬御寒之用”的说法。从健康角度而言,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不同于古人,日常饮食已经可以保障人体摄入足够的脂肪、蛋白质和营养。因此,“贴秋膘”一定要因人而异、因人而补。
对于超重肥胖人群,肥甘厚腻之品要少吃,而且要注意减肥控制体重。对于体重偏轻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或调理脾胃后适当进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胃肠疾病等人群不宜“贴秋膘”。
误区三:
大量运动无顾忌
有人觉得运动量大才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其实不然。
秋天,人体精气处于收敛内养阶段,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不宜大量运动,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锻炼时以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为标准。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注意,宜选择游泳、太极拳、八段锦等比较轻缓的运动。最好选择早晚进行锻炼,运动前要有5—10 分钟的暖身运动,运动后也要有数分钟的缓和运动。
误区四:
降温长期用空调
夏末初秋,天气仍然较热,有些地区还在使用空调。其实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的时间不宜过长,夜里温度要把控,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
长期身处空调环境中的人可以喝一些姜汤,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的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调病”。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宜开空调。
根据中医顺应四时养生原则,秋冬养生宜“养收”,入秋后养生要注意润燥养阴慎进补、心境宁静忌忧郁。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饮食以“润燥、补肺、养阴、多酸”为原则。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立秋时节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候,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可补充夏季的消耗。
如何科学进补才能起到养生的效果? 可以先找中医师辨明体质,根据体质及身体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调补。患有胃肠道疾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人,不宜摄入太多肉食,可以补充叶类、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等具有清补功效的食物。
秋季情志养生也要以“收”为要,要保持心境宁静。秋应于肺,在志为忧,人们心情容易抑郁。因为进入秋天,阳光照射逐渐减少,人体的生物钟尚不能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从而出现情绪及精神状态的紊乱,对于有抑郁症或抑郁情绪的人来说,到了秋季也就意味着进入了抑郁症易发作期。
秋季情志养生,要做到清心寡欲、心境淡泊,抱一颗平常心,利于神志安宁,收神敛气。可以多增加阳光照射,利于减轻或消除抑郁情绪。平时勤于运动,培养兴趣爱好,如琴棋书画等陶怡情趣,转移注意力,改善心境。
编辑:万嘉
审核:解斐